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最新章节。
随着科举新教材正式发售,民间的讨论如沸汤般热烈起来,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对新教材的议论。
茶馆里,一群读书人围坐在一起,面色凝重,老学究张夫子重重地放下茶杯,哼声道:“这新教材,引入西洋那些奇技淫巧的东西,简直是坏了我朝读书人的风气!
咱们祖祖辈辈读四书五经,通过科举入仕,靠的是圣人教诲,如今却要学什么数学、物理,成何体统!”
旁边的年轻书生李秀才连连点头,激动地说:“张夫子所言极是!我一心苦读多年,就盼着在科举上崭露头角,现在却要重新学这些莫名其妙的知识,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这科举改革,不是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集市上,一位卖文具的老板也在和顾客抱怨:“您瞧瞧,这新教材一出来,好多学子都不知道该买什么文具了。
以前就用毛笔、宣纸写八股文,现在可好,听说学数学还要什么直尺、圆规,我这小本生意,都不知道该怎么进货咯!”
顾客无奈地叹口气:“谁说不是呢,我家那孩子,拿到新教材后,天天愁眉苦脸,说那些新科目根本看不懂,这可如何是好。”
京城某个书香世家的书房里,家主赵员外正对着新教材唉声叹气。
“儿啊,如今科举改革,真不知是福是祸,你可要好好想想,该怎么应对。”
赵员外儿子紧锁眉头,一脸茫然:“父亲,孩儿也没了主意。这些新学知识如此陌生,科举考试的要求又变了,孩儿实在担心无法延续家族的荣耀。”
一番权衡后,赵员外还是决定顺应潮流,没过多久,一位金发碧眼、身着长袍的西洋传教士踏入了赵家大门。
传教士操着生硬的汉语,与赵员外交流着教学计划,赵公子在一旁,好奇又紧张地打量着这位“洋先生”。
此后,赵府书房中时常传出对数理知识的探讨,赵公子在洋先生的指导下,艰难地啃着新学知识,试图在这场科举变革中找到出路。
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看着富家子弟纷纷请来洋先生辅导新学知识,满心都是羡慕与无奈,自己连购买文具的钱都捉襟见肘,更别提请人教了。
一些激进的读书人甚至联名上书,恳请朝廷收回成命,恢复旧有的科举考试内容。
他们在京城的衙门前跪地请愿,高呼着“祖宗之法不可废”,声势浩大,引得不少百姓围观。
“我们苦读圣贤书数十载!”带头的一位举人满脸激愤,“如今却要被这些西洋的奇技淫巧打乱前程,朝廷此举,实在不公!”人群中附和声此起彼伏。
受民间舆论的影响,朝堂之上也掀起了波澜,一些守旧大臣纷纷进谏,言辞恳切地请求暂缓科举改革,他们在弘历面前,痛心疾首地陈述着改革带来的混乱与弊端,恳请弘历收回成命,重新考量,以安抚民心、稳定朝局 。
注1:科举考试分为多个阶段,时间安排如下: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县试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府试在三月,院试通常在四月,通过院试的考生称为秀才。
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秋季八月举行,又称“秋闱”,考中者为举人。
会试:于乡试次年春季二月举行,称“春闱”,通过会试的考生为贡士。
殿试:在会试同年四月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确定进士名次,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