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我的一亩三分地》最新章节。
聋老太太有一个小儿子,原先是光头派的军官,后来弃暗投明跟了解放军。
军人以马革裹尸为荣,生儿为子,为了胜利,当拼尽一切。
很遗憾,聋老太太的这个小儿子,未能回到母亲身边,侍奉其终老。
按理说,儿子是军官,牺牲在战场上,这聋老太太怎么也算得上是烈属吧。
孤寡老人,又是烈属,理应由国家赡养,怎么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成为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五保户”吧。
而说,“五保户”是56年才开始实行的,现在还没有这个说法。
当然,有因就有果。
有小儿子,就有大儿子。
聋老太太的大儿子,同样是光头派的高级军官,但这家伙头铁,许是享受惯了,一条路走到黑了……
两个儿子,一个弃暗投明,战死沙场;一个顽抗到底,逃到了海的那边……
前者认了享不尽的福,后者认了那可遭老罪喽。
认一个,就等于认俩。
索性就都不认了。
不认归不认,但事实摆在眼前,这是上边暗地里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怎么处理老太太成了一个难题。
索性老太太自己给自己找了出路。
把家里的四合院上缴,自己留了两间屋子过活,当了个一问三不知的“聋”老太太。
小儿子虽然战死,但人家不是没留下人际关系。
战友帮忙说了些好话,街道处每个月给老太太发五块钱养老钱,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头两年刚解放的时候,聋老太太小儿子的那些个战友还来看望过老太太么。
那时候四合院住的人还不多,易中海算一个,何大清算一个。
其余的老人,走的走,散的散,没几个喽。
易中海见过那些个大官,各个气场强大,一看就不是普通小兵。
因此,易中海有了巴结聋老太太的想法,不图由能从老太太那得到什么好处,只求关键时刻老太太能拉他一把。
这也就是刘海中住进来晚,但凡见过一次那些个大官过来慰问聋老太太,侍候聋老太太活还有易中海什么事。
这也是为何那日聋老太太一发话,街道处王主任就放过了贾张氏。
有小儿子的香火人情在,不看僧面看佛面。
当然,主要是贾张氏的事情可大可小,本就可有可无的事情,卖个人情何乐而不为。
人情这东西,越用越少,更别提一个已经死去的人。
也就这几年还能讲两句人情话,再过两年清算的时候,聋老太太但凡多说一句,那就是行走的军功。
古往今来,功成之后必有清算之日。
聋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每日都是深居简出,能低调就低调。
老太太只是想活着,活着的同时活得更舒坦点,她有错吗?
匣子里的信封,都是小儿子寄的,一封大儿子的都没有。
或许是大儿子没写,或许是老太太知道就这那些是祸根,都一把火烧了。
对于聋老太太的大儿子,何雨弦也是从这些家书字里行间推测出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几张照片,有大儿子的,有小儿子的,还有一张全家福。
以及聋老太太现在住的两间房的房产证。
从那张全家福里可以看出,太太以前家境不差,搞不好以前还是个镶旗子的皇亲国戚呢。
毕竟能培养出两位军官的家庭,再差能差到哪儿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