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开局小地图从老军医到元帅

第135章 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开局小地图从老军医到元帅》最新章节。

在山坳的山道。

小鬼子几乎是在老爷子他们脸上走了过去,旁边的战士都紧张到不行。

只有老爷子淡定自若,充满了大将之风。

【具体参考太行山下,鬼子兵擦肩而过的片段】

小场面而已,淡定淡定。

老爷子捋了一下头发,眉头略微一皱,怎么还有些起球了。

鬼子走过去的时间不过是三分钟,可这对新一团的战士们而言,感觉比三年还要难熬。

终于,人终于走完了。

“不是,他们就这么水灵灵的过去了?”

二连长李仇的手心里面全是汗,其他几个连长也是面面相觑,这也能行?

后勤罗骁罗营长说了一句,

“团长,我刚才去清点了一下人数,好像邓医生他们没出来。”

老爷子淡定的笑道,

“他们啊,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呢。”

众人正疑惑时,老爷子接着说道:

“邓医生他们留在后方,是要给小鬼子来个出其不意,制造混乱。

他们会悄悄摸进鬼子队伍,然后痛下杀手,让鬼子狗咬狗。”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爆炸声。

“听这动静,邓言他们已经动手了。”

老爷子嘴角上扬。

“团长,咱们接下来咋办?”

三连长问道。

“咱们不能闲着,趁鬼子乱了阵脚,杀他们个回马枪,把小邓他们接出来。”

“从我们新一团成立以来,就从来没有抛弃兄弟的习惯。”

老爷子大手一挥。

新一团的战士们迅速整队,跟着老爷子朝着鬼子方向奔去。

当他们赶到时,鬼子这边火光冲天,一片混乱。

打,大打出手,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

邓医生他们已经成功完成了任务,两边的小鬼子正在交火。

实际上,小鬼子已经隐隐察觉到不对劲了,熟悉,实在是太熟悉了。

两边的进攻动作,以及各种战术,还有那边熟悉的日语,他们怎么感觉在打自己人呢??

而武藤老鬼子则不这么想,在他的注视下,皇军取得了胜利。

一时间,喊杀声、枪炮声回荡在整个山谷,“新一团”被打得节节败退,围剿作战大成功啊!

就在老爷子他们还想接应邓医生的时候,邓医生已经幽幽的在旁边出现了。

他们都把上衣的扣子解开了,顺便还绑了一条白毛巾,就怕被自己人给误伤了。

李仇激动的说道,

“老邓,你们就这么轻松突出来了?鬼子没怀疑?”

邓医生笑容灿烂的说道,

“这还不简单,我们抬着好几个伤员,客串了一下小鬼子的医护兵。”

“现在山上打的可热闹了,鬼子正在狗咬狗呢。”

然后众人把目光看向了老爷子,

“团长,还是你有办法啊!”

“团长,接下来怎么办?”

“是啊,是啊!要不要咱们趁乱再打回去?争取多消灭一点日本鬼子。”

老爷子摇头说道,

“不行,咱们现在再杀回去,鬼子那边不就啥都明白了吗?反倒是便宜了他们。

撤,趁着夜色掩护赶紧撤退。”

吩咐所有人撤退之后,他们从鬼子后山进攻的路直接溜之大吉。

正巧,下山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午夜12点,老爷子期待的等着系统的提示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改开,摸着答案过河
改开,摸着答案过河
关于改开,摸着答案过河:销售精英穿越77年,凭借未来四十年记忆和嗅觉,一步一步成为时代棋盘,最危险的“执棋者。左手握着“标准答案,右手搅动滔天巨浪。巧妙布局,闲庭落子。在鹏城,双轨制提前出炉,避免“价格闯关;在港岛,趁势抄底,帮助掌控战略产业;在北仓,辽东经济走廊,为长子打造输血管;在青齐,步步生莲,留下涛涛赞歌;……际遇历史拐点,见证万物生长。明智与愚昧交织,尘埃和曙光并起。且看秦青川如何融入
探花胡
被赶回乡下后,我带着全家暴富逆袭
被赶回乡下后,我带着全家暴富逆袭
一睁眼,董华重回到85年。那年,首富沈家找回真少爷,而他这个假少爷被赶回贫穷的乡下董家。他不相信把他捧在手心的爸妈居然绝情的抛弃他,难道他们对自己的疼爱都是假的吗?他不甘心,反复上门想寻求一个答案。可他们有了真少爷压根不待见他。他们大骂他是罪魁祸首,害得他们的亲骨肉流落在乡下十八年,吃尽苦头,受尽蹉跎,是个大混蛋!他受不了打击,从此萎靡不振。乡下的爹妈以为他娶了媳妇就会好起来,给他物色了一个好媳
殊华
打鬼子,我自成一军
打鬼子,我自成一军
一眨眼陈常青来到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消灭侵略者,那是族谱单开,享受头柱香的大好事。只可惜,他的开局有些艰难。五个人,两条枪,几颗子弹。敌人已经快速逼近,可他还有几百百姓要护送转移……如此天崩开局
人间大胖猫
仙人至尊
仙人至尊
关于仙人至尊:韩老六,阴差阳错成为了一名修士,由于体内阴气过于浓郁,需要时时刻刻提防漂亮女鬼,女妖精们的觊觎!慢热型修仙爽文,主线循序渐进,力求合情合理,诸位道友千万不要因为书名怀旧而劝退!
江湖遇故人
乡野无敌小医仙
乡野无敌小医仙
小傻子孙小龙被王小梅无意间打伤了脑袋,获得了千年神医传承,开启神话之路,神功天下无敌!神医之术救治了许多疑难杂症,造福了蛤蟆村的老百姓!
乡村小二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