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最新章节。
李培玉回答道,“陛下会不会想多了?皇长孙还年幼,他……”
朱元璋打断了李培玉的话,“朕看走了眼,雄英年幼,那么他的行为是谁指使的?昨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奴婢想办法去查。”李培玉忙回答道。
朱元璋是一个特别喜欢定下制度的皇帝,他把收拾的整整齐齐,还定下了皇明祖训。
《皇明祖训》当中有一句警告子孙的话。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就这么一句话,说有明一朝,实亡于洪武,就没毛病。
万寿帝君曾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大明朝这么多文臣武将,能留给后世子孙的有几个?
朱元璋留在皇明祖训里面的这一句话,就注定了大明要亡在他的手里。
因为大明是一个制度无法变化的朝代,自朱元璋死后,皇明祖训正式成为约束皇帝的枷锁,就注定了这个朝代已经僵化到容纳不了一次改革的程度。
即便再锐意改革的皇帝,也会发现祖宗的制度已经限制了变革的可能性,只能顺着惯性随波逐流,等待最后清盘。
所以,大明一旦走向衰弱,再无中兴的可能。
朱棣造反夺权,还改了不少皇明祖训,要不然朱棣的大明都不一定能有二百来年。
百官:陛下,皇明祖训说……
朱棣:你们拿前朝的祖训,来管本朝的皇帝?
历史证明,朱元璋是个喜欢定制度的人,他想把大明接下来的一切都安排好,让大明千秋万代的笼罩在他朱元璋的意志之下。
哪怕是他的钦定传承人朱标。
朱标娶了常氏,他背后常蓝两家不管愿不愿意,都得支持朱标。
至于其他人,那完全是被迫服从。
朱标在军中压根就没有建树,跟他们也没有利益绑定,军方大佬怎么可能一心一意朱标,只不过是不能抗旨而已。
朱元璋压根就没想过把这些官员的利益跟朱标搭上线,这也是为什么朱标的东宫除了常吕两人,只有一个小透明的原因。
那个小透明是元朝参政阿失宁之女。
没有通过政治联姻手段稳固朱标与淮西的关系,朱标没有战功,得不到认可,所以朱标的太子位稳还是不稳,全在朱元璋一念之间。
朱标可谓是成也朱元璋,败也朱元璋。
朱标权力小,身为监国太子,未来救老师宋濂都救不了,那时候朱标为宋濂求情,朱元璋一句俟汝为天子而宥之,把朱标吓得直接跳河了。
史料记载,太子惶惧,不知所出,遂赴溺,左右救得免。
朱标被朱元璋一句话吓得跳河,这样懦弱的性子,能办得了洪武大案?
那是老朱办的,让朱标去执行,给朱标树立点威信,不过有没有让朱标背锅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朱元璋出生于贫苦家庭,能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位置很不容易,所以他的性格是极为坚忍,强势的,做事情特别武断,心狠手辣。
朱标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性子自然就懦弱些了。
身为太子,子不类父,父厌之,子若类父,父疑之。
你说,这太子多难当?
帝王家,哪有父慈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