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最新章节。
他开始了他的讲述,语速平稳,条理清晰。
他没有像对普通投资人那样过多渲染所谓“成功”,而是非常坦诚地回顾了整个过程——从最初的技术选型失误,到研发过程中的艰难,再到测试环节暴露出的良率问题,以及最后与远大电子在价格和交付上的艰难博弈,最终只获得了微薄利润甚至亏损的结局。他没有回避失败和挫折,反而将其作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展现了反思和学习能力。
接着,他话锋一转,开始重点介绍芯启科技的核心优势:“虽然‘麻雀(启明零号)’的过程很坎坷,但它证明了我们的核心能力。第一,我们拥有一支技术实力过硬、执行力极强、并且高度凝聚的团队。顾工在后端物理设计和与代工厂合作方面经验丰富,陈工在算法实现和测试验证上能力突出,我自己则负责整体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对未来芯片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有着超越当前时代的判断力。”
随后,他详细阐述了“启明一号”MP3解码芯片的技术构想和市场前景,强调了便携式数字音乐播放器取代传统随身听的历史必然性,以及芯启科技抢先布局的巨大先发优势。
更让张晚晴眼神中闪过一丝异彩的是,林轩并没有止步于产品层面,而是进一步阐述了那个更加宏大和冒险的计划——“盘古”自主EDA项目。他解释了为什么掌握核心EDA工具对于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实现长远发展和建立技术壁垒至关重要,以及他们计划如何从最关键的P&R环节入手,逐步构建自己的工具链。他没有透露过多的技术细节,但清晰地表达了这一战略的深层逻辑和决心。
“……所以,基于以上规划,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在清晰地展示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市场洞察和长远布局后,林轩终于谈到了最核心的诉求。“我们需要融资,目标金额大约是三百万美元。”
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资料,展示了资金的初步用途规划:“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第一,支持‘启明一号’MP3芯片的后续研发、在台积电的流片(包括可能的多次MPW试产和最终全光罩量产)以及初步的市场推广;第二,支撑‘盘古’EDA项目的持续研发,包括引进更多顶尖的算法和软件工程师,购置必要的服务器和开发工具;第三,作为公司未来至少12-18个月的运营储备资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作为回报,”林轩看着张晚晴,报出了自己的底线,“我们愿意出让公司融资后10%的股份。”
在林轩长达近一个小时的讲述过程中,张晚晴始终保持着令人敬佩的专注。她没有看手表,没有接电话,只是静静地倾听着,偶尔在她面前的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什么。但她的“静听”绝非被动接受,她会在林轩讲述的间隙,或者在他阐述的逻辑节点上,突然打断他,提出一些极其精准和尖锐的问题,如同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准确地切中要害:
“林先生,你对MP3市场的爆发如此笃定,依据是什么?仅仅是互联网的普及和闪存成本下降的趋势预测?有没有更量化的市场规模分析和用户接受度调研?” “你提到MP3的核心专利掌握在Fraunhofer等机构手中,你的‘启明’计划如何规避这些专利风险?仅仅依靠算法优化?具体的规避策略是什么?有没有进行过初步的专利检索和自由实施(FTO)评估?”
“自主研发EDA,听起来很美好,但投入巨大,周期漫长,失败率极高。Cadence等巨头每年投入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研发。你们凭什么认为能成功?你们的核心技术优势在哪里?仅仅是你个人的‘指导’吗?这如何规模化和持续化?” “你的团队目前有多少人?核心成员的背景和稳定性如何?未来一年计划扩张到多少人?
如何吸引和留住顶尖的芯片设计和EDA人才?特别是在香港这个人才相对匮乏的环境下?” “你提到的三百万美元融资额,是基于什么样的财务模型计算出来的?能否提供详细的未来三年财务预测,包括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你对估值的依据是什么?”
“假设MP3市场如你所愿爆发,除了技术领先,你们如何与可能进入的国际半导体巨头(如TI、飞利浦、Cirrus Logic)竞争?你们的生产、供应链、市场渠道如何建立?” “公司的股权结构目前是怎样的?除了你之外,核心团队成员是否有持股?你对投资者的要求有哪些?比如董事会席位、否决权、信息披露等?”
每一个问题都如同精准制导的导弹,直击芯启科技目前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逻辑漏洞。这些问题,远比黄耀龙之前遇到的那些普通投资人要深刻和专业得多。
林轩额头上甚至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庆幸自己这几天做了充分的准备,更庆幸自己拥有两世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他沉着应对,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坦诚而深入的回答。对于能够清晰解释的,他据理力争,引经据典(当然,很多“经”和“典”来自于未来);对于目前确实存在的风险和不足(比如详细的财务预测模型还不够完善,专利规避策略还需要更深入的论证),他也并不回避,坦诚说明目前的进展和下一步的计划,并强调自己有信心带领团队解决这些问题。
他重点突出的,始终是自己的核心价值——对技术方向的精准把握,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超强能力,以及带领团队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决心和执行力。他甚至将“启明一号”在最后关头依靠他的方法大幅提升良率的例子,作为自己“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能力”的佐证。
当林轩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时,他感到自己口干舌燥,后背也已经被汗水浸湿。他看着对面依旧平静、眼神深邃的张晚晴,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的表现是否能打动这位眼光挑剔的专业人士。
张晚晴合上了面前的笔记本,沉默了片刻。会议室里只剩下空调运行的微弱噪音和窗外遥远的海浪声。这短暂的沉默,对林轩来说却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
终于,张晚晴抬起头,目光再次聚焦在林轩脸上,语气依旧冷静,但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林先生,感谢你坦诚的分享。”她缓缓开口,“你的项目,和你这个人一样,非常有趣,也充满了野心。用‘雄心勃勃’来形容,毫不为过。”
她顿了顿,食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仿佛在权衡着什么。
“坦白说,从纯粹的投资角度来看,风险极高。”她毫不客气地指出现实,“你所描绘的MP3市场能否如你预期那样快速爆发,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即使爆发了,你们能否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胜出,也是未知数。而那个自主EDA项目,更是如同一个美丽的梦想,实现难度极大,短期内不可能产生任何回报,却会像一个无底洞一样吞噬你们本就稀缺的资金。”
“再加上,你们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确实非常脆弱,几乎没有任何抵抗风险的能力。你所要求的三百万美元融资额,坦率地说,对于同时支撑MP3芯片的量产和EDA项目的持续研发这两个‘吞金巨兽’来说,也并不算特别充裕,甚至可能只是杯水车薪。”
张晚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在给林轩刚刚燃起的希望泼冷水。林轩的心,也随之微微一沉。难道……这次机会也要错过了吗?
就在林轩的心情跌落谷底之际,张晚晴的话锋却突然一转。
“不过,”她的嘴角似乎微微上扬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眼神中也多了一丝探究和欣赏,“我对你本人,以及你所展现出的技术洞察力、战略构想和那份近乎偏执的自信,非常感兴趣。”
“你很年轻,却有着远超年龄的沉稳和视野。你敢于挑战巨头,敢于布局未来,这种勇气和魄力,在香港这个商业环境里,很少见。而且,你并非只有空想,你在带领团队上证明了你们的执行力。这一点,难能可贵。”
她停顿了一下,给出了她的决定:“这样吧,林先生。我需要时间消化今天的信息,也需要做一些更深入的思考和评估。我会尽快安排时间,亲自去你的公司实地看一看,和你的核心团队成员再深入地聊一聊,做一些初步的尽职调查。”
“在此之后,”她看着林轩的眼睛,语气变得郑重,“如果你能提供一份足够专业、详尽、数据支撑扎实的商业计划书——我指的是真正符合国际顶级VC标准的BP,里面需要包含你对所有风险的清晰认知和应对预案,以及明确的股权结构设计和未来可能的退出机制。并且,你也愿意接受一些符合早期高风险投资惯例的、相对严格的投资条款(比如设置业绩对赌、创始团队股权锁定、投资方在董事会的席位和一票否决权等)……”
“那么,”张晚晴微微一笑,“我想,我或许可以利用我的一些渠道,帮你对接几家在美国硅谷或者新加坡,对早期硬核科技项目有投资偏好的风险投资基金。甚至……”
她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然后用一种更轻松但依然认真的语气说道:“如果你的商业计划书足够打动我,并且我们能在条款上达成一致,我个人……也可以考虑作为天使投资人,参与你们这一轮融资的一小部分。”
“天使投资?!”林轩的眼睛瞬间瞪大了,巨大的惊喜如同电流般传遍全身!
他原以为张晚晴最多只是答应帮忙引荐VC,这已经是非常大的帮助了。却没想到,她竟然表示自己也可能亲自下场投资!这意义完全不同!这代表着她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专业的律师或顾问在看待芯启科技,而是真正看到了其中的潜力,愿意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来下注!
获得一位在未来可能成为“投资女王”的专业人士的天使投资,其价值绝不仅仅是金钱本身,更是一种强大的背书,对后续吸引更多顶级VC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张晚晴立刻补充道,将林轩从狂喜中拉回现实,“最终的决定,完全取决于你接下来提供的商业计划书的质量,以及我们后续就估值、条款等细节进行谈判的结果。在高科技投资领域,从初步接触到最终完成交割,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交易都可能失败。”
“我明白!完全明白!”林轩用力地点头,强压住内心的激动,连忙保证道,“张小姐,请您放心!也请给我一点时间,最多一周!我一定会给您和您对接的投资机构,提供一份最专业、最详尽、最有诚意的商业计划书!”
这一刻,林轩感到笼罩在头顶数月的阴霾,终于被撕开了一道缝隙,一缕金色的希望之光,顽强地照进了困境重重的现实。
与张晚晴的这次会面,无疑是芯启科技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虽然融资之路才刚刚开启,前方还有尽职调查、商业计划书的打磨、艰难的估值谈判等一系列挑战,但林轩知道,他已经为芯启科技赢得了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个机会——一个被顶级的专业人士看到、审视、并初步认可的机会。
接下来,他需要将这份被看到的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逻辑和价值呈现,去敲开资本那扇沉重而又充满诱惑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