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不记得欠下许多情债》最新章节。
正走着,宁时忽然注意到前方人头攒动,似乎围着城门口在看什么。她随着人流慢慢靠近,隐约听见有人在议论:
“你看见没?这通缉令上画的可像我前几天看见的那个男子......”
“嘘,小声些,这可是刺杀城阳王的朝廷要犯......”
刺杀城阳王的?
宁时心中一动,不由加快了脚步。挤进人群中,她仰头望向城门上新贴出的通缉令,瞳孔微微一缩。画像上那张脸,不正是......
是谁啊?
画像只有黑白两色,一排过去,共有两张图。
一张,似乎是在勾画她宁时,只是困于笔墨有限,画中的人物面容却过于简要。她是拼尽全力也看不出画像上的人和自己有半分相像之处。
墨水用力挥洒,却无法描绘出她的细致轮廓,反倒更像一幅随意的写意画,给人一种别样的荒唐感。
当然了,古典绘画,只有黑白两色,用墨水写意,自然很有风骨。
但这是通缉令,求的是相像和写实。
用笔法、墨色的浓淡变化来绘出人像,是否有些......
该怎么说呢,她就不该考虑没发展出色彩理论的古代能把自己的通缉令画出来。
更别谈当时的目击人只有城阳王一人了,她估计中了催情香又惨遭断五肢的城阳王能把话说利索,能想起来发生了啥都不错了。
就算叫上万香楼其他人凭借她们对自己的印象绘画,她估计都画不出来,再说了,在自己家起火之前。
唉,在自己的竹舍付之一炬之前,她可是有好几层易容面具来着。
她现在往这里一站,除了相貌比较惹人注目之外,任是谁都看不出自己便是通缉令上的人。
宁时看了一会儿另一张似乎是画的楚羲虞,面容冷漠,神韵倒是画出来了,只是长得完全不像......
该说面部和真人完全是两码事吗?
很符合她对古典笔法画通缉令的想象。
古典画画古代人物画常常偏重于“气韵生动”而非精确的比例,人物的比例往往显得不够真实,头部可能过大、肢体显得不协调,整体比例上不符合自然规律。
所以她估摸着楚羲虞的气韵是像了七分,但拿着这个画像找人可就抽象了。
她和楚羲虞又不是什么王二麻子,长得比较标志性。
往画像上点两颗带毛的麻子就能定位到嫌犯——她到底在胡思乱想什么!
宁时的目光往下移动,两张画像的底部用朱红的大字写着:“以上二人,行刺王爷,罪大滔天。如有拿住,死活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