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纽约1990》最新章节。
会议结束后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了满足,马上就开始行动。
当天晚上,国会唱片就联络市政厅敲定了集会场地:自由女神像附近的一个广场,并且派出施工团队开始搭建舞台;
百代开始向电台投放广告:《Independence Day》于7月4日发行,并且强调“锁定NBC中午12点特别节目”;
NOW和AVP的志愿者在电话联系受害者和走访动员社区;
NBC法律部连夜审核演讲稿,安排摄制团队提前熟悉路线;
林恩则只需要安排杰米租10辆大巴——然后搂着梅晨看电影。
马上就是独立日,布鲁斯威利斯的《虎胆龙威2》正是在7月2日独立日档期上映。
布鲁斯作为自己电影的男主角人选,今天又来到了纽约参加首映,林恩自然要来帮帮场子,当然这次就不用走红毯了,他只是个观众。
“布鲁斯穿件薄衬衫在雪地里跑,真的不会感冒吗?”林恩嚼着爆米花,一开场就开始吐槽。
“嘘~硬汉就应该抗冻,但布鲁斯的微表情好真实!”梅晨紧盯着银幕。
“行行行,下次我冬天穿短袖出门,记得给我鼓掌。”林恩翻了个白眼。
...这片子动作戏还行,机场爆炸、飞机坠毁等大场面看得很爽,但是剧情感觉明显不如第一部..反派劫持机场的理由很牵强,角色塑造也扁平化。林恩期待着这片子最好首周票房就扑街,让布鲁斯降低点片酬报价和心理预期...
“这女主怎么只会哭?换我演至少甩麦克莱恩一巴掌,骂他‘逞英雄害我差点变寡妇’。”梅晨也开始吐槽了。
“剧本得改,应该让女主抢过枪爆锤反派,然后俩人边亲边拆炸弹——嘶!你踩我干嘛?”林恩歪过头。
“提醒你,现实里你要是敢学麦克莱恩玩命,我就跟狗仔说你是gay。”
“呃...怎么可能,我这么怕死。不过宝贝,你这么担心我吗?”
“那当然了,Mua~”
俩人卿卿我我看着电影。很快麦克莱恩夫妻在雪中拥抱,电影结束,片尾字幕开始滚动。
真是的,我的《低俗小说》怎么就没给片尾字幕呢,搞得我还得去找其他演员!呃...肯定是我上辈子没看这玩意。
“Yippee-ki-yay !”一些影迷站起来高喊麦克莱恩的口头禅,顿时一呼百应,气氛十分热烈。
这么看来这片子还挺受欢迎啊?那我的计划不是悬了?
主创团队开始走上舞台鞠躬致谢,台下掌声、欢呼声一片。
等掌声平息,记者轮番上场提问。
Q:再次饰演麦卡伦的感受?
布鲁斯威利斯:“这次他更疲惫了(笑)。前作中他只是个偶然卷入事件的丈夫,这次却主动选择救人,甚至对抗体制——比如那句台词‘你们这帮人只会开会,而我在杀人!’。他始终是个拒绝被规则束缚的混蛋,但观众爱这点。Yippee-ki-yay 2.0!”观众纷纷响应,共同高呼。
Q:如何平衡续集与前作经典元素,同时加入新突破?
导演:“我们希望保留麦克莱恩的‘普通人英雄’特质——他总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但这次舞台更大:机场、暴风雪、直升机。前作是封闭大楼的猫鼠游戏,续集则是开放空间的连环危机,反派也从劫匪升级为军事化团队,让麦卡伦的孤独感更强烈。”
Q:续集的可能性?
制片人:“只要观众还想看麦克莱恩倒霉,我们就能继续编下去(笑)。或许下次让他度假?比如海外遇到恐袭……
Q:幽默台词与紧张氛围的平衡?
编剧:“麦克莱恩的幽默是他崩溃边缘的自我保护。比如他用对讲机调侃反派‘你们有飞机,我有霰弹枪,但公平竞争嘛’,这种反差让观众在喘不过气时笑出声,反而强化了代入感。”
....
看着这些问答林恩渐渐明悟,媒体和观众的视角和自己是完全不同的。从提问的顺序就看得出来:主演>导演>制片人>编剧>其他演员>投资人。自己制片人、编剧、投资人这些身份,除了从业人员其实关注的人并不多,最能扬名的还是主演和导演。布鲁斯的影迷狂热度一点不比摇滚明星的歌迷差。
一部大热电影的带来的收益也远不止于票房和名气增长,还可以制作源源不断的续集...加点新元素,编个新故事,又可以再捞一笔。
而且布鲁斯说得对,观众喜欢不循规蹈矩勇于打破规则的形象...那自己要不要把拳击手的角色拿过来亲自出演?这角色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不像舞王那条故事线,全是暴力犯罪。布鲁斯这片子估计票房差不了,想要低薪找他来出演已然不现实。
不过...这角色毕竟还是个黑帮分子,而且自己的演技也是野路子,身边人的恭维话不足为信,要是自己演得一坨稀烂,搞不好会票房大扑...还是从长计议吧...反正还有的是时间。
主演的事情先放一放,该去看看自己的资料库项目了,有了志愿者的热情工作,杰米说现在进度很快,来自纽约演员工会的演员简历已经全部录入了。可以试试能不能找出其它演员,说起来这项目现在名字都还没起一个呢!
不如就?叫LINK Time Capsule?上个月上映的《回到未来3》林恩很喜欢,时间旅行可太对自己穿越者的胃口了!从电影院回来马上到百视达租了系列前作补了课,第一部中1955年的角色通过时间胶囊保存信件的情节,让林恩记忆深刻,主角通过遗留的影像、书信和装置,将信息从过去传递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