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北凉世子?我让徐凤年当去》最新章节。
太安城伴读居内,
明面上,北凉质子徐锋“受惊”之后,病情似乎“加重”。
他终日卧床,汤药不断,谢绝了一切探望。
玉奴对外宣称,公子心神耗弱,需得静养。
便是徐凤年几次遣人送来珍稀药材,也多被婉拒,只说心领盛情。
这数日的“闭门谢客”,于徐锋而言,并非全然的伪装。
惊吓是假。
养晦,才是真。
外界风声鹤唳,皇子们明争暗斗不休。
韩貂寺焦头烂额,自顾不暇。
北莽谍子兔死狐悲,惶惶终日。
这一切,都成了徐锋耳畔的背景之音。
反而让他更能沉下心来,审视自身。
他静坐榻上,五心朝天。
识海之内,却是一片波澜壮阔,风云变幻。
近段时间在太安城的种种经历,一幕幕在他脑海中飞速掠过,清晰无比。
皇宫藏书阁中,那些残缺却不乏精妙的武学典籍,虽不成体系,却也为他打开了数扇窥探武道真谛的窄门。
与韩貂寺、与那些大内供奉乃至军中高手的短暂交锋,每一次气机的碰撞与试探,都让他对不同流派的劲力运用、气机流转有了更直观的感悟。
尤其是那日在听潮亭外,李淳罡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剑道感悟。
虽只片言只语,却字字珠玑,直击神魂,令他豁然开朗。
那股子“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如长夜”的孤傲与霸道,那种于不可能处觅生机的剑意,深深烙印在他心间。
更有从王初冬、鱼幼薇处汇总而来的各方情报。
不仅仅是朝堂权谋、江湖秘闻,其中亦不乏对各路高手武学特点、心性破绽的描述。
徐锋以【万物洞悉】之能,沙里淘金,从中提炼出对武学本质、乃至天道运转的一丝丝独特理解。
此刻,这些零散的感悟、驳杂的知识、激荡的气机,尽数在他识海中盘旋、碰撞、融合。
《九问剑法》的剑招剑意,在他心中反复推演,每一式都生出万千变化。
昔日初学,只得其形。
后悟其意,已算登堂入室。
而今,得了李淳罡那惊鸿一瞥的剑道神髓,徐锋对《九问》的理解,已然超脱了剑谱本身的桎梏。
“问心,问的是本心澄澈,不为外物所扰,剑出无悔。”
他的意念沉浸其中。
“问疑,问的是世事无常,剑走偏锋,于不可能处寻一线生机。”
“问情,问的是七情六欲,剑随心动,却又不为情所困,收放自如。”
……
一问一境。
一境一生。
他开始尝试,将《九问》中这等高深玄奥的剑意,与自身所修的《北冥诀》、《紫气东来诀》进行更为深层次的融合。
《北冥诀》之神妙,在于其“化”与“吞”。
化万物劲力为己用,吞天地元气以壮身。
这股海纳百川的特性,若能融入剑法,则剑招变化愈发诡谲。
既可如怒涛拍岸,摧枯拉朽。
亦可如春雨无声,润物杀人。
《紫气东来诀》则重“养”与“浩”。
养一口浩然之气,发堂皇正大之威。
这股沛然莫之能御的气息,若能灌注剑锋,则剑势更添一分磅礴大气,一往无前。
徐锋并非简单的将三种武学功法进行粗暴的叠加。
那不过是拾人牙慧,难成大家。
他所求的,是以【功法融合】之能,洞悉它们内在的逻辑与共通的道韵。
寻那万法归一的“一”。
而后以此为基,独辟蹊径,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武学体系。
他尝试着,将精纯的北冥真气,依照《紫气东来诀》的行气法门运转周天。
再以《九问剑法》的剑意催发。
刹那间,识海内剑气纵横,异象纷呈。
时而凌厉霸道,剑光如紫气东来,煌煌天威,破尽一切虚妄。
时而阴柔诡谲,剑意如北冥深渊,暗流潜藏,吞噬万物生机。
时而澄澈空明,剑心如明镜高悬,洞察秋毫,直指本心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