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神匠

第二百四十二章 对饮、西席(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明末之神匠》最新章节。

崇祯坐于交椅之上,杨嗣昌在高凳上坐了,暖阁内只剩下了君臣二人和在一旁伺候的大太监王承恩,王承恩为君臣二人斟了酒,杨嗣昌又欲行礼,崇祯淡淡的说道:“文弱,今日对饮,不必行礼。”

言毕崇祯喝了一口醇香温热的御酒,又夹了一块腌萝卜,过了半响后接着说道:“文弱吃些酒菜。”

“谢皇上。”杨嗣昌吃了一口腌萝卜,小小的啜饮了一口御酒。

时间就在这样拘谨的氛围当中过去了一刻多钟,突然之间崇祯豁然站了起来,杨嗣昌也吓得一下子站起躬身,崇祯开口说道:“文弱请移步西侧。”

杨嗣昌躬身施礼道:“诺”,然后从北边趋步到了西边,崇祯则从南边走到了东边,君臣二人相对而立,杨嗣昌低眉垂目的躬着身子,崇祯眼中布满了亮光,对着杨嗣昌说道:“古来的圣明帝王都崇尚师道,至今天子称讲官为先生。”

“仍然是自古尊师的遗意,文弱就是朕的老师,今天这个天下震动的日子,应当行礼为敬,就教于杨老先生。”

说罢便向杨嗣昌躬身一揖。

早已感动的泪流满面的杨嗣昌“噗通”一声跪伏于地,不停的磕着头,崇祯缓步而来,拉着杨嗣昌的小臂,杨嗣昌缓缓站了起来,看着天子,动情的说道:“陛下宵衣旰食,尧舜之君也,我大明广有万里,臣民亿万,忠勇之士遍布天下,建奴不过几百万的叛逆,还撼动不了我大明。”

崇祯拉着杨嗣昌的手,激动的说道:“王伴伴给老先生搬一把交椅来,经书上说,尊贤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今天朕行此礼,本来也不过分,自古君臣志同道合,天下没有不能平治的,今日始先生就是朕的诸葛孔明。”

“今后执掌政务,在各部院;主持决断在朕自身;调和于其间的就靠杨老先生和各位辅臣了。”

杨嗣昌受宠若惊的再次匍匐于地,泪流满面的说道:“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崇祯再次扶着杨嗣昌的手臂,君臣二人落座,小内监撤走了酒菜,上了两杯福建进贡的武夷山大红袍,殿内再次剩下了三人。

崇祯抿了一口香茗,看着杨嗣昌说道:“杨老先生,松山被围,北方十三万精锐损失殆尽,建奴若再次寇关,当若何,还请先生教我?”

杨嗣昌又待行礼,崇祯开口说道:“今天是向老师请教,先生不可再多礼。”

杨嗣昌开口说道:“陛下,如今祖少傅被围锦州,洪督师、玉田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辽东邱巡抚被围在弹丸之地的松山,杏山、塔山亦被分割包围,多名总兵只身突围,如今宁远、山海人心惶惶,关前只余宁远一座孤城孤悬,辽东没有主事之人,当先派得力干将前往辽东整饬兵马、安顿人心。”

崇祯喝了一口香茗,沉思起来,过了许久,开口说道:“先生,杨绳武任代理蓟辽督师、叶廷桂为代理辽东巡抚,给吴三桂加提督职衔令其收拾惨败、总统六镇兵马、上紧整顿、徐图再举,逮拿率先逃跑的王朴进京问罪,先生以为若何?”

杨嗣昌在心中沉思起来:“杨绳武、叶廷桂才具、威望皆不足,但是如今新败,十三万精锐尽丧,急需有人收拾残局、稳定人心,但也可以;”

“吴三桂逃跑新败,但面对如今的局面,也只能忍了;王朴带头只身逃跑,致使大败,如今斩了倒也无妨,陛下刚刚稳定心神,振奋精神恢复社稷,就如此吧。”

(本章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啃老易中海,享飞扬人生
四合院:啃老易中海,享飞扬人生
关于四合院:啃老易中海,享飞扬人生:魏武是一名卡车司机,邻居是道德天尊易中海,为了避免被吸血,魏武当机立断认易中海当义父,从此魏武在寄生虫的路上越走越远…面对洗衣机秦淮茹,傻白甜娄小娥,持家小能手于莉,妖娆妩媚的陈雪茹,一心一意秦京茹,缺爱的何雨水,死心塌地梁拉娣,勤劳能干的马素芹,吃苦受难的郑娟…
爱流口水的猫
四合院,敢踹我,等着断子绝孙吧
四合院,敢踹我,等着断子绝孙吧
穿越到四合院,原主家就一个人了,而且还身患重病,贾东旭、贾张氏、易中海等人就来吃绝户,幸运的是主角穿越过来了,随后…………
如意金菇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九九六福报牛马朱有建穿越成崇祯,面对已经到达宣府的李自成,朱有建没几天好活的情况下,彻底躺平摆烂,既然已经没法活下去了,大家都别想好好活,都给朕动起来,要完蛋都完蛋,凭啥就我朱有建一个挂歪脖子?要挂一起挂…
三千纸
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
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
关于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一朝惊雷,现代灵魂李明坠入景朝清贫县令之家。懵懂醒来,过目不忘之能加身,是通天捷径,亦是怀璧之险。幸有慈父如灯,以清廉为尺,丈量为官之道;严母似水,用温情浸润,教晓处世之方。长兄榜样在前,二姐笑语解忧。在这方小小庭院里,没有豪门倾轧,唯有灯火可亲,亲情如织,成为他穿越异世最坚实的锚点与不竭的动力。
我热痢的马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
失业、被甩、遭驱赶,陈森的人生跌入谷底,眼看就要流落街头。绝境中,一枚神秘戒指改写了他的命运!凭借这枚戒指带来的两界穿梭能力,来到了宋朝。
百万负翁不想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