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第244章 希望之光:徐州声望日隆(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最新章节。

地点:徐州各地 / 下邳城

时间: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春末夏初

我站在州牧府后院的静室窗前,感受着建安二年的初夏暖风。这风,终于吹散了徐州上空盘桓了太久的最后一丝硝烟气息,带来泥土和新生草木的芬芳。距离那场几乎将下邳夷为平地的围城战,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回想当初,曹孟德大军压境,黑云压城,连玄德公都一度面露绝望,又有谁能想到,我们竟能在这绝境中觅得生机,甚至反过来逼退了那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

那一场豪赌,现在想来依旧心有余悸。我所布下的,不仅仅是依托坚固城防的对阵,更是对人心、对天时、对曹操本人性格弱点的精准算计。玄镜台的情报网在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散布疑兵消息,扰乱曹军判断,我甚至利用了当地的水文和当时突变的天气制造了洪水。最终,水淹曹操大军,让其不得不撤退。这一仗,保全了徐州,也意外地将我和玄德公推到了风口浪尖——“仁德之主”与“鬼才军师”的名号,伴随着各种或离奇或夸张的演绎,迅速传遍了中原。

虚名固然可以带来一时的声望,但乱世之中,唯有真正的实力和民心所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战后的徐州,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我深知,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于是,在我的主导和规划下,在糜竺、孙乾、简雍等同僚的鼎力支持与高效执行下,一系列旨在恢复民生、稳定秩序的政令,如春雨般迅速洒向这片干涸的土地。

安民,是重中之重。对于那些在战火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百姓,我下令在各县设立粥棚,确保他们有基本的口粮;同时,府库调拨出仅有的种子和一批修复的农具,分发下去,鼓励垦荒;大幅减免本年度的赋税,让百姓能喘口气。此外,我提出“以工代赈”的方案,组织青壮修复被战火损毁的城墙、官道和水利设施。这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生计问题,也为徐州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玄镜台的部分力量,也从对外侦察转向对内维稳,配合地方官府,严厉打击那些趁火打劫、为祸乡里的盗匪流寇。效果是显着的,我收到的各地汇报显示,境内的治安状况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曾经荒芜的田野上,重新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绿意和弯腰劳作的身影;曾经死寂的村落里,傍晚时分也终于能看到几缕象征着人间烟火的炊烟袅袅升起。

仅仅有饭吃是不够的,屯田势在必行。我研究过曹操在许都推行屯田的成效,确实是解决军粮和安置流民的良策。但徐州水网密布,地广人稀,情况又有所不同。我与玄德公、糜竺等人反复商议后,决定划出部分无主荒地和收归官有的军管土地,设立屯田区,招募流民和愿意参与的军士家属进行耕种,收成按约定比例分配。这既能缓解迫在眉睫的军粮压力,也能让越来越多的流民转化为稳定的生产者,而不是潜在的动乱源头。看着屯田区逐渐成型,一垄垄新翻的土地在阳光下延伸,我心中稍感慰藉。

然而,物质层面的恢复只是基础,人心的凝聚才是根本。我力劝玄德公,要继续高举“仁义”这面大旗,这不仅是他的立身之本,也是乱世中最能吸引人心的力量。同时,我建议通过各种渠道,巧妙地宣扬徐州政权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强调我们这里的“高效”和“公平”。为此,我建议在州治和各县衙门口设立“鸣冤鼓”,简化百姓申诉的流程,并亲自督办了几起贪腐案件,虽然只是杀鸡儆猴,但也必须表明我们的态度。这些做法,我知道在那些讲究门第、看重旧规的世家大族眼中,或许有些“粗鄙”,甚至“不合礼法”,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赢得了广大普通百姓和中小地主的好感与信任。

于是,一个在我预料之中,却又超乎我预料的景象开始出现。

当淮南的袁术,沐猴而冠,妄自称帝,搞得治下怨声载道;当曹操在兖豫之地,与吕布、张绣等势力反复拉锯,战火不熄;当河北的袁本初与公孙瓒还在进行着看不到尽头的争霸;当江东的孙伯符如旭日初升,但也意味着新一轮的征伐与洗牌……唯有我们治下的徐州,仿佛成了浊世中的一方“桃花源”。

“去徐州吧!听说那里刘皇叔当家,还有个厉害的陆先生,不打仗,还管饭!” “是啊,俺邻居家的二小子逃难去了下邳,托人带信回来,说官府分了地,日子有盼头了!” “苛捐杂税也少,听说那位陆先生定了规矩,官吏不敢太欺负人……”

这样的耳语,最初只是在邻近州郡的难民营中流传,渐渐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荡漾开的涟漪越来越广,最终汇聚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我站在下邳的城楼上,眺望远方。尘土飞扬的官道上,拖家带口、面黄肌瘦的人流络绎不绝,朝着这座刚刚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城市涌来。他们扶老携幼,眼神中交织着对过去的恐惧、对路途的疲惫,以及对未来的那一丝微弱却顽强的希冀。当他们终于步入徐州地界,看到田野间相对安宁的耕作景象,看到城门口虽简陋却秩序井然的检查和登记,看到那些曾经让他们畏之如虎的士兵,如今竟会给饿得哭泣的孩子递上一块麦饼时,我看到许多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忍不住掩面而泣。

我知道,这泪水中,饱含了太多的辛酸,但也闪烁着名为“希望”的光芒。这光芒,正是我和玄德公,以及所有为徐州复兴而努力的人们,想要点燃的。

下邳城内,人流量激增,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压力。街道比以往更加拥挤,市集也更加嘈杂。幸好,我事先与孙乾、简雍他们制定了详细的预案,设立了专门的流民接待处,进行登记、甄别、临时安置,再根据其意愿和能力,分流到屯田区、城内外的工坊、商铺,或是城郊的临时安置点。一切虽忙碌,却忙而不乱。

在这涌动的人潮中,除了寻求温饱和生存的普通百姓,我还敏锐地注意到了一些特殊的身影。他们或许衣衫朴素,但浆洗得干净;或许面带风尘,但眼神中没有流民的麻木,反而闪烁着思索与观察的光芒;他们或许沉默寡言,但偶尔与人交谈,言辞间逻辑清晰,自有见地。

这些人,我知道,他们是听闻了徐州的安定,听闻了玄德公的求贤若渴,尤其是听闻了我——那个传说中智计百出、似乎还颇为重视文教的“玄镜先生”——的名声后,前来投奔,或者至少是前来观望的士人、学子,以及身怀一技之长的匠人。

我曾换上便装,混在人群中,观察他们的神情。他们站在下邳的街头巷尾,看着那些正在修复的建筑旁,重新开张的店铺;看着粮行、布庄前虽不至于排长队,但交易有序、物价稳定的景象;看着街上行人脸上虽仍有困顿,却少了惶恐,多了几分平和;甚至能看到三三两两穿着干净儒衫的年轻学子,捧着书卷低声讨论。

这一切,与他们刚刚逃离的、战火纷飞或苛政酷税的故乡,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我几乎能听到他们内心的低语:“此处……似乎真的不一样。”“刘备仁德之名不虚,但这迅速恢复的秩序,绝非仅靠仁德就能做到。”“那位陆昭……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真能为我等提供一展所长的机会吗?”

我看到一位来自兖州的中年文士,气质儒雅,虽然衣着陈旧,但眼神锐利,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份卷轴,想必是早已备好的自荐之文,却在街角徘徊良久,似乎仍在犹豫。他在观察,在衡量。

是的,徐州的声望正在日隆,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希望之光已经点燃,但这仅仅是开始。涌入的人口和潜在的人才,是宝贵的资源,但也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甚至引来更强大的敌人或内部的纷争。如何筛选、安置、任用,如何将这股人潮真正转化为推动徐州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不是昙花一现的虚假繁荣,这才是我接下来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

我从窗口收回目光,回到书案前。案上摊开的,是一份关于筹建“稷下学宫”徐州分馆,广纳贤才,同时设立专门机构考评、任用人才的初步构想。

希望之光已现,我必须为这光芒搭建一个足够坚实的灯塔,让它照亮更远的前路。筑巢引凤,这第一步,必须走稳,走好。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知否重生之卫小娘逆天改命
知否重生之卫小娘逆天改命
卫恕意,盛明兰生母。知书识礼,但性子寡淡,不愿与人相争,最终落了个一尸两命,血崩而亡的结局……宋婉凝,本是一名导游,因一次极端天气被雷电卷入,时空错乱之下穿越重生了。清醒独立,坚毅果断的她,决定凭借自己现代知识和能力,去改写一个新的人生……
山明踏雾
斗罗我的武魂是祖龙
斗罗我的武魂是祖龙
++=比比东:“你身上居然兼具器武魂跟兽武魂,你可愿拜我为师。李仙宇:“其实我有师父了。比比东略微生气地问道:“怎么,你是觉得我这个教皇配不上当你的师父吗?李仙宇不敢直视,回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不想当冲师逆徒。比比东:“那好吧,只要你拜我为师,这个百万年魂骨就是你的了。比比东:“我已是九十九级绝世斗罗,明天就可以出发攻打海神岛。李仙宇说道:“好,我倒要看看,海水结成冰,谁的领域比较
菠萝狗子
武侠:开局爆料段誉身世
武侠:开局爆料段誉身世
穿越到武侠世界,龙武绑定了一个情绪收割系统,抽奖、强化功力、加点武功……系统表示只要情绪值足够,扫地僧都随便凑。龙武眼睛一转,手一指,顿时想到了收割情绪的好方法。从此诸多武侠世界之中,多了一个爆料王。龙武:段誉,其实段正淳根本不是你亲爹……段誉:什么?这不可能!……龙武:虚竹!其实你是玄慈和四大恶人之中那叶二娘所生……虚竹:什么?!出家人不打诳语,施主此言从何而来。……龙武:乔峰!其实你本名为萧
霜月醉樱
带着武库回明末
带着武库回明末
关于带着武库回明末:永历十六年,吴三桂的弓弦绞碎了大明最后的气运。穿越成李定国的历史系学生李鸣,在滇省边境的丛林激活
唐五藏
爱情江山朕都要
爱情江山朕都要
高中化学老师穿越成天启末年的崇祯,通过自己的化学知识,带着一帮明代科技大牛,点科技树;带着一帮能臣武将,开疆拓土。皇帝爱上了嫂子,五大艳后之一的张嫣;通过自己的才学,让嫂子也爱上了自己。皇帝和张嫣的努力,让大明再创辉煌,让汉人永远居于世界的最顶端。作者对于张嫣,这位历史上五大艳后之一的皇后的结局,也有太多的意难平。朱元璋再造华夏,收复丢失几百年的燕云之地,收复丢失一千多年的河西,重新将汉人团聚起
天涯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