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毕业生问卷调查》最新章节。
不知道有人见过天宫没有?
很多人从古籍书画描绘中了解到了天宫的样子,原来天宫之居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高不可攀。
天宫中,古籍里的云阶玉宇,引人神往。 翻开《淮南子》,“悬圃”二字总带着露水未曦的清凉。
天宫该是浮在九霄之上的琼瑶胜境,地基是整块无瑕的苍玉,被云海托举成悬浮的岛屿。
《山海经》里的“阆风巅”该是天宫的前庭,白玉栏杆雕着蟠螭与朱雀,每一道棱线都流淌着星子的微光,仿佛轻轻触碰便会荡起银河的涟漪。
殿角的铜铃刻着《云笈七签》里的符文,风过时不响脆,却在空气中漾开淡金色的波纹——那是古籍里“天籁”的具象,非耳能闻,是心神与天地共鸣的震颤。
主殿穹顶是倒悬的星图,二十八宿按方位嵌在青金石砖上,中央紫微垣处浮着半透明的光膜,隐约可见“天帝临朝”的虚影,如《步天歌》里的文字活了过来。
案几是万年玄冰雕琢,表面凝结着永不消散的雾凇,仙人执玉简书写时,字迹会化作荧光蝴蝶翩然飞起,这该是《洞冥记》中“青蚨血书”的浪漫变奏。
再说这,丹青里的飞檐流韵。
吴道子笔下的“八十七神仙卷”若有居所,该是天宫回廊的日常。
朱红廊柱缠着鎏金藤纹,每片叶子都是会转动的镜鉴,映出往来仙人的衣袂——广袖拂过处,廊壁上的飞天壁画便活了,飘带与真人的衣摆交织,分不清是画中仙走入人间,还是人间仙踏入画境。
敦煌的藻井在这里化作穹顶的光轮,层层叠叠的莲花瓣由暖玉与琉璃熔铸,中央花蕊处悬着夜明珠,随昼夜更替变换色彩:晨露时泛青,正午转金,黄昏染绛,子时凝为幽蓝,恰似仇英《桃源仙境图》里永不褪色的晨昏。
画舫般的阁楼悬在云海边缘,窗棂是镂空的缠枝纹,糊着鲛绡制成的半透明帘幕。
仙人凭窗远眺时,帘幕上会映出下方人间的缩影:春耕时是青绿色的阡陌流动,秋收时是金浪在鲛绡上翻滚,雨雪风霜皆化作水墨淡彩,如同文徵明笔下《溪山深秀图》的动态长卷。
栏杆外停着纸鸢般的仙鹤,羽翎是宣纸叠成,朱砂点眸便会振翅,载着仙人掠过“千里江山图”般的云海,尾羽拖曳出石青与赭石的彩痕。
最后,当年轻人在现代的都市中,当我们在钢筋森林里仰望星空,天宫便有了新的模样:悬浮的玉台间架着光带,如银河倒悬化作桥梁,每一步踏上去都会绽开涟漪状的光影,像AR技术将《洛神赋图》的“凌波微步”变成现实。
居所的墙壁是动态的水墨屏,可随心意切换成《千里江山图》的壮阔或《富春山居图》的疏淡,云雾甚至能从画中溢出,带着松墨与兰草的清香——这是古籍里“画中世界”与智能家居的温柔碰撞。
卧室的穹顶是全息星幕,能同步现实中的银河,却又多了《楚辞·天问》里的想象:“悬圃”的神树化作发光的藤蔓,缠绕着虚拟的“建木”,枝头挂着会讲故事的光茧,轻轻触碰便会展开《搜神记》的片段。
浴室的池水循环着“天河之水”,肉眼可见细小的星尘在水中沉降,蒸腾的雾气里浮现出敦煌飞天的投影,这该是现代人对“华清池”与“蟠桃宴”的双重重构——科技让神话变得可触,却未减分毫诗意。
最动人的是天宫的“呼吸”:清晨,云海会像《诗经》里的“朝隮”般翻涌着金色霞光;正午,玉阶上的阴影会自动拼出《周易》的卦象;黄昏,每片琉璃瓦都化作棱镜,将夕阳碎成《牡丹亭》里的“良辰美景”;入夜,窗棂的符文会如数据流般流淌,却是《抱朴子》里“守一存真”的现代注脚。
原来古籍从未死去,它们只是换了种方式,在现代人的想象里继续生长。
“张晓,大夏境内本地人,大学毕业后神秘消失。第二年,又神秘出现,成为报社的记者,专私调查之事。
将军山,昆仑祖脉,神像真身时代到来后,你拜访过曹魏,大夏经此一役收复幽神区域,你的身影却是淡化在这些事件之中。”
“你可以简短一点儿,毕竟我不想听你们在这里阐述我的背调。”
张晓看着眼前这片疑似天宫居所,房间内无尽的虚空长桌,无数的椅子整齐的排列两边,而看不到一个身影,只有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的背调阐述声。
他自然的找了一个位置,坦然的坐下。
“西游记中的神话人物出现在你的身侧,仗义出手,结果被封印,不知去向。
你现在想要通过寻找故土遗址,重现光阴,你需要我们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