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线情怀》最新章节。
那段时间,广播、报纸每日都在聚焦唐山大地震的情况。
毛主席心系灾区,明确指示:“一定要安排好灾区人民的生活。”
这简短却有力的话语,承载着对灾区人民深深的关怀,通过电波和报纸,传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真切地看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全国各地的物资和力量,源源不断地涌向唐山。
人民解放军更是身先士卒,前赴后继地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争分夺秒地从倒塌的房屋中营救生命。
每一个被救出的鲜活生命,都像是黑暗中的曙光,给人们带来希望。大家听着广播里的报道,看着报纸上的照片,许多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尽管灾难是如此沉重,但大家心中都坚信,凭借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这个天灾一定能够战胜。
杜武、颜海蛟与供应科的采购员一同前往北祥矿务局拉煤。
去的途中,他们路过岭北矿务分局,远远望去,只见山顶赫然裂出一道长长的缝隙,仿佛是大地被撕开的伤口,触目惊心。
到了北祥,他们与矿务局的同志闲谈时,聊起了山顶裂缝的事。
矿务局的同志解释道:“这是地震时矿洞塌了导致的。地震那会儿,矿洞瞬间坍塌,巨大的冲击力使得山顶都被撕开了。”
颜海蛟满脸担忧地问:“那这得死好多人吧?”
“倒也没有,运气好的是,那天白天矿山变电所着火了,备用电不足,矿工们都下不了井。要是正常下井,可就糟了。这一塌,矿基本就废了,变电所也不用修了。”矿务局的同志庆幸地说道。
“那矿务局职工怎么办?当地老百姓又该怎么办呢?”颜海蛟接着追问。
“职工没啥大问题,都回大矿了。可当地老百姓可就惨了。岭北那矿是小日本开的,地下被挖得千疮百孔,采空得厉害。这次地震,矿洞塌了,好多地方地面也塌陷了,老百姓家的房子很多都裂了大口子。那地方就算不地震,也危险得很,更别说遇上这么强烈的地震了。”矿务局的同志无奈地摇头叹息。
杜武回忆道:“以前我去过那儿,老百姓家的水井常常没水,大田小块塌陷是常有的事儿,收成一直不好,老百姓生活可困难了。”
颜海蛟义愤填膺地说:“这应该有人管管,给老百姓一些补偿,不能让他们白白吃亏呀!”
矿务局的同志苦笑着说:“不吃亏不太可能。你想啊,那矿石采上来,加工后按成本价卖给国家,就拿成本价10元来说吧,国家出口换外汇,出售价能达到200元。可看看矿上的条件,职工的待遇,都不尽如人意,职工都吃了不少亏,更别提当地百姓了。”
杜武又问:“他们回来这么多人,你们这边的住房不会紧张吗?”
“不是一个系统的,他们不回我们这儿。”矿务局的同志解释道。
颜海蛟还是不理解,继续问道:“当地老百姓为矿山做了这么多贡献,就这么不管了?”
杜武则说:“职工做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当地老百姓能做什么贡献?”
颜海蛟激动地反驳:“土地不是贡献吗?环境不是贡献吗?老百姓的家都成什么样了,灰土把大田盖了一层又一层,水总是浑的,连衣服都没法好好洗!”
矿务局的同志点头说:“你说的有道理,但他们主要应该向日本鬼子要补偿。毕竟那里日本人开挖的量比我们多得多,解放后国营接手时,资源就没剩多少了,这二十几年挖的都是些边边角角。”
大家正闲谈着,供应科的同志办完了手续,开始装车。装完车,在回来的路上,他们又谈起了刘海福、麻三田。颜海蛟说:“他们在震中,估计情况不妙。”
“差不多,我们科里都在说厂里要派新科长了。”
“老麻相好的那边怎么样了?”
“还能怎么样?只能强撑着呗!”
震后第六天,刘海福家原本已经不再相信李风顺说的话,开始准备后事了。
可就在这时,工厂突然接到电话,说人还活着。
刘海福的妻子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激动得差点晕过去。
她非要请李春雨一家吃饭,表达内心的感激。
李春雨却告诉她,等刘科长回来再一起吃,到时候大家聚聚,好好庆祝刘科长平安归来。
震后第九天,刘海福及麻三田终于回来了。
工厂特意派车去县里火车站接他们。
当两人穿着一身略显破旧但整洁的绿军装,在办公楼前下车时,宋东方、刘忠臣带领着他们的亲属和供应科同事早已等候多时。
大家一拥而上,纷纷说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欣慰。
在随后的交谈中,刘海福、麻三田缓缓讲述了那几天惊心动魄的生死经历。
那天,他俩来到唐山,住进了部物资局招待所。
这是一栋两层的老楼,看上去有些陈旧。
部物资局的赵飞也在,三人便住在楼下的一个房间里。
赵飞是部物资局负责协调锦东等西部三线企业物资业务的专业员,刘海福与他平日里就很熟络。
大家见面后,刘海福热情地从包里拿出油炸花生、油炸黄豆、咸鱼干、大虾干等,这些都是他特意准备的家乡特产。
麻三田也不甘示弱,从包里掏出一只烧鸡和二瓶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