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神匠

第九十章 端午节 赏赐(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明末之神匠》最新章节。

“魏元霸、魏元芳、魏元建等十五人,先在亲兵队军训一月,训练完成后,再行安排,入列。”赵海大声说道。

“诺,卑职领命!”魏元霸等十五人躬身领命,走下高台,向队列走去。

“端午节放假三天,五月初八报到点卯。亲兵队试千总张狗子、第一千总队试千总李铁蛋、第二千总队试千总吴林、第三千总队试千总王铁柱、第四千总队试千总孙壮、后勤局试局长郑大、炊事局试局长赵虎、军法局试局长钱飞、宣教局试局长周山。”

“治安局试局长汤鱼、安全局试局长秦义、屯务局试局长何庸、商业局试局长张春生、威海烟厂试厂长张春生、军马局试局长许满仓、华佗医馆试馆长全光宗、仓大使李伯、水营千总队试千总方远山诸将,每人赏赐白银一两、棉布一匹、粮食一石、猪肉十斤。“

“各副千总、副局长、副馆长、仓副使,每人赏赐白银一两、棉布一匹、粮食五斗、猪肉五斤。余下人员赏赐粮食一斗、猪肉一斤,值班人员根据所任职务,赏赐增加两倍。开始发放物资。”赵海大声说道,几十名亲兵一句句的整齐重复着赵海的话语。

校场上响起了一阵阵的欢呼声,三千余名官兵和机构人员,齐齐跪倒,大声的说道:“卑职~~卑职~~卑职~~~谢~~谢~~·谢~~~大人~~~~大人~~~~大人~~~~恩赏~~~恩赏~~~恩赏~~愿为~~愿为~~~愿为~~~~大人~~~大人~~~大人~~~效死~~~效死~~~效死~~~~。”

~~~~~~~~~~~~~~~~~

方远山在亲兵的帮助下,顺利的将赏赐物资运到了三号屯堡的家,亲兵躬身一礼后向着三号屯堡自己家中走去,二十几岁的方周氏听到了草屋外的动静,立马放下手中的针线走了出来,一看到这许多的赏赐,眼泪就“滴滴答答”的往下落~~~

“娘子,这些都是大人的赏赐,趁着现在天还早,我赶快去趟县城,今天大人赏赐的一两白银刚好可以买一千多片青瓦,咱们好尽快将土坏瓦房盖起来。”方远山一边说一边将粮食、棉布、猪肉往屋里搬,待物资搬运完就转身朝院外走。

方周氏快走几步将方远山拉住,温柔的给方远山整了整衣领,目送着自家相公远去,待方远山走出屯堡土墙,方周氏才转过身来,仔细的盯着自家的宅院:

三尺高的土墙与两个简陋的柴扉围起一个长七丈、宽两丈四尺的宅院,两个简陋的窝棚、三个有着土墙的茅草屋就是威海营水营试千总方远山的家了,整个威海数十个屯堡,这样的人家可以称的上标配了。

然而数十个屯堡内的数千个家庭幸福感却满满的,这里没有土匪,这里没有苛捐杂税,这里没有敲骨吸髓的胥吏,这里亦没有欺男霸女的恶霸、这里更没有草菅人命的世家大族;

虽然粮食不够吃,虽然种地很辛苦,虽然鱼肉吃的发腻,虽然鱼汤喝的倒胃口,虽然茅草屋漏雨,虽然窝棚漏风;

但是这里有着属于自己家的宽阔宅院,有着赵大人赐予的全套农具,有着每年都在减少的地租,有着一种叫做安定和希望的东西,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辛勤的耕耘着他们的希望~~~

申时初刻,砖瓦作坊的伙计将一千一百片青瓦给送到了方府,夫妻二人欣喜的帮着伙计将一摞摞青瓦码好,当所有青瓦码好,夫妻二人热情的给伙计端来清水~~~~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啃老易中海,享飞扬人生
四合院:啃老易中海,享飞扬人生
关于四合院:啃老易中海,享飞扬人生:魏武是一名卡车司机,邻居是道德天尊易中海,为了避免被吸血,魏武当机立断认易中海当义父,从此魏武在寄生虫的路上越走越远…面对洗衣机秦淮茹,傻白甜娄小娥,持家小能手于莉,妖娆妩媚的陈雪茹,一心一意秦京茹,缺爱的何雨水,死心塌地梁拉娣,勤劳能干的马素芹,吃苦受难的郑娟…
爱流口水的猫
四合院,敢踹我,等着断子绝孙吧
四合院,敢踹我,等着断子绝孙吧
穿越到四合院,原主家就一个人了,而且还身患重病,贾东旭、贾张氏、易中海等人就来吃绝户,幸运的是主角穿越过来了,随后…………
如意金菇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九九六福报牛马朱有建穿越成崇祯,面对已经到达宣府的李自成,朱有建没几天好活的情况下,彻底躺平摆烂,既然已经没法活下去了,大家都别想好好活,都给朕动起来,要完蛋都完蛋,凭啥就我朱有建一个挂歪脖子?要挂一起挂…
三千纸
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
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
关于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一朝惊雷,现代灵魂李明坠入景朝清贫县令之家。懵懂醒来,过目不忘之能加身,是通天捷径,亦是怀璧之险。幸有慈父如灯,以清廉为尺,丈量为官之道;严母似水,用温情浸润,教晓处世之方。长兄榜样在前,二姐笑语解忧。在这方小小庭院里,没有豪门倾轧,唯有灯火可亲,亲情如织,成为他穿越异世最坚实的锚点与不竭的动力。
我热痢的马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
失业、被甩、遭驱赶,陈森的人生跌入谷底,眼看就要流落街头。绝境中,一枚神秘戒指改写了他的命运!凭借这枚戒指带来的两界穿梭能力,来到了宋朝。
百万负翁不想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