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自由与枷锁之囚牢》最新章节。
“还是姐夫考虑的周全,看来我要向您学习的还有很多”,w总不禁感叹道。
“一代伟人毛主席曾经说过,说战胜绝对优势敌人的进攻,要依靠于在战略退都阶段中所造成的、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起了变化的形势,而这种形势是由各种条件造成的;
这是针对宁致远这个角度来说的,至于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方面,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个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悟性了;
那么相应的,对于咱们来讲,只是把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条件和形势的存在发挥到极致,也还是没有使敌人彻底的失败。这种条件和形势,只是具备着决定胜败的可能性,但还不是胜败的现实性,因为还没有实现两军的胜负;
实现这个胜负,要依靠两军的决战,只有决战,才能解决两军之间谁胜谁败的问题。宁致远的这个案件,开庭之时就是决战之日,咱们在这其中也已经付出了很多了,所有的有利条件和因素都要用足了,决不能前功尽弃”,d董事长说道。
d董事长不禁回忆起了自己的过往,通过对以宁致远这一案件的流程把控,加上宁致远的背景出身,无不让他万分感慨,想当年,自己也是出身贫穷的学霸,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
在那个年代,就连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的人都是穿着有补丁的衣服,在乡下小地方的人穿衣打扮只能用衣衫褴褛来形容,小时候自己甚至都没有裤子穿,不仅自己没有裤子,连自己的两个姐姐也只有一条裤子,一个人穿的时候,另一个人只能在床上躺着,用破烂的棉被盖着蔽体;
这就是杜甫在《石壕吏》中所说的‘出入无完裙’,小时候家里非常贫苦,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这样的生活记忆像基因一样刻在了自己的血液里。那个时候,自己就发誓,一定要走出这个贫穷的破地方;
因此,即使是在这样贫困的环境下,自己依然没有放弃学习,自己一边干农活一边看书学习,真的做到了像苏轼小时候学习时说的‘少年辛苦真食蓼’,直到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刊发了新华社《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稿件;
看到这则消息,自己真的是高兴的在地上转了好几个圈,然后在放牛的空旷的山野上面大声的呐喊,因为这意味着高考政策的恢复成了板上钉钉的大事,自己不能一直在农村待下去,想要出人头地只有靠学习才能办到;
果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之前的努力迎来了收获的机会,1979年高考政策刚恢复不久,自己就去报名参加高考了。想着自己当时15岁的时候,在同龄人都在田地里干活的时候,就已经立下了考上大学的目标,整天计划着自己的学习进度;
长时间刻苦地准备,不仅让自己培养了胸怀大志的志气,更是一鼓作气拥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记得当时教育部网站的数据显示,1977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为570万人,最终录取的人数为27万人,在录取率约为5%的情况下,足以见得自己能够考入大学实属不易;
在这一点上,在他刚看了宁致远的背调时,就心有戚戚焉。也是因为自己有这样的人生经历,所以,他对于当下社会上的肯努力、肯勤奋的年轻人,天然的有着莫名的好感;
想着自己在上了大学之后,依旧保持着勤奋刻苦的学习风格,大学四年一直成绩优异。可是,在自己毕业之后,带着满腔的少年意气,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之路;
在刚开始工作的几年时间里,自己做过很多工作,不过大都不能满足自己的鸿鹄之志,没有足够的平台让自己发展,没有人脉和背景,也不会有很多的机会会给到你;
后来,没有办法,就自己进行创业,进行过多种的尝试,包括卖冰棒、开餐馆、经营服装等,但均未成功,细细数来,其中经受的迷茫和苦难,非常人所能想象。如果你是个普通人,不要想着在企业里没机会自己创业就自由了,创业所需要的资源,更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可以想象的;
无奈之下,在认清了这个现实之后,自己只能重新再去工作。后来,加入了某保健品公司担任业务员,那时候整个公司都处于发展的阶段,公众对于这个公司还很陌生,不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来了解这个品牌;
所有整个公司那时候的业绩都很低迷,急需要有领导能力和发展能力 的人才来引领公司的发展,而自己也是敏锐的发现了这个机会,没日没夜的想着用出众的工作能力来为公司解决难题;
自己带领着一帮有活力的年轻人在公司干得风生水起,业绩一路高涨,受到很多人的拥戴,不到两年时间,就从普通员工做到了主任经理,薪资也随着工作的提拔而水涨船高,后来又凭借出色的营销能力迅速晋升为区域经理;
这样的打工历程跟宁致远在自己集团内部的晋升过程如出一辙,甚至在勤奋和努力程度上宁致远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表现;
再到后来,自己在担任区域经理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在经验积累的差不多了之后,因为本身有着经商的头脑,在对当地的市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之后,看到了卤制品行业里的商机,于是就回家和妻子商量之后,决定再次辞职创业;
可是作为一个门外汉,要想开一家卤味店,是何其的难,但是这对于年轻的自己来说,都不是问题,当自己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时,就会选择义无反顾地完成,这就是自己一生一直受益的宝贵品质;
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先得给别人打工。想要在一个行业里创业,也是一样的道理,首先也要打入别人得内部,了解这个行业是如何运行的?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于是,自己毅然决然的先去一家卤味店打工,本着真诚的原则,自己打算一开始就真诚的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自己愿意不要工资帮助店主卖卤味,只要他们教自己卤味的方法,但是,很多卤味店的老板怕被骗就拒绝了,一连去了很多家店最后都被拒绝了,但是自己没有放弃;
当时在卤制品行业里面,周黑集团是比较出名的,于是自己就决定到周黑集团的门店去试一试,幸运的是,自己顺利通过了面试并成功入职;
在门店里,自己勤勤恳恳,认真工作,熟悉每一步加工和营销过程;
但是通过一段工作之后,对于配方并没有掌握,为了了解制作过程,自己又主动申请去后勤帮忙,把自己学到的配方用心记录下来,然后回到家里开始研究,自己配料;
经过自己不断地专研,改良,终于研制出属于自己觉得很棒的口味,但是有了这个配方还不够,还要学习产品的生产链是如何运行的,要想学这个,就必须要进入工厂内部研究学习;
可是,要想进入一家工厂学习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这是人家的核心地方,他叫上自己的哥哥,打通门卫关系,偷偷潜入工厂,以运营商的身份去了解产品是如何生产,加工的;等回到家中,细细研究别人的长处,对于短板处,自己想出解决的方案,整理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就是在这样的摸爬滚打之中,自己才一步步的建立起了魏红集团,并通过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后来居上,成为了卤制品行业里的领导品牌;
也是因为自身的人生经历,才让他觉得,对于一名普通人而言,你没有任何的资源可以凭借,你唯一能凭借的就只能是你自己,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
努力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只要你想,没有什么客观因素的制约;可是选择呢?很多时候不是你如何选择的问题,是你有没有选择的问题,选择大于努力的前提,是你要有的选,不然,谈什么选择呢?
可是,随着人年纪的增长,事业的成功,是,自己当下最不缺的就是选择。本来以为,选择做得多了,也就麻木了,不会再去计较选择背后的利害得失了,很多事情的利害得失下面的人早就帮自己做好了,自己只要大笔一挥,做个选择就好了,那不是很爽的事情吗?
但是,现实却是什么呢,是自己已然没有了,那种在自己没有选择的时候只管尽情去努力的快乐,很多的选择都是言不由衷的、都是顾此失彼的,都是深深的拷问自己的灵魂的;
就拿宁致远这个案子来说,作为一个在自己集团里摸爬滚打、勤奋努力了差不多七年左右的年轻人来讲,父亲有着很重的疾病可能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女儿刚出生身体情况也不是很好,甚至于他的妻子都是在自己集团下面工作过两年多时间的;
面对这样一个出身跟自己差不多,更重要的是跟自己一样有着一股努力拼搏劲头的年轻人,其实都不应该有把他送进监狱的这个选择的,某种程度上来讲,集团下面的区域经理这个职位,集团发的这点薪水肯定是远远配不上他们对集团的付出的;
自己也是出于集团管理成本的考虑,对客户和区域经理之间的资金往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再怎么讲,都是在集团的平台之上获得的收入,只要能获得的收入配得上他们的努力就可以了,所以,在集团还没有上市的前面十几年的时间里,就是这么运作的;
但是呢,自从集团在前两年上市了之后,为了达到资本市场上对于集团股价的预期,为了能够达到董事会制定的资本盈利目标,不仅自己能做的选择大大减少,甚至有的选择都变成了明知自己不能做但也不得不去做了;
自己的这个年纪,是没有办法向年轻人一样,用各种不同的理由也好、用各种理性的分析也好,去说服自己的;自己骨子里有很多的对自己所做选择的反叛,那种不经过任何算计、只是直觉上的感受的反叛;
这种反叛,经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让自己在睡梦中惊醒,曾几何时,自己觉得,自己努力的成功,自己阅历的增长,换来的一定是自己境界的提升,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是能不与自己不喜欢的任何事物同流合污甚至是能对其进行蔑视或有能力让其改变的;
可是,现实却是把自己的愿望击得粉碎,内心的另一个自己仿佛一直在嘲笑着自己,这种嘲笑让他寝食难安,让他如坐针毡。这种纠结与无助,是无法跟他人诉说的,或者就是能诉说也是他人无法理解的,这就慢慢变成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
那个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自己,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