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最新章节。
最终,朱棣总结到。
以当前淮西派威名最着的蓝玉作对比,足见他对朱雄才华的深深震撼。\"燕王殿下。”
“朝廷转达陛下旨意到了。”
“天使已在营帐外等待。”
傅友德步入营帐内,满脸兴奋地说道。
听闻圣旨已至,朱棣瞬间收神,赶忙从座位上起身。\"走,傅将军,快去迎接天使。”
朱棣马上应道。
整理好衣饰之后,飞速离开营帐。
在这个世上。
朱棣最为尊敬又惧怕的人仅有一个人,那就是他的父皇朱元璋。
而天使携圣旨到达,等于就是其父驾临,他又怎能失礼半分。
营帐外头。
一群身披禁军铠甲之人站得笔直。
见到朱棣与傅友德现身,带队的禁军将领立刻举起圣旨高声宣布:“燕王朱棣,副将傅友德接旨。”
“儿臣朱棣在。”
“臣傅友德在。”
“恭迎圣旨。”
朱棣和傅友德赶紧行礼跪下。
周围的士兵们同样齐齐单膝跪地以表恭迎。
圣旨所彰显的就是这般威仪,如同皇帝亲至。\"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四子燕王朱棣,颖国公傅友德,领兵北伐蒙古有大功于社稷。”
“现蒙古占据我华夏土地均已收回,残部已逃窜至草原荒漠之地,此役大胜已成。”
“朕心中喜悦万分。”
“特赐予燕王朱棣白银千两、优质布匹千匹,令同家眷返回应天府休养一个月。”
“颖国公傅友德之恩赏待返应天府后由朕另行裁定。”
“另外依据战报显示,北平军队中,守备朱雄再次为国建功,朕心甚慰。
如此才俊当需重点培养。
现根据太子提议,因朱雄立下显着战功,官位提升两级作为奖励。”
“此外除朱雄以外,军中尚有许多功劳卓着将领,燕王朱棣需详列功勋上交兵部处理,朕一一论功行赏。”
“阵亡及负伤官兵一律记录名录送至兵部及户部妥善安置,决不可亏待。”
“凡效忠我大明者,朕绝不薄待,国家亦如是。”
“所有投降蒙古士兵,朕已授命太子和兵部进行分配整编调遣至各藩属地区以及边界地带。”
“如今攻灭元朝大局底定,大军可暂以长城为界限镇守北境长期驻防确保安宁。”
“钦此。”
禁军将领庄严地诵毕圣旨。\"儿臣朱棣。”
“臣傅友德。”
“叩谢圣恩,愿效死力护国。”
两人怀着肃穆的表情拜谢受命。
禁军将领随之把圣旨交给朱棣。\"圣旨在下已宣完,燕王殿下,颖国公,请起吧。”
禁军将领面露微笑言道。\"辛苦天使费心奔波了。”
朱棣轻轻点头致谢,紧握着圣旨。\"另除了圣旨之外,皇上还另有口谕。”
禁军将领继续说到。\"父皇若有其他嘱托,尽管明示,本王定当遵命行事。”
朱棣当即回应道。\"战事结束之后,在处理完各项善后工作时,请燕王务必妥善安置阵亡将士遗体,并且殿下也须严格监督抚恤金发放至牺牲将士家中。”
“待这些事情都处置完毕后,还请燕王殿下携家人返回应天府。”
“这是极其重要的事宜。”
禁军将领毕恭毕敬地补充道。\"恳请您替儿臣转告父皇——关于阵亡将士的抚恤事宜,我必定亲自督导,确保每一个为国尽忠之人皆无遗憾。”
朱棣神色庄重地做出保证。
禁军将领微微一笑,开口询问:“敢问燕王殿下,朱雄将军现居何处?”
“不知道将军找朱雄所为何事?难道是父皇另外有指示吗?”
朱棣显得有些困惑,随即急忙追问道。
旁边的傅友德亦露出惊异之色:“燕王殿下,看情形朱雄似乎因战绩斐然而引起了圣上注意。”
……
“唔……朱雄此刻并不在城内,一时之间本王也难以找到他。”
朱棣面露难色地回答。\"但此北元都城不是由朱雄统领兵马攻克的吗?为何他不在这里呢?”
禁军将领满是疑惑。\"在攻下该城之后,朱雄便立即率部追击北元残部了。
前几天,他还顺利夺回北元占领的长城区域,随后越过长城继续对北元进行追击。”
朱棣无奈地说出实情。
听完此言,禁军将领同样表现出强烈的震撼。
尽管朱棣表述得极为平淡,未作渲染,但他依旧听懂其中意义所在。
跨越长城直捣草原追剿敌人,这绝对需要非凡胆识!
“真是难得啊,朱雄将军这般魄力令人钦佩!这是我们大明建国以来,首位跨过长城追击敌人的武将吧!”
禁军将领不由感慨万分。\"这小子确实勇猛,不过却也略显莽撞了点。”
朱棣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道。\"自燕王殿下递呈给圣上的捷报中,圣上初步得知了朱雄部分情况,因此特地令末将来当面给予褒奖。
皇上希望朱雄日后可以严于律己、效忠朝廷,并且期望有一天能在应天府迎见朱雄将军。”
禁军将领微笑答道。\"父皇的好意本王一定会原封不动地传达给那小子。
他还年轻,要是得知父皇如此重视与关爱,肯定会激动万分吧。”
朱棣笑道。\"末将奉旨传达的事宜至此结束。”
“就此先行告辞,末将即刻启程返回应天向圣上报复旨意。”
说完,禁军将领朝朱棣行礼退去。\"辛苦了!将军慢行。”
朱棣面容温和,双手抱拳以礼相送。
可见,仅从表象观察,朱棣无疑展现出了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的姿态。
眼前这名传令者仅仅是禁军系统里的一名千户,可朱棣身为亲王丝毫没有流露出半分轻慢。\"十六岁就晋升为守备已然相当出众,未曾想到朱雄竟会得到太子以及圣上亲赐荣耀加官进爵连升两级跃至指挥使之职。”
傅友德不禁发出感叹:“十七岁成为指挥使,这一成绩在整个大明朝恐怕绝无仅有。”
“你刚刚说朱雄今年才十七岁?”
朱棣表情瞬间变化。\"殿下难道没查询过朱雄从军登记记录吗?”
傅友德侧头反问,带着几许惊讶。\"说实话,这方面本王确实未曾细究。
只晓得这孩子年岁不大,推测着应该也有十**岁上下。”
朱棣语调略微迟疑。\"倘若没有核查到具体档案,末将估计和殿下想法一致,可是查看过后才发现其卓越之处。
十六岁的守备再连续晋两级成为指挥使,相信将来必定能够位列我大明最顶尖的武将之一。”
傅友德深有感触地说。
然而此时此刻……
朱棣此刻心思却并不在此处,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也太巧了吧。
倘若雄英还活着,他如今也正好十七岁。
莫非世间真有这般匪夷所思的巧合?”
其他藩王或许未必会留意朱雄英的年纪,但朱棣不同,他可是从小看着朱雄英长大的。
从前未被分封之前,他还时常带着朱雄英一起玩耍,对他的情况可谓印象深刻。
朱棣不由叹了一口气,“我又胡思乱想了。
人已故去,不可能复生。
父皇、大哥还有我,都是亲眼看他入土为安的,又怎么会重见天日。”
他原本心存疑惑,可稍加思考后,觉得这不过是自己的过度猜忌罢了。
不知道从何时起,只要一提到“朱雄”
这个名字,他心中就会有种异样的感觉。
此刻再看到与当年一致的年龄,更是让他心里直犯嘀咕。
不过,在内心更深处,另一种念头让他陷入纠结——若是朱雄果真是自己的侄子呢?该如何是好?
姚广孝说过的话,此时仍在耳边萦绕:当今太子劳苦功高,可惜命数难延。
对于自己那位兄长,朱棣一直怀着敬重之情。
太子登基时,天下臣服,他自然也没有异议。
但若真如姚广孝所预言,太子不幸驾崩,那么作为嫡子之一的他,是不是也有机会继承大统?
如果朱雄英还活着,按照父皇的性格,恐怕不会在嫡子之中择选继承人了。
这不禁令他思绪万千。\"现今陛下已经下达停战诏书。”
“然而朱雄越过长城继续追击。”
“目前他已官升两级,但圣旨还没送达。”
“殿下,您认为这事应当如何处置?”
傅友德面带困惑地询问朱棣。\"长城之战中,朱雄再次击败北元军,斩敌二千,俘敌三千。
如今我不再担忧他的安全问题,只是想,假如他真的捉住了北元皇帝,又会造成怎样的局面呢?”
朱棣语气有些惆怅。
傅友德听罢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要达成这一目标无异于蚍蜉撼大树。”
“现在我们只能期待朱雄能多杀些敌人。
至于捕获或者击杀北元皇帝,那完全不值一提。”
……
果然如傅友德所说。
对于朱雄能在草原上取得一定战绩,他在意料之中,但要说擒拿或杀死北元皇帝,那无疑是件极其艰巨的任务。
毕竟,尽管北元势力大大衰弱,仍有一句俗话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凭借朱雄仅率领数千兵力,想要彻底摧毁北元并俘虏北元皇帝,几乎是天方夜谭。
与此同时。
在北方的大片草原上。
茫茫草海之间,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部落被重重包围。
数千名锐不可当的明朝战士环绕着该区域。
朱雄跨坐在战马上,俯视下方那些屈膝跪拜的几百口人。
而这个部落四周,则横七竖八倒着许多尸体,其中既有北元的士卒,也包含本部落手持兵器的成年男子。
这些人在朱雄眼里无一不是敌人。
他目光凌厉地质问他们:“北元王庭在哪?”
他的问话结束之后,地面跪伏的人一片死寂,全都垂着头满心惊惧。
见没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