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三国

第十五章 进军(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虚构三国》最新章节。

思虑至此,陆逊沉声道。

“切不可出城与吕布开战!我料秦国大军集结不了这么快,吕布定是率骑兵先行,攻城器械不足。好在阳平关另一面的城墙完好,有三千虎啸营驻守,加上五千溃军,依仗城墙至少能守十日。吕布也未必舍得拿他的精锐骑兵攻城,你率本部一万兵马到达后,只要不出城寻战,阳平关应该无忧。”

听到陆逊的分析,苏飞心头松了一口气,连忙抱拳道。

“好,我必坚守不出。告辞!”

······

时间很快就到了三天后的清晨,季书等人终于抵达了汉中城。

先锋军失利的消息已经传开,这个消息倒没有压制的必要,说到底这是迟早要面对的事实,眼下趁着时间还算宽裕,士兵们也能调整下心境。

“吕布的勇武还是这般惊人啊。汉中,我们谋划多年才趁着登基大典偷袭得手,折了他五万精兵,占个先手。没想到秦国仓促之间调兵遣将,转头就折了我两万精兵。”

季书当年在司徒府时就见过吕布,虽惊叹吕布的勇武,但也鄙夷他的为人。时过境迁,当季书成了楚国司徒,竟又在正面战场上遇到了那个男人。

时空错乱、恍如隔世啊!

蒋钦、黄盖带兵马去城外驻扎了,赵云、黄忠、魏延等人则陪着季书骑马慢悠悠走着,赵云看了一路遇到的将士的状态却微微颔首道。

“子渊莫忧,一场小败实则对我军还有些好处。此前和秦军交锋,荆州两场大战多为水战,益州一战又为崎岖山地,多是秦军不擅长的短处。而此次是在一马平川的凉州作战,秦军骑兵数以万计,战力不可同日而语,有此败也可压压军中的傲慢之气。”

赵云统御骑兵多年,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在一大片辽阔的地形上骑兵能发挥的威力了。这些年随着楚国国力的提升,民众的自豪感在提升,将士们自然也更愿意投效国家,但一般人难免生出了一些轻视秦、魏两国的心思。

在赵云看来,在凉州的地界上轻视秦国骑兵很可能会酿成某场大错。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借这次事件给军中敲一敲警钟,在赵云看来也不算坏事。

季书、黄忠、魏延等人闻言都微微点了点头。

众人在一处府门前下马,张富、陆逊、霍弋、李恢、黄权、严颜、吴懿、张翼、祝青山、侯成、杨任、阎圃等人早等候在了门外,众人互相见礼,好一番客套才一齐走进了府中。

走进了府中,只见大堂内早已准备好了一座巨大的沙盘将整个凉州的大致地形都囊括在其中。

季书也不客气,直接抓起放在边上的短棍指着阳平关说道。

“诸位将军,想必你们也大致了解过凉州的地形。出阳平关往西北方向有一条小道通往武都,过武都可以打下天水。但天水临近边境的羌族,宛如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所以,我们的计划是走正北方向,先攻占天水和陈仓之间的段谷,以段谷作为据点,东进攻打陈仓、郿城直逼长安城。这是最短的路线,也意味着我们要和秦军在正面战场硬碰硬,我希望各位将军都不要小看秦国骑兵。”

说到这里,十几位大将心头都是一凛,自然都知道先锋部队溃退、张允身死的消息。

季书嘴角微微扯了扯,手中的短棍猛然一把插到了沙盘上阳平关的面前,说道。

“好了,现在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先把吕布赶跑,攻占段谷!”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逍遥红楼
逍遥红楼
金陵十二钗的绝世奇才,终逃不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定前生。而惊世的顽石,也不过是一块无法补天的石头!红楼轰然倒下,梦醒而碎,青灯古佛的云空未必空,随经文诉出曹雪芹满腔幽怨。红楼无梦,只余梦影残痕!了个迎加入红楼大家庭!!
徐十五
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
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
关于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永乐朱棣穿回“燕王朱棣成为另一个意识,并逐步“同化永乐帝朱棣在生命终点(如第五次北征归途)意识模糊,再睁眼,发现自己回到了洪武二十五年,过程中伴随着双魂的摩擦、博弈、融合,以及对历史细节的“微操。
用钱打我
我在北宋教数学
我在北宋教数学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吉川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卫山关,猎户之子庄闲,在父亲受辱、幼妹重伤、泼皮勒索之际,不得已举起了屠刀...只身上地藏,修祖传秘法,握前世韬略,于尸山血海中杀出一条生路。从一个边军小卒开始,带甲百万,撞府冲州,将万里江山收归一统。庄闲:“传檄天下,教尔等奸邪之辈莫敢仰视。”姑射仙:“虎贲何在!随我冲阵!”谢凌云:“陷阵溃敌,云,一人足以!”张虎臣:“传我将令!今夜奇袭敌寨,破敌防线者,赏珠宝一箱、美姬三名。直捣黄龙,斩将夺
兔子警长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在风云诡谲的大明,土木堡之变阴霾未散,北京保卫战一触即发。卫长国、郭一平临危受命,携手于谦等志士。朝堂之上,他们排众议谋良策;战场之中,整军备战强敌。烽火肆虐城墙,看这几位英雄如何力挽狂澜,让大明于生死边缘重焕生机,逆转国运。
孙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