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的一亩三分地

第4章 断亲(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我的一亩三分地》最新章节。

梆!梆!梆!

“小白开门,我大清啊!”

暗号正确,阻挡何雨弦三兄妹一宿,宛如某人心中那道成见的大山,终于打开了。

一开门,露出一个白里透红,挺着两个大灯的风韵妇人,三十多岁,正是花儿最鲜艳的时候,面容姣好,怪不得迷的何大清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大清,你咋才回来呀,快进屋暖和……”

话没说完,舔着小脸媚笑的白寡妇抬眼便看到何大清身后的一大两小丧门星。

连着拍了一宿的大门,在白寡妇看来,可不就是丧门星嘛!

“哼!”

眉头一皱,白寡妇挤到何大清身后,屁股一拱把何大清拱进院子,双手分别抬在门扇上,就要直接关门。

好容易敲开门,人没进去,何雨柱自然不干,抬手就把门扇顶住。

“这是我三个孩子,来保城见我。”

白寡妇却是全当没听到,自顾自关门,在何大清看不见的地方,龇牙咧嘴用尽浑身力气去搬动门扇。

总之,就是不让何雨弦三人进来,那模样,妥妥一妒妇,丑陋的不行。

有人要进,有人不让进,这矛盾的一幕,不由让人联想。

之前仨孩子在门口冻的瑟瑟发抖,再想到三人说是昨晚上就来保城了。

何大清哪还不知这是白寡妇把他仨孩子冻在门外冻了一宿啊!

傻柱子人高马大冻一宿无所谓,可宝贝闺女和二儿子还那么小……

她怎么敢?

“我~说~让~他~们~进~来~”

何大清一字一顿的在白寡妇身后喊道,吐沫星子喷了她一后脑勺。

眼瞅着何大清都准备抡起来打包的火烧砸人,白寡妇顿时蔫了。

同床共枕多日,何大清是什么人她再清楚不过,这是真发飙了!

夜里他打人老痛了,意思意思行了,还是见好就收吧。

“哼!”

“瞧你那死样,进来就进来,你吼什么吼嘛!”

一把夺过何大清手里的火烧,白寡妇扭着大腚,推了何大清一把,气愤愤的向屋里走去。

临了,还不忘嘟囔两句,“你别忘了,这里是我家!”

“你们白姨今天……”

怎么解释也是多余,事实摆在眼前。

“唉~”

长叹一口气,何大清低头搭眉,十分落寞的转身走向屋里,“进来吧。”

不管如何,反正是终于进了院子。

何雨柱牵着雨水,好奇的打量着父亲的新家,亦步亦离的跟在何大清身后。

反观何雨弦,却是故意脚步放慢,走在最后。

昨晚上他就听到院子里有鸡叫!

白寡妇家肯定养鸡了!

四下张望,果然在南墙角落里看到一个用草帘盖起来的鸡笼。

这边不同于四九城,四合院可能杂七杂八住个十几二十户人家。

保城这边大都是独门独户,三间房一个小院,院子虽大,总共不过十几二十平,但也属私人空间。

自家院子喂个鸡鸭,种点小菜,再正常不过。

何雨弦三两步跑到鸡笼子跟前,掀开草帘一看。

果然,雄赳赳的大公鸡一只,连带两只肥硕的老母鸡,正缩在一起抱团取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
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
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苏城穿越大武王朝,成为前朝二皇子。开局就被篡位女帝逼去北荒和亲,而苏城听后竟然欣然答应!殿中群臣愕然,怒骂苏城软弱无能,大凉皇族血脉至此中断!但苏城丝毫不慌,甚至憧憬起到北荒后的美好生活!北荒那富到流油的黑土地,多到几百年开采不完的矿产,都是苏城以后称王称霸最坚实的后盾!多年后,女帝震怒。“北荒不是贫瘠寒冷吗,怎么现在粮食充足,能养百万兵马!”“北荒不是蛮夷猖獗吗
凉小城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关于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穿越港片综合世界,刀光剑影的江湖之中,主角发现自己竟是江湖追杀令的对象。正当众叛亲离、走投无路之时,穿越系统及时激活。此后他另立门户,一个在日后名震江湖的字头诞生……
妙笔潜山
四合院:傻柱清醒了,拒绝带盒饭
四合院:傻柱清醒了,拒绝带盒饭
关于四合院:傻柱清醒了,拒绝带盒饭:穿成何大清同父异母的弟弟--何林清,四合院里头想要占便宜的众禽兽傻眼了!何林清刚踏入大院就发现,贾张氏在傻柱门口撒泼打滚要把傻柱送进去,要不然就得把房子让出来!三个大爷和四合院所有人都在冷眼旁观,何林清冷笑着反手狠狠教训了贾张氏……众禽兽这才发现何家杀出了个活阎王叔叔!
福宝宝
四合院之乡村到城市
四合院之乡村到城市
关于四合院之乡村到城市:59年,夏天,原身因父亲身死悲伤过度,结果王军来了,带着原身的不甘,然后从乡村走向城市,创出一番天地……
飞翔的军子
堪破三千世相
堪破三千世相
关于堪破三千世相:本书中的所有内容均属杜撰,不代表真实情况。本书是对人情世故的本质解析,揭示人际关系中更隐蔽的博弈维度。夫鸿蒙初辟,人伦肇始。往来成古今,交游化经纬。今有世道幽微处,潜龙隐鳞,白虎藏爪,非明镜无以照形,非灵枢何以度势。故作此篇,解构人间棋枰,勘破三千世相。是书凡六十卷,暗合甲子轮回之数。论市廛之交、庙堂之谋。析情伪之本,辨欲念之根。立九变之法,设六奇之策。昔太史公云:究天人之际,
湿水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