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最新章节。
确认了董卓迁都的决心后,我的注意力便开始转向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他们打算怎么迁?
仅仅是将皇帝、百官和搜刮来的金银财宝运往长安那么简单吗?
以我对董卓的了解,以及他身边那个以智谋阴狠着称的首席谋士李儒的行事风格来看,事情绝不会如此简单。
我开始更加仔细地审阅度支曹那些看似寻常、却又透着诡异的文书记录,试图从中找出更多的蛛丝马迹。
玄镜台也加大了情报搜集的力度,重点关注与物资转运、城防变动以及董卓集团核心人物动向相关的任何信息。
渐渐地,一些之前被我忽略的细节,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并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性。
第一个疑点,是关于物资转运的“选择性”。
我发现,虽然有大量的金银珠宝、丝绸布匹、珍玩古董被源源不断地打包、装车,秘密运往关中方向。
但是,洛阳府库中那些更为笨重、价值也同样巨大的物资——比如历代积累下来的大量青铜礼器、祭器,武库中储备的部分铁质兵器(尤其是那些不易运输的重型装备),以及官仓中并非用于即时军需的储备粮——却似乎并没有大规模西运的迹象。
相关的调拨文书要么缺失,要么记录模糊。
这不合常理。
以董卓雁过拔毛的贪婪本性,他怎么可能放着这些唾手可得的财富不要?
除非……他有别的打算。
第二个疑点,是关于基础设施的“被忽视”。
石秀传递回来的情报显示,近期洛阳城内及周边的几座重要桥梁(如跨越洛水的浮桥、连接城内外的石桥),其日常维护记录突然中断。
一些负责维护的工匠被遣散,相关的物料也被挪作他用。甚至有传闻说,某些桥梁的关键支撑结构处,似乎被人动了手脚。
同时,城内几处重要的官署、宫殿(除了董卓自己居住的宫殿外)的消防设施(如储水的大缸、救火的水龙等)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这同样极其反常。
桥梁是交通要道,消防是城市安全的基础。
如此大规模地“忽视”这些关键设施,除非……有人希望它们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变得脆弱不堪,甚至……更容易被摧毁?
第三个疑点,源于我对李儒此人的分析。
李儒,字文优。
此人虽名声不显,但据我搜集到的信息,其智谋深沉,手段毒辣,且极其务实,凡事以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
他辅佐董卓,绝非仅仅是为了愚忠,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和攫取利益。
这样一个阴狠而务实的人,在策划迁都这样的大事时,会如何思考?
他必然会考虑:
如何最大化地带走洛阳的财富?
如何最大限度地削弱可能追击的关东联军?
如何为董卓集团在关中建立稳固的统治基础?
如何将迁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罪责和民怨降到最低?
将这些疑点和分析结合起来,一个轮廓模糊却又无比阴毒的计划,开始在我脑海中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