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谋谋天下》最新章节。
为了有力地扩大反楚的力量,平常都显得足智多谋的谋士郦食其精心思索后,向刘邦献上了一计,郑重地说道:
“汉王且听我一言。昔日那圣明的商汤讨伐残暴的夏桀之后,还特意封夏桀的后人在杞地,让他们得以延续家族的香火;而伟大的武王伐纣成功后,也将纣王的后人封于宋地,让他们能够延续血脉。这其中的道理甚是深刻啊,商汤和武王深知,即便推翻了旧朝,也需要给予前朝后裔一定的地位,一来可以彰显自己的仁德,二来能够安抚天下人心,让那些原本对新朝心存疑虑或者抵触的势力和百姓,看到新朝的宽容与大度,从而心悦诚服地归附。
如今的秦王啊,失却了应有的德行,背弃了正义的准则,肆意侵伐诸侯,将各诸侯国的社稷都给灭掉了,使得那些诸侯以及百姓们都没有了立锥之地,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陛下您现在所领导的义军,是为了推翻残暴的秦朝,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如果陛下能效仿古之圣王,复立六国之后,那六国的君臣以及万千百姓必定都会深深感戴汉王的德行,无人不慕风向义,都甘愿诚心诚意地做陛下的臣妾。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汉王就如同当年的商汤和武王一般,是一位心怀仁德、以民为本的明主。
从战略层面来看,复立六国之后能够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首先,六国的旧贵族和势力众多,他们在各自的领地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一旦得到恢复,他们手中的人脉、资源和兵力都可以为我所用,大大增强我方反楚的实力。其次,这种举动能够在天下范围内树立陛下的威望。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势力会因为陛下的仁德之举而倒向我们,使我们的反楚阵营更加壮大。再者,楚国在得知陛下复立六国之后,必将引发内部的恐慌和动荡。他们可能会担心各方势力的联合,从而分散精力去应对,这对我们的反楚行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助力。
若德义已行,汉王您便能南向称霸,楚人只得敛衽而朝。”
然而,这看似巧妙高明的计策,其实实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空洞夸夸其谈。
郦食其虽然在分析时看似考虑周全,将各种好处和战略意义都一一阐述,但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当时的天下局势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刘邦的势力还处于发展壮大期,自身的根基尚未稳固。复立六国之后,可能会导致各方势力割据,难以形成统一的领导和指挥系统。而且,六国的旧贵族和势力一旦恢复,他们的野心和欲望也可能会被重新点燃,很难保证他们会对刘邦心悦诚服,长期忠诚于刘邦的领导。
当时那正处于困境中的刘邦,被复仇的火焰蒙蔽了双眼,并没有清晰地看到这种计策可能带来的危害性。于是,刘邦听闻此计后,迫不及待地火速命人精心刻制印玺,随后赶忙差遣郦食其迅速巡行各地去分封。
在这关键时候,张良风尘仆仆地外出归来,匆匆拜见刘邦。彼时,刘邦正与麾下的将士、谋士们在营帐之中。营帐之中,摆满了简陋却热气腾腾的食物,刘邦正坐在席间,一边随意地舀起碗中的饭菜送入口中,一边眉飞色舞地把自己的主张说与张良听。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郦食其所献分封之策的各种好处,说得那是头头是道,仿佛已经看到了通过这一策略,各方诸侯纷纷归附,自己威风凛凛地站在天下之巅,引领无数仁人志士为他效力的壮丽景象。
刘邦越说越兴奋,还颇为自得地认为,此计与张良之前所提的下邑之谋同出一辙,都是巧妙的战略谋划。他停下口中尚未吞咽下去的饭菜,得意地抬起头,眼中满是期许与自信,问张良:“此计如何?”
张良其实早就对分封诸侯这回事有了自己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他听罢刘邦的讲述,先是一惊,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忧虑与警觉。在他看来,这一计策看似有理,实则暗藏巨大的隐患。他连忙放下手中的餐具,急切地问道:“这是谁给您出的这计策?”
刘邦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是郦生给我这样说的!”
张良听到郦食其的名字后,重重地叹了口气,然后沉痛地摇摇头,接着缓缓说道:“照此做法,汉王您的大事就要坏了。”
刘邦一听,顿时吃了一惊,手中的筷子不由自主地掉落在地,脸上满是惊慌之色。他瞪大了眼睛,急切地反驳道:“为什么?策反英布、联合彭越都可以,为何分封六国之后就要不得啦?”
在那气氛凝重的营帐之中,张良缓缓伸手拿起酒桌上摆放的一双筷子。他微微坐直身子,目光中透露出一种严肃而审慎的神情,开始连比带划地讲了起来。
张良先是放下筷子,微微停顿了一下,仿佛在梳理心中的思绪,随后缓缓开口说道:
“往昔,商汤伐夏桀,周武王伐殷纣,那是何等波澜壮阔之举!在那之后,商汤和周武王分别封夏桀和殷纣的后代,这绝非是随意而为。他们深知,夏桀和殷纣虽已覆灭,但其势力不可轻视,而彼时,商汤和周武王拥有着绝对的实力和权威,完全可以掌控住局势。即便日后出现变数,他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将夏桀和殷纣的后代置于死地,以保政权之稳固。然而,再看看如今的局势,陛下啊,您能控制项羽并于必要时致其死地吗?”
张良停下话语,目光凝视着刘邦,仿佛在等待他的回答。但刘邦面露犹豫之色,张良便继续说道:
“昔日的周武王,他顺应天意,克殷之后,果断地杀了商纣王,并得到了他的头颅。这一壮举,不仅仅是对商纣王罪行的清算,更是一种对新朝权威的彰显。它向天下人表明,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旧的罪恶再也无法容忍。然而,反观现在,陛下您觉得,您有足够的力量和机会,像周武王那样得到项羽的头颅吗?”
张良微微蹙眉,缓缓踱步两步,再次停下后言辞恳切地说:
“周武王克殷后,为了稳定统治,他做了许多意义深远的事情。他表商容之闾,让百姓知晓品德高尚者应受尊崇;他封比干之墓,以彰显对忠义之士的敬仰;他释箕子之囚,向世人传递其宽宏大量的帝王胸怀。这些举措,皆意在奖掖鞭策本朝的臣民,让他们为新王朝的事业效力。但陛下,现今汉王所需要的,并非是旌忠尊贤。如今汉王身处困境,周围强敌环伺,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战略和行动,以此来打破当前的僵局,赢得这场生死存亡的斗争。若是此刻只注重表彰贤良,而忽略了现实的危机,那又怎能稳住军心,巩固我们的势力呢?”
张良停下脚步,目光再次投向刘邦,继续他的分析:
“武王在克殷之后,还曾散钱发粟,用以救济那些在战乱中遭受苦难的百姓。但这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救助啊,那是用敌国之积蓄来进行的。武王通过战争的胜利,夺取了敌国的财富,然后将有余之物施予百姓,这是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的。可如今,汉王的军需都已经无着,军队中缺衣少食,士兵们的生活都十分艰苦。在这种情况下,您哪里还有能力去救济那些饥贫之人呢?如果强行去做,只会让军队陷入更大的困境,影响我们的战斗力。”
张良顿了顿,语气稍缓,随后又有些急切地说道:
“武王还将兵车改为乘车,倒置兵器以示不用。这是在何等的情况下做出的举动啊?那是在天下已经转入升平年代,百姓们渴望和平,再也没有战争的纷扰之时。百姓们可以安心地从事生产,发展经济,国家得以休养生息。然而,如今我们正处在激战正急的关键时刻,四方势力虎视眈眈,楚军的威胁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我们头顶。在这种情况下,您怎能效法武王,做这些看似仁德之举呢?这只会让我们放松警惕,给敌人可乘之机啊。”
张良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那神情仿佛在重现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一般。
“再者,过去马放南山阳坡,牛息桃林荫下,那是经历了漫长的战乱之后,天下终于迎来了和平,百姓们渴望安宁,再也没有战争的纷扰。所以,马可以放归南山,牛可以在桃林荫下自在栖息。但如今,我们正处激战不休的局面,周边势力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动攻击。在这样的时刻,陛下又怎能偃武修文呢?一旦懈怠,我们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