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第八章 贾珍落幕,贾蓉掌家(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贾蓉,不做绿帽王》最新章节。

贾政听到贾母问话,边忙看了看书房里立着的摇拜钟答道:“母亲大人,已是寅时!”

贾母听到后点了点头,先对着尤氏和贾蓉问道:“珍哥儿媳妇,蓉哥儿。

如今珍哥儿的情况还很严重,依着太医的话,就算是能醒来,这家也掌不了了。

往后你们这家里,掌家之事就先由珍哥儿媳妇负责吧。

外宅之事,蓉哥儿你也大了,你先撑起来。

有什么不明白的,就来找你大哥二哥,可好?”

尤氏连忙应道:“媳妇一切都听老太太的。”

贾蓉也连忙跪下哭道:“都是孙儿不好,惹出如此大祸,孙儿万死难辞其咎。

一切全凭祖母大人发落。”

贾母见贾蓉跪地痛哭,心中虽有不忍,但面上依旧严肃。

她叹了口气,伸手扶起贾蓉,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却又夹杂着几分心疼:“蓉哥儿,事已至此,你哭也无用。

珍哥儿如今伤重,家中事务不能无人打理。

你既知错,便该担起责任来,好好替你父亲撑起这个家,莫要再让他操心。”

贾蓉擦了擦眼泪,低头应道:“祖母教训的是,孙儿知错了。

孙儿一定谨记祖母的教诲,好好打理家事,绝不再让父亲和祖母失望。”

贾母点了点头,又看向尤氏,语气温和了几分:“珍哥儿媳妇,你是个懂事的,家中内宅之事就交给你了。

若有不懂的,尽管来问我,或是找你二婶商量。”

尤氏连忙福身行礼,恭敬地说道:“媳妇明白,定不负老太太的期望。”

贾母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又看向贾赦和贾政,吩咐道:“赦儿,政儿,你们也要多帮衬着蓉哥儿。

他年纪轻,经验不足,你们做长辈的,该提点的提点,该指教的指教,莫要让外头的人看了咱们府上的笑话。”

贾赦和贾政连忙应道:“母亲放心,儿子一定尽心尽力,帮蓉哥儿打理好家事。”

贾母见众人应下,心中稍稍安定。她看了看天色就要亮了,众人守了一夜也已经疲惫不堪。

便挥了挥手,道:“好了,折腾了一夜,大家都累了。

珍哥儿这里有太医留下的人守着,你们也都回去歇息吧,明日还有许多事要处理。”

众人闻言,纷纷行礼告退。

贾蓉和尤氏留了下来,守在贾珍的房外,心中虽各有心思,但面上都表现得极为恭顺。

待众人散去后,贾蓉悄悄看了一眼尤氏,见她神色平静,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异样。

他知道,尤氏名义上是继室,但才进府不久,在府里的地位还没有确立。

如今贾珍伤重,家中权力更迭,尤氏必然会投向自己。

但贾珍那几个已经立了几年的妾室和那赖升,就要好好收拾一顿了。

“姨娘,您也累了一夜了,不如先去歇息吧,这里有我守着。”贾蓉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尤氏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道:“蓉哥儿,你年纪轻,经历的事少,还是我来守着吧。

你父亲如今伤重,我这个刚进府的姨娘,还是要时时看护着。

不管是怎么样,都理应在他身边照顾。”

贾蓉闻言,心中点头,面上却不动声色,恭敬地说道:“姨娘说得是,那孩儿便先陪您一起守着。”

尤氏想了想还是劝道:“蓉哥儿,你毕竟身上有伤,还是先下去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傻柱清醒了,拒绝带盒饭
四合院:傻柱清醒了,拒绝带盒饭
关于四合院:傻柱清醒了,拒绝带盒饭:穿成何大清同父异母的弟弟--何林清,四合院里头想要占便宜的众禽兽傻眼了!何林清刚踏入大院就发现,贾张氏在傻柱门口撒泼打滚要把傻柱送进去,要不然就得把房子让出来!三个大爷和四合院所有人都在冷眼旁观,何林清冷笑着反手狠狠教训了贾张氏……众禽兽这才发现何家杀出了个活阎王叔叔!
福宝宝
四合院之乡村到城市
四合院之乡村到城市
关于四合院之乡村到城市:59年,夏天,原身因父亲身死悲伤过度,结果王军来了,带着原身的不甘,然后从乡村走向城市,创出一番天地……
飞翔的军子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我在永乐当灾星:韩力穿越成宁国驸马那夜,朱元璋连夜熔了御赐金瓜子:驸马要是敢碰我闺女,剥皮萱草都算轻的!谁知韩力一开口就报丧:公主二十天后必薨!当朱元璋发现女婿不仅能预言靖难之役,还能复刻蒸汽机图纸,当场把摔成烟花:竖子!你这是要提前把老四逼成永乐大帝?史书记载:洪武十六年,朱元璋抱着炸成烟花的仰天狂笑:好!好!好!这才是朕的好女婿!
脑袋蒙蒙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在老朱手下干活,本着摸鱼的心态,谁知实力不允许,这官越做越大。战战兢兢中,郑雄鼓起勇气上了奏章。“臣,乞骸骨老朱“哥屋恩
郑家老二
堪破三千世相
堪破三千世相
关于堪破三千世相:本书中的所有内容均属杜撰,不代表真实情况。本书是对人情世故的本质解析,揭示人际关系中更隐蔽的博弈维度。夫鸿蒙初辟,人伦肇始。往来成古今,交游化经纬。今有世道幽微处,潜龙隐鳞,白虎藏爪,非明镜无以照形,非灵枢何以度势。故作此篇,解构人间棋枰,勘破三千世相。是书凡六十卷,暗合甲子轮回之数。论市廛之交、庙堂之谋。析情伪之本,辨欲念之根。立九变之法,设六奇之策。昔太史公云:究天人之际,
湿水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