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乱世:整活小砖家》最新章节。
虽然还不懂柳开生究竟又能说出什么道理,但不管其见识对与不对,这种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学习的态度却是让陆衡也有些汗颜。
陆衡身为大儒,却是仅限于字面上的理解。
因为在他看来,圣贤的话是不可能错的。
不过陆衡也不好对柳开生的话一言以蔽之,因此道:“二皇子还有何话可说?”
柳开生微微一笑,当即道:“其实这句话也很狭隘,学与思不过都是自己闭门造车罢了,关键是还得付出实践,所以荀子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足见实践的重要,就比如说,一个学子他知道民间疾苦,但他再怎么会学,再怎么会思考,但他也只是借鉴于前人的经验在学习在思考,但他并不真正了解民间的疾苦,或许他会认为民间疾苦可能还不如他读书辛苦,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偏见,当他真正的去民间体验过的时候,他才会了解什么叫做民间疾苦,所以荀子又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俗话也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这当家就是实践,所以学和思都必须要结合实际,否则也不过是闭门造车罢了,不堪大用。”
陆衡又陷入了沉思,能说出这番话的是六岁的人?
你他喵的打死炀帝他也不信啊。
只有一个可能,这皇子可能是传说中的神童。
陆衡身为大儒,这一切都了熟于胸,并且按照实行。
但这却不能代表天下读书人都有这样的觉悟,都这样执行。
但柳开生说的深一层次的意思,他陆衡也未去尝试。
就像柳开生说的你体验民间疾苦那你就去种地,别人有不足那你就去提醒他们要改变一些毛病。
陆衡大为震撼,但柳开生毕竟是小孩,只以为是柳开生任然是从哪里听来的见解。
于是收拾一下那颗微微激动的心,继续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何解?”
柳开生一听,这话简直就是误人子弟,面色一僵:“老师,这话大谬,学生齿之。”
“嗯?何以见得?”
“这话愿意是:评价一个人应该这样,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三年不改变他父亲的行为原则,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但在学生看来,这不一定是孝道,如果一个人的父亲表面上乃是德行兼备的人,但实际却是为富不仁,或者残忍嗜杀,那么父子朝夕相对,父亲又拥有绝对的权威,儿子也必定会学到父亲不好的东西,那么这父之道也就存在瑕疵,或者说是大问题;而且,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志向,不应该把父亲或者他人的志向强加给自己,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他们或许没有秉承父之志向,但他们作为大景朝廷的纳税人,为大景朝廷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不是不孝,而是对大景尽孝,尽忠,他们才是最光荣的,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如果要我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先对国家尽孝,如果一味秉承父之志向,也就没有卫霍之功,也就没有了汉武之风,不知老师觉得学生所言可对?”
柳开生的话有理有据,如果放在一群大儒之间,少不得要进行一番深刻的讨论。
可惜的是此刻只有陆衡一个听众,但这也足够引起轰动了。
这可是颠覆了儒学中的一些理论,一次两次或许是投机取巧。
但柳开生这第三段话可谓是鞭辟入里,不是温故而知新能够解释得了的。
可陆衡仍旧不信一个六岁的孩子能够有这番见解,想了一下,便道:“殿下何以得来这番见识?”
柳开生微微一笑,道:“司马子长曾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没有全对的学说,也没有全错的学说,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不过是略有了解百家之言,致力于行,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陆衡是大儒,但不是腐儒,陆衡只是深刻的学习了论语,并没有思考其中的对与错。
但柳开生一番话却如醍醐灌顶,深深的刺激着陆衡的大脑皮层。
陆衡心中震荡,将论语放下来,对着柳开生鞠躬一礼,激动道:“二皇子聪颖,衡不及也,请受老夫一拜。”
陆衡一个老头,岁数都够做自己爷爷了,这一拜着实把柳开生吓得不轻。
柳开生赶紧扶起陆衡,惶恐道:“哎呀,使不得,使不得,学生不过是瞎胡咧咧罢了,老师不必当真,您要是拜我,我会折寿的,可千万不要搞得太过客气,柳灿受不起啊。”
陆衡这才醒悟过来,自己一把年纪了,向个娃娃行拜,着实有些说不过去。
陆衡奋力使自己平复一下,道:“不过话说回来,二皇子,你年仅六岁,就已学究天人,老夫大为不解为何二皇子会有如此造诣?”
学究天人?造诣?造孽吧,柳开生心中想到。
但这个为何却是把柳开生给问住了。
于是含糊其辞道:“这个,那个,其实柳灿是没吃过猪肉,但也见过猪跑,而且平时也比较喜欢思考,所以懂得一些,额,这个猪呢就是豚,倒是叫老师见怪了。”
陆衡哪里肯信他的鬼话,但柳开生不说出个所以然,陆衡也不好继续纠葛。
“二皇子真乃不世出的神童也,倒是衡孟浪了,不过二皇子学究天人,老夫已然没有什么可教授二皇子了,衡这就去告诉陛下。”
说完陆衡作势要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