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最新章节。
在秘密启动了雄心勃勃、同时也极度烧钱的“盘古”EDA项目几天后,林轩并没有给团队留下太多喘息和消化震撼的时间。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EDA是强身健体的内功,但公司还需要立竿见影的外功——一款能够真正打开市场、带来利润、支撑起长远战略的新产品。
又是一个闷热的下午,芯启科技的小会议室里,核心团队成员再次聚集。这一次,气氛与讨论EDA时的凝重和惊疑不定有所不同,多了一丝对公司业务方向的关切和期待。除了林轩、顾维钧、陈家俊、黄耀龙这几位高管,还有几位在“启明一号”项目中承担了重要模块设计或验证工作的骨干工程师,他们刚刚经历了从设计到量产的完整洗礼,对于下一款产品充满了想法和疑问。
会议室的白板已经被擦拭干净,上面还残留着几天前讨论P&R算法时留下的淡淡笔痕,无声地诉说着这家小公司正在同时进行的两场豪赌。
“各位,”林轩坐在主位,目光扫过众人,开门见山,“今天我们开这个产品规划会,议题只有一个:芯启科技的下一款主打产品,代号——‘启明一号’,它的目标市场和技术方向。”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而坚决:“‘启明零号’的经历,大家都刻骨铭心。它像一块试金石,检验了我们的能力,也暴露了我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VCD解码芯片这个市场,已经是一片血腥的红海!”
林轩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我们来复盘一下。技术壁垒低,这是不争的事实。C-Cube凭借先发优势和成熟方案占据了大部分中高端市场,台湾联发科(MTK)等厂商正以更低的价格冲击低端市场,甚至一些内地有实力的整机厂商也在尝试自研或委托设计。我们作为后来者,即使解决了‘启明一号’的功耗和稳定性问题,也很难在性能或成本上建立起决定性的优势。”
“远大电子的市场反馈已经说明了问题,”他转头看向黄耀龙,“我们的芯片并没有给他们的产品带来足够的差异化竞争力。在这样的市场里,等待我们的只有无休止的价格战,利润会被压缩到极致,甚至再次陷入亏损。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也无法支撑我们进行更高层次的技术研发,比如‘盘古’项目。”
“所以,”林轩的笔在“红海”两个字上重重画了个叉,“我们必须跳出VCD这个泥潭!必须找到一个新的、具有巨大增长潜力、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我们技术积累和前瞻性优势的细分市场!‘启明一号’,绝不能再是一款亦步亦趋、只能靠价格抢市场的平庸之作!”
林轩的话掷地有声,为这次会议定下了清晰的基调——战略转移,寻找蓝海。
黄耀龙点了点头,打开了他的笔记本,开始汇报他这段时间根据林轩指示所做的市场调研结果。他的表情有些无奈,显然寻找蓝海并非易事。
“林生,各位,根据我的初步调研,”黄耀龙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目前主流的消费电子领域,确实看不到太多明显的蓝海机会。”
“除了VCD市场竞争白热化之外,传统的随身听(Walkman)和CD机市场,基本上已经被索尼、松下、爱华这几家日本巨头瓜分完毕,市场增长趋于饱和,新产品大多只是在外观、音质或防震等功能上做些小修小补,很难有颠覆性的创新机会。”
“个人电脑(PC)领域倒是发展迅猛,”他翻了一页笔记,“相关的配件市场,比如声卡、显卡,技术迭代很快,市场规模也在增长。但是,这里的竞争同样异常激烈,甚至比VCD市场更残酷。”
“声卡领域,新加坡的创新科技凭借其Sound Blaster系列声卡,几乎是行业标准,地位难以撼动。显卡市场更是群雄混战,美国的S3、加拿大的ATI、还有NVIDIA等公司,在2D、3D图形加速技术上投入巨大,新品层出不穷。我们现在进去,无论是技术积累、品牌知名度还是渠道资源,都完全处于劣势,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黄耀龙的汇报让会议室的气氛又有些沉重下来。主流市场饱和,新兴市场巨头林立,留给芯启科技这样的初创公司的机会似乎并不多。
工程师们也低声议论起来: “PC配件确实难,那些大厂的驱动程序、API兼容性都是很高的壁垒。” “日本厂商在消费电子的品质控制和品牌营销上太强了……” “我们总不能去做电子词典或者游戏机芯片吧?那也是红海一片……”
林轩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嗒、嗒、嗒的轻响。他的目光深邃,似乎并未被眼前罗列的困难所困扰,脑海中正在快速地运转着,将前世的记忆碎片与眼前的市场格局进行着拼接和推演。
时间,1995年底至1996年初。地点,香江。互联网的浪潮正悄然涌动,虽然速度慢得像蜗牛(拨号上网最高不过56Kbps),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和娱乐方式正在萌芽。与此同时,一种名为MPEG-1 Audio Layer 3的数字音频压缩格式,在德国Fraunhofer研究所的努力下逐渐成型,并开始在一些极客和音乐爱好者的圈子里,通过BBS、FTP站点等早期互联网渠道悄然流传。
时机,似乎正在成熟。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轩身上,等待着他这位总能带来惊奇的领导者给出方向。
林轩停止了敲击桌面的手指,抬起头,脸上露出一种神秘而自信的微笑。
他伸出手指比划着:“一张标准的CD,容量大约650MB,只能存储十几首未经压缩的PCM格式歌曲。而一首4分钟左右的歌曲,压缩成128Kbps码率的MP3文件,体积只有大约3到4兆字节(MB)!压缩比可以达到10:1甚至12:1!”
“十倍以上的压缩率?!”顾维钧倒吸了一口凉气,其他工程师也发出了惊叹。他们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是的。”林轩肯定地回答,“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当前这种互联网带宽极其有限(56K拨号上网换算下来每秒只能传输几KB数据)、存储介质(比如硬盘、软盘)价格还比较昂贵的情况下,MP3成为了迄今为止最适合在网络上传播和存储的数字音乐格式!”
“至于音质损失,”林轩笑了笑,“对于追求极致音效的发烧友来说,可能无法接受。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下,或者使用普通耳机、便携设备进行收听时,128Kbps甚至更高码率的MP3,其音质与CD相比,差异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巨大,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至少,比现在流行的磁带随身听要好得多!”
他环视众人,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我现在可以大胆预言:随着互联网进一步普及(哪怕速度依然很慢),以及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本的急剧下降——特别是闪存(Flash Memory)技术,未来几年内,一定会诞生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便携式数字音乐播放器!”
“这种播放器,将彻底抛弃笨重的磁带和易划伤的CD光盘!它可以内置几十兆甚至上百兆的闪存,直接存储数十首甚至上百首MP3格式的歌曲。用户可以从电脑上,通过互联网下载或者其他途径获取MP3文件,然后传输到这个小巧的播放器里,随时随地欣赏音乐,就像一个‘数字化的Walkman’!”
林轩的声音充满了感染力,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场景:人们口袋里揣着一个小小的设备,里面却装着海量的音乐,彻底摆脱了物理介质的束缚。
“这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新兴市场!一个全新的蓝海!”林轩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东西能做出来吗?”一位年轻工程师兴奋地问道,“闪存现在好像还很贵吧?电池能撑多久?”
“技术上的挑战肯定是有的,”林轩看向那位工程师,“但闪存的价格正在快速下降,三星、东芝等厂商都在大力投入。电池技术也在进步。更关键的是,实现这个产品的核心——那颗能够高效解码MP3文件、并且功耗极低的芯片,正是我们可以抓住的机会!”
他将目光投向所有人,斩钉截铁地宣布:“我们的‘启明一号’,目标市场,就是这个即将爆发的便携式数字音乐播放器!我们的目标产品,就是为这个市场量身打造的一款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度的MP3解码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