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谪仙

第14章 被退回的支票(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俗世谪仙》最新章节。

晨雾未散,叶徽已经完成了今日的吐纳功课。他站在宿舍阳台上,感受着体内气息的流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这具身体总算有了些起色,至少不再像刚醒来时那样,动辄头晕目眩。

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着一个陌生号码。叶徽皱了皱眉,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叶先生,早上好。"电话那头是个彬彬有礼的男声,"我是林总的助理赵明。林总让我给您送些东西,我现在在您宿舍楼下。"

叶徽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林云派人来找他?自从医院一别,他以为两人已经彻底断了联系。

"什么东西?"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冷得像冰。

"一张支票,以及...一些您落在林总那里的私人物品。"赵明的话说得很委婉,但叶徽立刻明白了那些"私人物品"指的是什么——无非是些不堪入目的情趣玩具,原主为了讨好林云而购置的。

叶徽深吸一口气:"等我五分钟。"

挂断电话,他走到穿衣镜前整理仪容。镜中的年轻人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色休闲裤,头发因为刚刚练功还有些湿润。这副皮囊确实好看,剑眉星目,鼻梁高挺,下颌线条干净利落。也难怪林云和苏芳会对他念念不忘。

宿舍楼下停着一辆黑色奔驰,一个西装笔挺的年轻人站在车旁,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见到叶徽走来,赵明微微点头致意:"叶先生。"

叶徽没有伸手去接那个纸袋,而是直视着赵明的眼睛:"林总还有什么话要带给我吗?"

赵明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林总说...希望您能妥善使用这笔钱,以后好好生活。"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她还说,如果您改变主意,随时可以联系她。"

叶徽冷笑一声。改变主意?继续回去做她的玩物吗?他接过纸袋,打开看了一眼。里面果然是一张支票,数额是五十万,还有几个他根本不想回忆用途的小物件。

"稍等。"叶徽从背包里取出笔记本,撕下一张纸,快速写了几行字,然后连支票一起塞回纸袋,递给赵明,"麻烦把这个转交给林总。"

赵明疑惑地接过:"您不看看金额吗?"

"不必了。"叶徽转身就要离开。

赵明急忙道:"叶先生,这些东西..."

"扔了吧,或者留给林总当纪念。"叶徽头也不回地说。

他走得很快,仿佛身后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追赶。直到转过两个路口,确定赵明没有跟来,叶徽才放慢脚步,发现自己手心全是冷汗。

那张纸条上,他只写了一句话:"叶某虽贫,不食嗟来之食。"

这是前世父亲常说的话,此刻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五十万对现在的他来说确实不是小数目,但比起尊严,一文不值。

校园里的学生渐渐多了起来,叶徽调整呼吸,强迫自己冷静。他今天上午有一节古典文献学,不能带着情绪去上课。

然而命运似乎偏要和他作对。刚走到文学院楼前的喷水池,叶徽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林小雨,那个总爱缠着他的中文系学妹。她今天穿了件淡黄色连衣裙,正和几个女生站在喷水池边有说有笑。

叶徽本想绕道而行,却已经迟了。林小雨眼尖地发现了他,立刻挥手喊道:"叶学长!"

无奈之下,叶徽只好点头致意,脚步却不停,希望对方能领会他的疏远之意。可惜林小雨显然不懂什么叫知难而退,小跑着追了上来。

"叶学长,你看了今天的校园论坛吗?"林小雨兴奋地说,"有人偷拍了你昨天在古琴社练习的照片,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你呢!"

叶徽皱眉:"什么照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大院子弟,我在京城开会所
重生大院子弟,我在京城开会所
前世社畜齐东强,一朝穿越,居然发现自己竟是一个大院子弟。有了这么拉风的身份,可不能浪费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必须得凭借未来几十年的信息差,在时代浪潮中披荆斩棘。从倒卖批条开始到罐头换飞机,前世商业大佬们做过的事情,他都要截胡。简介无力,请移步正文
传说中的宝宝
猎影侦探社
猎影侦探社
平沙飞雁几度秋,萧萧寒柳。霜天瑟瑟冷玉钩,无限愁,月西楼。风卷残云怎堪休,刀断情柔。纵马驰雪衣轻裘,踏兰舟,任东流。侦察兵出身的鹤云天,梦断军官之梦。在做了三年协警之后,无缘于警察身份,没黑没白的加班,夫妻感情破裂。鹤云天毅然辞职,成立“猎...
雁飞沙
重生要继承家业,校花你急啥?
重生要继承家业,校花你急啥?
关于重生要继承家业,校花你急啥?:重生的江林川揭穿了肚子里揣了堂弟孩子的未婚妻沈秀玉的真面目,要回了为沈秀玉花的钱,再也不为他人做嫁人,给别人养孩子。怀揣空间带着家人走上人生巅峰。
君子有谦
赶山:从宰猪开始称王
赶山:从宰猪开始称王
从宰猪开始称王:萧凌座位特种兵执行任务牺牲后,重生为1978年农村青年,发现原主处境艰难,决意改变现状。拒婚、应对高利贷、进山狩猎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倾城之雨
抗战:签到系统,从苟命开始逆袭
抗战:签到系统,从苟命开始逆袭
签到系统,从苟命开始逆袭:苏御一睁眼,居然穿越了。这些日子,他靠苟命技能硬扛半个月,却连个金手指的影儿都没见着。直到某天,系统从天而降——“老铁,签到就送意大利炮,怼鬼子老带劲了。”……
三月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