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人参小福宝,从娘胎开始旺全家》最新章节。
但是郭成武这人就是有一个好处,那边是听话。
虽然心里很憋气,但是想起自己出门前郭向荣的叮嘱,他还是压下满肚子的气,招呼村里人都不要理会那些话。
抓紧时间卖东西、买东西才是这次来赶集的主要任务。
若非这是开春之后的第一个大集,村里人这一冬天都囤积了太多的东西要卖,也有许多东西不得不来补充了,否则郭成武都不想带人来赶集了。
他就知道,只要跟松江村喷上,就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事儿的。
果不其然,就算躲到角落里去了,依旧躲不开被人嘲讽。
秦恺峰和老金头却根本不知道东台村这边的情况。
甚至因为郭成武带人躲得太远,导致松江村的人根本都不知道东台村的人已经来了。
“刚丢了那么大的人,郭向荣可能也没脸带人来赶集。”
此时赶集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老金头跟秦恺峰开始随着人群逛了起来。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今天赶集必买的就是农具,其次若是有武器最好,实在不行能买点儿废铁回去也是好的。
两个人刚逛了一会儿,还没看到农具,就先看到有人铺开一个摊子,上面摆满了各种武器。
什么长枪、长刀、匕首都有,旁边甚至还有一大堆箭镞。
虽然所有东西都生锈了,脏兮兮的不像样子,但还是看得秦恺峰眼睛瞬间亮了。
他快步走到摊前,蹲下来翻看着那一堆箭镞。
摆摊的是个老人,已经把东西摊开摆在这里半晌了。
但是赶集的人基本都是奔着买盐、买糖、买种子或是买农具之类必需品来的。
大家对他摊子上的东西,最多也就是投来一点儿好奇的目光,紧接着就移开了,连个询问的人都没有。
此时终于看到有人对这些感兴趣了,老汉赶紧招呼道:“这位兄弟,你想买什么,若是买的多我给你算便宜点儿。”
秦恺峰翻看过那一堆箭镞,确定只是有些生锈,回去只需打磨一下就可以使用,心里十分满意,但是面上却丝毫不显道:“这些锈了吧唧的东西,还能打农具不?”
“能,当然能了!”老汉赶紧道,“不瞒你说,我家种地的锄头就是用这玩意儿打的。
“这些都是用剩下的,放在家里也占地方,这才拿出来想卖几个钱贴补家用的。”
听了老汉的话,秦恺峰心下微动,故意问:“你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该不会是偷的吧?我买回去融了打农具不会惹什么麻烦吧?”
“不会不会!”老汉急忙摆手,“当然不会了。”
他看看周围,这才凑近秦恺峰小声道:“我看你诚心想买,就跟你说句实在话。
“其实我是黑风寨的人……”
秦恺峰听到这话,“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你,你是山匪?”
之前一直站在他身后没说话的老金头闻言,立刻转身钻进人群就跑了。
他怕自己跑慢了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老汉一看都吓跑一个了,生怕秦恺峰也跑了,赶紧先一把抓住他的手腕。
“老弟啊,我不是坏人。
“我只是住在黑风寨,但真的不是山匪。
“黑风寨的山匪年前就出事儿了,你应该也有所耳闻了吧?
“黑风寨里如今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大家都快没粮下锅了。
“寨子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只好把库房里的这些破烂儿都拿出来卖钱,只希望能买点儿粮回去,解解大家的燃眉之急。”
秦恺峰听了这话,心里对黑风寨如今的情况又有了一点儿新的了解。
然后在一番讨价还价之下,秦恺峰很快就跟老汉谈妥了。
秦恺峰准备付钱才想起来钱都在老金头身上呢!
“我先回去找人拿钱。”秦恺峰无奈道。
“我,我跟你一起去。”老汉赶紧七手八脚收拾起所有东西,背起来就要跟着秦恺峰一起走。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都包圆儿了的大主顾,他可不想把人给放跑了,谁知道走了之后还回不回来啊!
“不是,我的意思是,我帮你把东西送过去,毕竟还挺沉的。”老汉陪着笑说。
看着被这些东西压得腰都更弯了几分的老汉,秦恺峰伸手抓住那柄长枪,枪头一挑,就把装着其余东西的筐子从老汉身上挑了起来,扛在了自己肩上。
老汉没想到秦恺峰这么厉害,连连称赞道:“老弟,你这身子骨可真不错啊!
“我当年在你这个岁数的时候,可远不如你……”
秦恺峰心里却忍不住想,这人毕竟是黑风寨的,也不知道当初来袭击松江村的山匪中有没有他的亲人。
若是直接把人带回村里的摊位上,万一有村里人被他认出来,别再闹出什么事儿来。
好在两个人没走出多远,就遇到了正在等秦恺峰的老金头。
“金大哥,我们谈好价钱了,你赶紧付钱吧!”
秦恺峰说着给老金头使了个眼色。
老金头心领神会,十分痛快地掏钱付了账。
秦恺峰三言两语打发掉老汉,脱掉自己的外衣盖在筐上。
然后两个人就抬着一筐沉甸甸的兵器和箭镞回了自家村子的摊位。
村里人好奇地围上来看他俩买啥了。
掀开外衣一看,齐齐目露精光。
有了之前集合全村之力消灭山匪的经历,村里人对这些兵器早已不陌生了。
而这里面最有价值的就是那一大堆箭镞了。
要知道松江村的铁本就不多,上次为了打箭镞,几乎把村里的农具都融了大半。
村里人虽然都没说,但是一个个心里都早已打定主意,为了攻打黑风寨,就算是把家里的所有农具都拿出来融了,哪怕连铁锅都融掉也在所不惜。
此时突然看到买回来这么多箭镞,大家都别提多高兴了。
“金叔,秦将军,咱们带来的东西已经卖得差不多了,村里人需要买的东西也都买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