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自由与枷锁之囚牢》最新章节。
儒家思想作为教育民众的主流思想,半部论语治天下主导了几千年历史,被裱进框里,大书特书,根深蒂固,你从小朗读、抄写、背诵……从小到大,你接触到的知识大多都是:公平、正义、道德、礼节、真善美,你被灌输人是善良、感恩的、重情重义的、是知恩图报的、是品格高尚的;小时候的世界,的确大多数人际关系都是纯真的、无暇的,比如我们的师生情、同学情、初恋情。
但有一点你必须认清:小时候任何关系之间基本都涉及不到大的利益冲突。这样的生存环境就如一个温室世界,以‘人性本善’为基础的孔孟之道也确实行之有效。
但当你进入社会后,各种关系开始涉及利益,真枪实战。你会发现社会人的所作所为,和你以往的认知完全相反:朋友借钱不还,爱人出轨,合作伙伴背叛,同事背后捅刀,甚至兄弟姐妹不管父母死活争夺遗产……
种种的行为和你小时候所被灌输的‘人性本善’这一观念迥然不同,你对人性的认识动摇了,崩塌了,‘遇人不淑’的痛苦开始了……
社会的本质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丛林世界,弱肉强食是唯一颠扑不灭的规则,隐藏在背后的是利益争斗。
人只是一种穿上衣服的动物,人与人的互动本质上是在试探对方的实力和底线,从而决定自己的应对策略。欺软怕硬、慕强欺弱是人类的天性,在金钱、利益和权力的诱惑下,亲情、爱情、友情都可能靠不住。
生存本就是一场肉搏,如果你只会花拳绣腿,而顶层人练的是自由博击。你和他们过招,就如‘道德家’遇上‘权谋家’,结果的惨烈可想而知:轻则遍体鳞伤,重则粉身碎骨!
正如前文所说,这个世界由两套秩序组成:第一套规则是公平、正义、道德、礼节、真善美;第二套规则是隐藏在背后的利益争斗。第一套规则的道德、感情是表象,第二套规则的利益是实相。
你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大多都是第一套的表面规则,而顶层人无时无刻不在心里打着第二套利益规则的算盘,他们把道德、感情放在嘴上,而把利益规则记在心里;他们以道德和感情做幌子,为的是达到背后的利益目的,他们给自己披上一层光鲜的道德和感情外衣,然后千方百计暗地里给自己谋取利益。
如果看到这里还不明白,那就说得再赤裸裸一点:对于90%以上受过几十年儒家教育和影响的普通人而言,道德羁绊和感情束缚几乎是他们终生突破不了人性魔咒;
而在高手和伪君子眼里,道德和感情正是驾驭普通人的工具和手段!
大多数人之所以贫穷,就是因为脑袋里装的都是孔孟之道,满嘴都是好听的大道理。而富人之所以富裕,是因为脑里装的是法家思想,听着不好听,但实战特别管用。
高手看人只从利益角度出发,一眼就能看穿道德的虚假和感情的伪善。而草包整天被感情、爱情、友情这些虚无缥缈、靠不住的东西给框得死死的。
当然了,并不是说做人就是要不讲道德、感情,而是说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道德、感情所困。因为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其思想不适应社会规则的必然结果,他们始终不明白,维系世界运转的真相是第二套规则,第一套规则其实更像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客套。
就像有时候我们跟别人聊天,是不是都经历过一种情况,尤其是做销售或者服务行业的人,体会尤其明显,就是明明知道自己在说空话,自己也知道对方在说假话,双方都知道彼此是在说套话,双方都心知肚明,但仍然正儿八经地在那说客套话,这就形成了第一套规则。
当然,社会无论怎么发展,都需要奉第一套规则为上,尊第一套规则为正统,这才能使人不至于看起来那么现实,即便真相比现实更现实,因为美好、希望和正能量,才能从表面上更好地推动进步。
和孔子差不多同一时代的鬼谷子,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不能像孔子一样得到世人的传颂,因为他的那套理论讲的是第二套规则,只适合默默使用,不适合标榜出来。
看透而不说透,就是第二套规则的内涵,就像大家会说,一个人怎么样才算厉害,有权有钱那不算,有钱有权但又能让人看不出来,那才叫真的厉害。第二套规则它只可以用,但千万不要去说,当然既得利益者也不会去说,这就是人性学里的‘韬晦术’。
说到现在,随着几千年沿用至今的‘外儒内法,阳儒阴法’的社会治理结构已经阐明清楚了,再加上‘愚民术’和‘帝王术’的来龙去脉也已经讲清楚了,那么,覆盖在人性真相上面的面纱也就水到渠成的被缓缓揭开了。
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皇帝和百姓所学习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或者说的更彻底一点,是完全相反的!如果想洞察人性,解码人性,驾驭人性,那么必须适应并遵守两个原则:
原则一:否定你过去认为对的思想;原则二:开始接受或者至少不排斥过去你认为错的思想。也就是说,先把你现在认为对的思想反着来,反着来的思想并不是坏的思想。
就如一把刀,犯人用刀杀人,医生用刀救人,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能说刀有错吗?刀本没有善恶,刀的善恶取决于使用者的价值判断。
同理,人性也只是一个无善无恶的工具。
读懂人性,顺应人性,驾驭人性,人性就是你腾飞的工具;抵触人性,指责人性,抱怨人性,人性就是你成长的枷锁。洞穿人性的黑暗,目的是走向人性的光明;看清人性的丑恶,目的是保持人性的善良。
所以,在正式进入变化无常、奥妙无比的人性世界之前,必须要解决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思维程式设定问题。如果你的思维程式没有重新设定,你会发现关于人性的一切内容,轻则无法理解、难以接受,重则感到格格不入、严重不适,任何内容吸收得都不到1%。
关于人性,你喜欢的东西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你讨厌的东西才是你真正需要的。因为凡是你所讨厌的,都是你缺少的,更是你需要的。贫困最可怕的,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陷入贫困的思维和认知。
物质上穷只是穷一时,思维和认知上穷那就可能穷三代了,你无需给下一代留下巨额财富,只要你留给下一代格局、眼界、思维、认知,这就是财富。
贫困的思维和认知是一种遗产,不管孩子愿不愿意继承,它都会被刻在孩子的人生里。同理,富足的思维和认知也是一种遗产,只要你有意识地灌输,就会伴随孩子一生,这是你留给孩子最珍贵的财产,比存款、房产、债券、黄金都值钱!
可是,如果你对人、对人性都是无知的,你拿什么传承给你的孩子呢?无知吗?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很多的事情要做到有迹可循、有例可举,才能是有理有据让人信服。那接下来就要举一个跟解决关在司法体系里的人生理问题的例子了。
在看守所里,宁致远听一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进过监狱的一个人讲过,那个时候,监狱里是有所谓的‘夫妻房’的,在里面的人另起了一个称号,叫做‘囚犯快乐屋’,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很新鲜?
据说,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部分监狱曾经尝试过设立这种特殊的房间,例如,‘南京监狱设立了特优会见室’,允许表现良好的A级犯人与配偶在规定时间内同居。当时,这一做法在国内多地的监狱中推行,如甘肃的酒泉监狱、武汉河湾劳教所等;
‘夫妻房’的初衷是为了给表现良好的服刑人员和他们的合法配偶提供一个短时间相处的机会,以便进行深入的交流,当然,这个‘合法配偶’有且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必须持有结婚证。
这个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旨在缓解服刑人员因服刑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同时通过亲情的感化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改造;同时也可以保障罪犯的某些基本权利以及增加罪犯与亲人密切接触的机会,以缓解罪犯在改造过程中的压力;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管存在一定难度,出现了一些偏离初衷的情况,比如有些监狱的夫妻房被滥用,甚至发生了暴力或违禁行为;还有部分人员利用政策漏洞,以不正当的方式试图进入这些区域,导致局面逐渐失控,严重影响了监狱管理的正常秩序和严肃性;
更严重的还有,有的犯人使用假结婚证,与社会上的卖淫女假冒夫妻;还有的犯人在夫妻房里犯下罪行,比如老婆会见完犯人后说要离婚,结果被犯人掐死;
还有两个传说也是传的神乎其神,第一个是说有一个关在里面的大佬,买通了狱警,每次都花钱换不同的女的进来和他见面,甚至还帮狱友花钱找女人,可以说在里面过着土皇帝一般的生活,后来东窗事发,整个监狱都被撸掉了;
还有一个就是上面说的,最为严重的,说是有一次一名囚犯的妻子和囚犯云雨完后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因为她要准备和他离婚了,然后暴怒的囚犯就在夫妻房内把她的妻子给掐死了。
也就是在这些问题不断出现之后,夫妻房这一帮教政策在前几年就已经全面停止,所谓的‘起凡快乐屋’也就彻彻底底的取消了,埋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不知何时才能重见天日,所以,现在监狱里是没有夫妻房的。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呢?这项政策除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这些问题之外,还有没有一些隐含的问题?难道说这些问题政策实施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就一点也没预料到吗?
不可能的,肯定早就预料到了,那为什么还要实施呢?说白了,就是在人性上面保留了一丝丝的侥幸而已,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痛的政策选择,只不过这项政策恰好是把宝押在了最靠不住的人性上了而已;
这项政策出来以后,很容易想象,肯定会广受罪犯好评,一方面可以帮男性罪犯解决性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维系夫妻情感不容易导致家庭破裂,对罪犯的积极改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吧;
所谓的‘夫妻房’,就是在罪犯配偶来探监的时候,允许二人在一个没有第三人存在的具有一张简易床的房间里共处那么二三十分钟,床头还放着计生用品,这几十分钟干的是啥事大家自然也都清楚明白,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对于刑期较短的犯人来说,夫妻房的作用有限;而对于那些刑期较长的犯人来说,他们在判刑后,大多数配偶都会提出离婚,夫妻房在这种情况下更是无济于事。
而且,除了管理难题与安全风险之外,监控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怎么监控呢?做那样的行为肯定是隐私行为吧,你要监控吗?监控肯定就侵犯隐私了,罪犯无所谓,那另一方呢?不监控的话,如此私密的空间,可能会增加罪犯脱逃或实施其它犯罪的风险,这个该怎么排除?
最重要的是,如何弥补这项政策在公平性与惩戒效果上的争议?首先,监狱的核心目的是惩罚与改造,过度放宽可能削弱惩戒效果,不符合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当然,这一点还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该制度仅适用于少数表现良好的罪犯,而且这项待遇有且仅有男监开放过,女监是不可能开放的,毕竟女囚犯的万一怀孕了就不能监内执行了,而男囚犯则不必担忧这个,这难道不会引发性别不平等的质疑吗?
总的来说,虽然‘夫妻房’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最终还是被取消了,这也提醒我们,任何政策的实施都需要谨慎考虑各种因素。监狱管理是一项严肃且重要的工作,任何决策的调整都是基于对整体管理效果和社会影响的综合考量。
对于司法管理中的各类现象,我们应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司法管理体系,确保刑罚执行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想要做到这些,就不能把宝押在不可预测的人性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