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向太后急忙回应道“唉!赵公此言差矣!首先汝拥我儿赵煦之信赖,才能学识又得苏子及众人看重,为今只需结交三五知己好友,便可成大事矣!”
赵挺之心里明白向太后是在拉拢自己,可是表面上却表现的毫不知情,于是诧异的对向太后道“愿闻官家意思?”
向太后应之道“赵公,汝在朝中,常慰学子。如今即行苏法,汝乃为重臣,而刚刚朝上所令,蔡京出谋为苏法,汝也可一应而之。蔡京其能也不差,其才也不弱,可好生交互。”
赵挺之急忙似有阻意且不屑的道“哼哼!蔡京此人行为不端,心术不正,吾难与之为伍,还望太后勿要拿此人与吾相勾连。若非其弟蔡卞与我同朝为官,我都不稀得淡看此人。”
向太后道“赵公差矣!自古能者为上,品端则为二也!试问睚眦必报者不也能助秦王平六国哉,前朝互倾之臣,却也得一世贤相美名,故而莫要以人品论人,成大事矣还得由后人分说,蔡京胸中有计,治世有方,更能使我大宋雄昂!”
看得出来向太后也是没人可找了,居然是人都嫌弃的蔡京,不过也是,朝中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有攀附,诸如黄庭坚,秦少游等为苏子一脉,广彪,黄履,崔淹则为旧党一伙,还有章楶,章淳,种师极则追随吕惠卿也,那还有谁呢,还就剩下蔡京和赵挺之,向太后不找此二人找谁?
赵挺之也只得应声允诺向太后“官家所言蔡京,吾今当如何与之交际?”
向太后想了想说“如今蔡京为龙图阁待侍,正是巧职,可即刻起复为太傅,据说其能重在书,一手好字正可教授我儿。”
赵挺之急道“赵煦君乃为变法之主帅,若还就其学书法,恐怕时光难付也?”
向太后道“蔡京为太傅教授我儿习字实为幌子,主要是在太学上能与赵公相近。”
赵挺之一脸无奈也一脸不情愿。
向太后急忙安慰道“赵公且莫要为难,哀家便也是汝间之一员,再说了太学之中少年人又不止赵煦一人,我看端王(赵佶)游弋懒散惯了,且将之一并送入太学,汝家乃有公子明诚者,也可入太学。再招募咸宁郡王,普宁郡王等人入太学,这样王侯公子都在太学,汝和蔡京蔡卞便有得忙了!”
赵挺之听闻太后提起自己的儿子赵明诚,心中大喜,诧异太后会钦点其子入太学,此乃是无上之荣光,多少王侯公子挤破脑袋都想去的地方,却对赵明诚放出了极宽的门槛,这向太后也是豁出去了。赵挺之急忙谢恩“多谢官家得让犬子入太学,他日能有一官半职,便也是官家的恩泽。”
向太后急忙回礼道“赵公乃是太学首辅之臣(其实首辅是蔡卞),令汝子入学乃正应所当,何必如此谦说,折煞我一妇人也!”
诸位有可能不知,这大宋的太学便是官办的最高学府,能入学者要么是王公贵胄,要么是才德兼备之人,将来朝中掌权者多出自于太学,比那寒门学子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升上来的人不知要容易多少倍。
既然向太后如此器重自己,主要是给他儿子极大的便利,赵挺之自然是感激涕零。于是便开始了死心塌地的走上为向太后办事的道路,这也为他其后的声名埋下了祸因。何来“祸”因?其实赵挺之前生之名并不差,其先追随王公变法,虽然并非首辅之臣,但也算是才德兼备之人。这次苏轼变法也想拉拢他,其心都不为所动。王公去,新法败,其心志销,甘愿做一朝廷起居郎,太傅,便执教于太学,也算是闲的自在,名不可谓不好!谁知现在却搭上了向太后这条船,正是应了那句古话“近女者,有损男儿本色也!”,帝后执政皆如宵小枉天难成千古大业。故而人皆以为赵挺之此去,乃是人脸后生,薄皮点破,泱泱前生之清流却后生之碌筹,实在感叹!不过这里也不必说太多,毕竟他不是此作的主角。
光说向太后了,却忘了说苏轼。待众人刚刚走出宫门,那苏辙便劈头盖脸的“斥责”苏轼来,这还是第一次。大体如下:
苏辙怒斥苏轼曰“家兄,汝何令我作陇右都护,事先也未与我商议,如今皇命已定,你让我如何是好。陇右之地路途遥遥,我当何去何从?”
苏轼急忙尴尬的道“子由,愚兄只奈以你为引,诱他人行事,没想到官家如此执意,吾乃失算了也!”
苏辙仍不好气道“若是我之离去,汴京城事家兄则需全然担待?”
苏轼支支吾吾不敢言语。
好在黄庭坚在侧,急忙解围道“子由此去,勿须担心变法事宜,由我等相辅照应也是无碍,再说了新法施政赵煦君坐镇,当事可成。”
苏辙没好气的对黄庭坚说“看来鲁直早想好了我去后的事宜,也不想办法为我疏通疏通。陇右之地,皆是蛮荒,哪里容我仕子存身?”
黄庭坚回曰“我这就去官家那里为你疏通。赵煦君既然领的变法主官,我可前去求说一二,让汝勿用前往陇右。煦君既为政务主导,此等徇私也必然当得了主,汝勿忧也!”
苏辙听罢黄庭坚的言语,虽然没有缓解心头气愤,好在还留有一丝希望,于是便也没有进一步去找苏轼的“麻烦”。苏轼则又愧疚又难受,本以为凭自己的地位和巧辩最后能将苏辙保下来,可是哪知道向太后就是想分化苏轼的势力,这么好的机会她怎么会错过呢!而苏辙和苏轼这一生都甚少有摩擦的兄弟,这一次便是个大大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