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之贾环科举路》最新章节。
乾清宫的铜壶滴漏刚过卯时,隆庆帝已经披着龙袍坐在了御案后。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皇帝面前摊开的奏折上,朱批的墨迹还未干透,散发着淡淡的松烟墨香。
"贾爱卿这个提议..."隆庆帝用指甲轻轻敲着奏折,指甲与纸张相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三万驻军减到三千,你们说说,靠得住吗?"
侍立在一旁的司礼监太监注意到,皇帝说这话时,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这是圣心犹疑时的小动作。
站在下首的贾环闻言,立刻上前一步,官靴踩在金砖上发出清脆的声响:"陛下容禀,倭国如今五王并立,互相牵制。若留大军驻守,反倒让他们同仇敌忾..."
"放屁!"兵部尚书霍冀突然打断,花白的胡须气得直抖,腰间玉带随着激动的动作哗啦作响,"倭人狼子野心,三千人够干什么?万一..."
"霍尚书稍安勿躁。"张居正慢悠悠地插话,手指轻轻捋着三缕长须,"贾大人的意思是,明面上只留三千,暗地里..."
冯保适时地咳嗽一声,蟒袍上的金线在晨光中闪烁:"锦衣卫在倭国的暗桩,已经安插了七百余人。另有朝鲜籍细作三百,蒙古探马二百。"
隆庆帝眼睛一亮,手指停止了摩挲玉佩的动作:"接着说。"
贾环赶紧补充,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臣提议在倭国本地募兵,组建'护卫队'。用倭人治倭人,既省军费,又能..."
"妙啊!"户部尚书马森拍腿叫好,腰间算盘珠子哗啦啦直响,"一个倭人士兵月饷只要咱们明军的三成!若是战死,抚恤银还不用给!"
高拱却皱眉道,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高阁老放心。护卫队的军官全用朝鲜人和蒙古人,再安插锦衣卫暗中监视。让他们狗咬狗..."
隆庆帝突然哈哈大笑,笑声在殿内回荡:"好!就这么办!"转头对司礼监太监道,声音突然压低,"传旨:倭国驻军削减至三千,组建倭国护卫队事宜,交由戚继光全权负责!冯保,你亲自去趟倭国,把这事办妥了。"
就在众臣要告退时,皇帝突然又补了一句:"记住,这事要办得...体面。"最后两个字咬得极重,殿内温度似乎都降了几分。
金陵码头,人声鼎沸。初春的江风还带着寒意,吹得招展的旌旗猎猎作响。
"都排好队!一个个来!"工部主事王德发扯着嗓子喊道,声音淹没在嘈杂的人声中。他面前是上百个衣衫褴褛的倭人,手腕上都拴着浸过桐油的麻绳,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这些倭人大多赤着脚,脚底结着厚厚的老茧。他们沉默地排着队,只有铁链碰撞声和偶尔的咳嗽声打破沉寂。一个年轻倭人突然跪倒在地,用生硬的汉话哀求:"大人...我妻子病了...求您..."
"啪!"皮鞭抽在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持鞭的朝鲜监工冷笑道:"到了大明,你们就没有妻子了!"
"大人,这批倭奴体格不错吧?"一个穿着杭绸直裰的商人谄媚地凑上来,腰间玉佩叮当作响,"都是从九州岛弄来的矿工,吃苦耐劳..."
王德发捏了捏一个倭人的胳膊,满意地点点头。那倭人肌肉结实,手臂上还有烫伤的疤痕——这是个有经验的矿工。"开个价。"王德发掏出鼻烟壶,慢条斯理地吸了一口。
"嘿嘿,老价钱,五两银子一个..."
"放屁!"王德发眼睛一瞪,鼻烟壶差点摔在地上,"上个月才三两!"
商人苦着脸,从袖中掏出一份文书:"大人有所不知,现在倭国五王都在抓壮丁充军,货源紧张啊...这是长崎港的出货单,您过目..."
文书上盖着鲜红的锦衣卫关防大印。王德发脸色变了变,压低声音:"冯公公的人?"
商人笑而不语,只是又掏出一个锦囊。王德发掂了掂,约莫二十两重。最后以四两银子成交,但账面上记的是二两——多出来的,自然进了私人腰包。
这批倭人很快被装上漕船,运往黄河工地。船舱里挤得满满当当,空气浑浊得能看见漂浮的尘埃。一个倭人老者突然用倭语低声吟唱起来,曲调哀婉。渐渐地,其他人也跟着哼唱。监工听不懂歌词,但被这悲凉的气氛弄得心烦意乱。
"闭嘴!"监工抡起棍子乱打,却止不住歌声。最后他恼羞成怒,把领场的老者拖出去扔进了江里。落水声被浪花吞没,歌声也戛然而止。
同样的一幕,在全国各大码头不断上演。据户部统计,仅隆庆六年上半年,就从倭国购入矿工两万三千余人。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死在运输途中的——户部的账本上,那叫"自然损耗"。
黄河堤岸上,倭人矿工们正在搬运石块。春寒料峭,他们却只能穿着单衣,冻得皮肤发青。监工的朝鲜籍小吏挥舞皮鞭,用生硬的倭语呵斥:"快点!慢吞吞的想挨揍吗?"
一个年长的倭人突然跪倒在地,他背上已经布满鞭痕:"大人...实在干不动了..."
"废物!"小吏一鞭子抽下去,老倭人背上顿时皮开肉绽。血珠溅在黄土上,很快被干燥的土壤吸收。
不远处,几个蒙古监工哈哈大笑。他们说的是蒙古语:"这些倭狗,比咱们草原上的羊还听话!"其中一个掏出酒囊灌了一口,随手扔给同伴。
暗处,一个锦衣卫力士默默记下了这一幕。他藏在堤岸下的柳树林里,炭笔在纸上飞速记录:"三月十七,朝鲜监工虐杀倭工三人;蒙古监工醉酒误工..."当晚的密报上就会特别注明:"朝鲜与蒙古监工矛盾渐显,可善加利用..."
倭国,肥前藩校场。五月的太阳已经颇有威力,晒得地面发烫。
三千名倭人士兵排成方阵,他们穿着古怪的制服——上半身是大明军服的样式,下身却保留着倭式的袴。这种不伦不类的打扮,正是冯保特意设计的:"要让他们记得自己是谁,又要知道现在该听谁的。"
"立——正!"教官用生硬的倭语喊道,口音里带着浓重的辽东腔。
站在前排的岛津久保偷偷撇嘴。他是被强征入伍的浪人,腰间还藏着祖传的短刀。家里老小都被关在长崎的集中营里,明军明白告诉他:不听话,全家喂鱼。
"你!出列!"突然一个蒙古籍教官指着他吼道。那蒙古人满脸横肉,左耳缺了半边——据说是在漠北战场上被狼咬的。
岛津久保硬着头皮走上前。教官二话不说,抡起包铁的棍子就打:"队列中做鬼脸,该打!"
二十棍下去,岛津久保的屁股已经血肉模糊。木质刑凳上积了一滩血,引来几只绿头苍蝇。他被拖下去时,听见教官对其他人说:"看见没有?这就是不守规矩的下场!"
校场高台上,戚继光冷眼旁观。他身后站着三个翻译——朝鲜籍、蒙古籍和倭籍各一,彼此警惕地对视着。
"将军,这样练兵是不是太..."副将欲言又止,手按在剑柄上不安地摩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