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富婆与穷小伙的暖情微光》最新章节。
视频接通时,李雪正参加系里的派对。看到我们的装扮,她突然冲出镜头。再回来时眼眶发红,却骄傲地向同事介绍:"This is my family."
十一月,我的咨询公司终于迎来首单——为新加坡医院引进德国康复设备。但文化差异让谈判濒临破裂:德方坚持技术保密,新方则要完全公开。
"他们明天就走!"我在电话里向李雪哀嚎,"这笔成了能顶半年..."
视频突然切换成专业模式。李雪把金发碧眼的客户请到镜头前,流利英语瞬间变成医学德语。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她解释亚洲医疗市场特点,白大褂领口偶尔露出卡通哺乳内衣的肩带。
"周太太真厉害。"德国客户走后,新方代表感慨,"您怎么懂这么多?"
我看着定格的视频画面——李雪公寓墙上贴着中文识字卡,书架上摆着全家福,电脑边是啃了一半的重庆小面方便火锅。
"因为她是最好的医生,"我轻声说,"也是最棒的母亲。"
圣诞节前,念安突然拒绝视频。每当李雪的脸出现在平板上,他就把脑袋埋进我肩膀。儿童心理医生朋友说这是分离焦虑的表现:"他怕一伸手,妈妈又消失。"
李雪在屏幕那头发呆,手里攥着没织完的小袜子。我们试了各种方法,最后是汤圆想出主意:"让妈妈讲故事!只出声不出镜!"
于是每晚八点,李雪的声音会从故事机里流淌出来。念安渐渐放松下来,有天甚至对着空气喊"Ma"。我立刻录下来发过去,李雪回复了二十个流泪表情。
元旦那天,我收到封奇怪邮件。李雪的导师邀请我参加"家庭学术交流",附件是五张往返机票的电子券。
"你干的?"我深夜打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吸鼻子的声音:"念安周岁生日...我想听他亲口叫妈妈..."
挂掉电话,我翻出计算器。公司账户刚好够全家去趟美国,如果卖掉那套珍藏版手术器械模型的话。
出发前一周,小南神秘兮兮地闭门造车。汤圆则给念安特训英文,把"Mommy"教成了"Moo-moo"。最绝的是老周,他不知从哪弄来李雪公寓钥匙,提前快递了十包火锅底料过去。
在机场,念安突然指着大屏幕喊"Moo-moo"。我顺着他手指看去——是哈佛医学院的宣传片,李雪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的镜头一闪而过。
十二小时飞行后,我们站在查尔斯河畔。小南拄着他新研发的智能拐杖——能自动调节高度的那种,汤圆举着GoPro,我则蒙住念安眼睛不让他提前剧透。
李雪被我们"骗"到图书馆,再由她同事引导至河畔长椅。当蒙眼布揭开时,这个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侃侃而谈的女教授,突然像个小女孩般蹲在地上哭了。
念安摇摇晃晃走向她,举着歪歪扭扭的字牌:"Mommy I love you"。小南的拐杖发出机械音:"欢迎回家,妈妈。"汤圆则打开背包——里面是整整十二盒李雪最爱的重庆怪味胡豆。
李雪轮流拥抱每个人,最后停在我面前。她身上有陌生的香水味,白大褂口袋里插着英文笔记,但手指上还戴着我们的婚戒。
"189天。"她声音发抖,"念安长高了..."
我吻住她,尝到熟悉的眼泪咸味。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投在查尔斯河上,四个高矮不一的身影围着小不点念安,像一朵盛开的花。
远处,哈佛的钟声正敲响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