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特种兵重生回到校园》最新章节。
城市的喧嚣在夜晚渐渐沉寂,叶凌独自站在公寓的露台上,手中握着一杯早已冷却的咖啡,目光凝视着夜空繁星。那些闪烁的光点,仿若音乐长河中的颗颗明珠,每一颗都承载着一段旋律,一段历史。此刻,他的心中却被一股复杂的情绪填满,乐队在跨界领域取得的成绩固然耀眼,可每当他试图在这繁华背后找寻音乐的真正根脉时,一种深深的忧虑便悄然袭来。
“我们用流行、摇滚震撼了无数听众的耳膜,用跨界合作拓宽了音乐的边界,可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叶凌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古老的音乐文化正逐渐凋零,它们是先辈们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馈赠,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了传承。但要让这些古老的音符在现代社会重新奏响,谈何容易?这不仅是对音乐技艺的挑战,更是一场与时间、观念的赛跑。”
怀着这样的心思,叶凌第二天一大早就把乐队成员召集到了会议室。
众人陆续入座,阿强一进门就打着哈欠,嘟囔道:“叶凌,这么早叫我们来,啥急事啊?” 小辉也跟着附和:“就是,我还想着多睡会儿呢。”
叶凌表情凝重,待大家都坐定后,缓缓开口:“兄弟们,咱们一路拼搏,如今也算闯出了名堂。但我这心里,一直有个事儿放不下。” 说着,他走到会议桌前,轻轻放下几本厚厚的古籍,“看看这些,这是我这段时间四处搜罗来的宝贝,里面藏着的,是咱们从未触及过的音乐宝藏 —— 古老的乐谱、失传的演奏技法,涵盖了各个民族、各个朝代。我想着,咱们不能光在流行音乐的圈子里打转,是时候扛起传承音乐文化的大旗了,把这些古老的精华挖掘出来,融入咱们的创作,让音乐的火种永不熄灭。不过,这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困难多得超乎想象,大家不妨先畅所欲言,谈谈想法。”
阿强一听,眼睛瞪得溜圆,伸手翻了翻古籍,满脸苦笑:“叶凌,你这心是真大啊!我承认这些东西是挺稀罕,可你看看这上面的字,跟天书似的,咱们哪懂啊?就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解读出来,现在的年轻人都追着流行乐跑,谁愿意听这些老古董啊?咱们好不容易积累的人气,别到时候搞砸了,得不偿失啊。”
小辉也面露难色,挠挠头说:“是啊,还有那些古老乐器,上哪找去?找到了怎么学?就咱们这点功底,能驾驭得了吗?再说了,外界会不会觉得咱们这是走投无路,才想靠老祖宗的东西博眼球啊?这对咱们乐队形象影响太大了。”
叶凌静静地听完大家的担忧,目光坚定地扫视一圈,语气沉稳有力:“我理解,大家的顾虑都很现实。但咱们仔细想想,从最初组乐队,到后来搞小众音乐融合、跨界合作,哪一次不是困难重重?哪一次我们轻易放弃过?音乐文化传承,这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咱们音乐迈向更高境界的契机。古籍解读难,咱们可以找最权威的专家学者帮忙;古老乐器不好学,咱们向民间艺人虚心请教,下苦功夫练。至于市场,只要咱们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点,创作出既有古韵又贴合现代审美的作品,我坚信,一定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而且,这会让咱们的音乐更有灵魂,更具底蕴,大家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成员们面面相觑,会议室里一时陷入沉默。片刻后,阿强咬咬牙,站起身来:“行,叶凌,你都说到这份上了,我信你!咱们就拼一把,干这票大的!”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点头,表示愿意追随。
有了决心,行动立刻展开。首要任务便是攻克古籍解读难关。叶凌带着阿强和小辉,穿梭于各大高校、研究院之间,四处拜访音乐史学家、语言学家。每一次拜访,他们都满怀希望,却又常常碰壁而归。
这天,他们好不容易约到一位在古代音乐文献研究领域颇有名望的老教授。在教授的书房里,叶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本记载着古代宫廷雅乐的古籍,满怀期待地说:“教授,您看看这本,这对我们太重要了,可里面的文字和演奏技法实在太难懂,我们实在没辙了,只能来向您求助。”
老教授接过古籍,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了许久,眉头越皱越紧,最后无奈地摇头叹息:“这文字太过古老,我研究古代音乐大半辈子,也只能认出一小部分,而且关于演奏技法的记载含糊不清,想要完全还原这首曲子,难度极大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阿强一听,心急如焚,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脱口而出:“这可怎么办啊?咱们费了这么大劲,好不容易找到的线索,难道就这么断了?那咱们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费了?”
叶凌心里也沉甸甸的,但他还是强作镇定,拍了拍阿强的肩膀,安慰道:“阿强,别急,这只是开始。咱们多找几位专家,从不同角度研究,再结合历史资料、绘画作品,总能慢慢拼凑出全貌的。只要咱们不放弃,办法总比困难多。”
回到乐队基地后,众人立刻分工。阿强负责联系更多的专家学者,他每天守在电话旁,不停地拨打电话,向对方详细介绍古籍的情况,言辞恳切,只为求得一线希望;小辉则扎进图书馆,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埋头翻找,试图从历史文献、民俗记载里找到与古籍相关的只言片语,为解读工作提供辅助;叶凌则作为协调人,不断奔走于各方之间,整合信息,安抚团队成员的情绪。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古籍解读工作总算有了些许眉目,几首古老乐曲的大致轮廓渐渐在他们眼前清晰起来。
然而,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寻找和学习古老乐器的难题又接踵而至。为了找到一把传说中的古老民族弦乐器 ——“凤首箜篌”,叶凌和小辉踏上了远赴偏远山区的征程。他们听闻在一处深山之中,有位隐居的民间艺人还保留着这门古老乐器的制作与演奏技艺。
山路崎岖难行,两人背着沉重的行囊,徒步跋涉了数日,终于在一个静谧的山坳里找到了那位艺人的住所。一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眼神中透着岁月沉淀下来的深邃。当他得知两人的来意后,微微一笑,转身从屋内取出一把造型古朴、精美的凤首箜篌。
老人轻轻拨动琴弦,空灵悠扬的音色瞬间在山谷间回荡,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叶凌和小辉的心田。小辉瞪大了眼睛,满脸惊叹:“这声音…… 简直太绝了!可这指法……” 说着,他迫不及待地凑上前,想要试着弹奏,却发现手指根本不听使唤,怎么按都按不对,发出的声音杂乱无章。
小辉苦着脸,看向叶凌,一脸沮丧:“叶凌,这也太难学了吧?和咱们平时用的乐器完全不一样,这指法我练了好久都没掌握,照这速度,什么时候才能用它演奏啊?感觉比登天还难。”
叶凌看着小辉受挫的模样,心中满是心疼,但眼神依然坚定,他鼓励道:“小辉,别灰心。这是宝贝,越难才越说明它珍贵。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这位老艺人传承这门技艺不容易,咱们多向他请教,多花时间练习,我相信,只要咱们有恒心,肯定能学会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辉每天天不亮就起身,跟着老艺人学习指法,从最基础的按弦、拨弦开始,一点点摸索。手指磨破了,缠上创可贴继续练;胳膊酸得抬不起来,咬咬牙坚持。阿强在城里也没闲着,通过网络搜集一切关于凤首箜篌的资料,整理成册,寄给小辉供他学习参考。
就这样,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学习过程,乐队成员们总算对几种古老乐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开始尝试将古老音乐元素融入新的创作。然而,新的矛盾和冲突却在此时如暴风雨般袭来。
在一次创作讨论会上,气氛异常紧张。成员们围坐在一起,为如何将一首古代民间乐曲与现代摇滚风格融合争得面红耳赤。
一位成员涨红了脸,用力拍着桌子说:“我觉得得用摇滚节奏打底,把古代乐曲的旋律片段作为点缀就行。毕竟摇滚是咱们的根基,受众广,这么做能保证作品的市场接受度,不然咱们费这么大劲做出来没人听,那不白搭了?”
另一位成员也不甘示弱,霍地站起身来,大声反驳:“不行!绝对不能这么搞,咱们要做就做纯粹的文化碰撞,得以古代乐曲的豪迈意境为核心,大胆革新摇滚框架,哪怕一开始听众接受不了,但这才能展现出音乐的深度与探索精神,要是一味迎合市场,还有什么意义?”
双方僵持不下,互不相让,会议室里的气氛剑拔弩张。阿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急得直挠头:“哎呀,你们别吵了,都有道理,可到底咋整啊?这事儿不能就这么僵着吧。”
叶凌一直沉默地听着大家的争论,此时见局面失控,赶忙站起身来,双手向下压了压,大声说:“大家都冷静一下!咱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好作品。两种思路各有优劣,咱们能不能别这么极端?试着取其精华,将古代音乐的韵味活力与摇滚的激情力量深度融合,既保留传统又大胆创新,让听众既能感受到熟悉的热血,又能领略到古韵的风情,这样不是更好吗?”
在叶凌的耐心劝导下,成员们渐渐平复情绪,重新投入创作。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日夜奋战在排练室,反复尝试不同的编曲、演奏方式,不断修改完善。终于,第一首融合古老音乐元素的作品诞生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他们邀请了一些资深乐迷和业内人士前来试听。然而,反馈却如同一盆冷水,浇得大家透心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