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最新章节。
盐铁专营的大政方针已定,东海盐场的初步整顿也取得了成效,雪白的官盐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州府的仓库。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将这些官盐高效、安全、且有利可图地销售出去,覆盖整个徐州乃至更广阔的区域?
仅靠官府自身的力量,显然是捉襟见肘。徐州地域辽阔,水陆交通复杂,官府人手本就不足,且缺乏长途贩运和市场销售的经验。若强行由官府包揽所有环节,不仅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更容易在层层转运中滋生新的贪腐和损耗。
之前设想的“官收官销”模式,在实践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我必须找到更聪明的办法。一个既能保证官府对盐业的绝对掌控和主要利润,又能充分利用民间力量(特别是商业力量)来提高效率、扩大市场的办法。
于是,那个在我脑海中酝酿已久的、借鉴了后世经验(但必须进行改造以适应当前环境)的“盐引”制度,便被我正式提上了议程。
这个制度的核心,是在坚持官府垄断生产和批发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引入实力雄厚、信誉可靠的大商人,参与到官盐的长途贩运和区域分销环节。
我知道,要推行这个制度,首先必须获得那位最关键的商业巨头的支持——糜竺,糜子仲。
我再次来到糜竺的府邸。
这一次,我的身份不仅仅是寻求资助的客卿,更是代表州府、手握盐铁大权的别驾兼盐铁司丞。
寒暄过后,我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当前官盐销售面临的困境:“糜公,如今官盐产量日增,然转运不畅,诸多偏远郡县百姓依旧缺盐,私盐贩子亦趁机作乱。长此以往,专营之策恐难竟全功啊。”
糜竺何等精明,立刻明白了我的来意,笑着问道:“陆别驾可是已有良策?”
“正是。”我点了点头,将我构思的“盐引”制度和盘托出:
由官府印制具有特定区域和时效的“盐引”,商人需缴纳重税方能购得盐引,凭引到官仓批发官盐,然后在指定区域内以官定限价销售,并有义务协助打击私盐……我详细地阐述了这套制度对于官府(增加税收、解决运销难题、稳定市场)、对于百姓(获得平价官盐)、以及……对于获得盐引的商人(合法的垄断经营权、打击竞争对手)可能带来的多赢局面。
糜竺听得极其专注,眼中闪烁着越来越亮的光芒。他时而点头,时而沉思,甚至在我讲到某些细节时,会直接打断我,提出更具操作性的问题或建议:“盐引的税率如何厘定,既要保证官府收益,又不能让商人无利可图?”
“指定区域如何划分?如何防止商人跨区串货,扰乱市场?”
“官府如何有效监督盐商的销售价格?如何防止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
“对于那些未能获得盐引的中小盐商,又该如何安抚或处置?”
他的问题,都切中了要害,也显示出他对商业运作的深刻理解。
我们两人你来我往,就盐引制度的各个细节,展开了深入而坦诚的探讨。
这更像是一场平等的商业谈判,而非下级向上级的汇报。
就在这场关于盐引制度的深入探讨中,一个我之前并未过多关注的人物,却意外地、或者说,是必然地,进入了我的视野。
讨论进行到一半,一位管家模样的中年人匆匆走了进来,在糜竺耳边低语了几句,似乎是汇报某个紧急的商业事务。
糜竺听完,眉头微皱,似乎有些棘手。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而干练的女声,从屏风后传来:“兄长,可是东海那边新到的一批生丝,在验货时发现了问题?”
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合体劲装(并非寻常女子的襦裙)、容貌明艳、眼神慧黠的年轻女子,手持一份账簿,款款走了出来。
她对着糜竺微微颔首,然后落落大方地看向我,拱手道:“小妹糜贞,方才听闻兄长与陆别驾商议要事,此事实系小妹疏忽,未能及时处置,还望兄长与陆别驾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