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声声慢

第79章 和盟交契修好时,苏法借势起(3)(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向太后道“吕将军乃是朝中肱骨之臣,哀家自然不必担心,可是吕将军下辖的诸多将军皆是性情激昂之人,宗泽,狄少云,高骠能有几人依从,其等众人未必能全然明白我朝的大政策略!”

苏轼道“官家,莫要担忧,临行我已经嘱咐苏迈必要向诸位将军解释清楚。后撤是为了换取稳定的发展空间,而且以灵渠为界比之以长城为界也更为妥帖,那大河呀,流水呀,真乃急也,西夏人若想在灵州之地度过灵渠,除非是插上了翅膀。”

向太后道“既然这样,我心乃安。”向太后停顿片刻后,又道“今日有关西夏边事和陇右都护之事已经议定,诸位还有何事需要奏报哀家!”

范纯仁识趣的道“官家,今日乃安,众位无事矣!”

向太后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惯常忘却,上次所应的苏轼登宰之事她一个字也没提。那苏门各众不能就这么算了,正当太后欲让内侍何超宣布退朝时,人群中有人急忙喊道“太后,臣有一事奏报!”却看那人是谁,诸官定睛一看,乃是黄庭坚也。

黄庭坚要说话,必然是受到苏轼的“启发”,“引导”,“指使”,“盘算”,是的!黄庭坚要说话正是关于苏轼变法的事,就好似各人已经商量好的一样,苏门子弟都皆投来希望的目光,皆知黄庭坚要说的话才是今天大事矣,众臣则正洗干净耳朵倾听,或者说是想看苏门笑话。

向太后见朝堂上下一片寂静,急忙问道“黄鲁直有何事矣,速速道来!”

黄庭坚耸了耸肩,向前站到百官之前,拱手向官家道“官家,旧法(王安石的新法)废之日旧!我大宋惶惶已过十载,素闻这十年里,大宋用兵尝有败绩,若非众将士拼命抵抗,大宋家国早已枝节横生!”

向太后不耐烦,太恨黄庭坚了,为什么不直接说大宋的不是,拐弯抹角的真是讨厌!

黄庭坚继续说“若想破此危局,国需巨变,破旧出新才能救我朝于水火。”

向太后问曰“鲁直之言,似有妙计破此危局!”

黄庭坚答曰“非为妙计,而是事前我等计议的新法(苏法)!”

向太后虽然知道他想说的事情,但是还是作恍然大悟状,于是诺道“哦!就是苏子所谓‘兵、民、吏’三法也?”向太后的眼光从黄庭坚身上转向苏轼。

苏轼急忙回应道“是也,为今,乃只有‘兵法’行之少许,其他皆未为动也!”

向太后用疑问的眼神望着苏轼。

苏轼见太后之眼神似乎在藐视自己,忐忑的解释道“所谓‘兵法’,乃先养兵……”苏轼还未提及“兵法”细则半个字,就被向太后阻止。不过还好,向太后及时阻止了苏轼复述他的“三法”,不然作者我又要将苏轼的“新法”再描述一遍,这样真的是靡费文字呀!

且听太后阻道“汝之三法,哀家早已铭记在心,只是‘三法’所行乃需钱财以应,目前国库尚不充盈,是否可以缓行。”

苏轼急躁且带有几分愤怒道“不可,新法就是为了富我大宋,强我大宋,只要施行得当,钱财回复必然如滚滚之流。现在要有‘千金散尽’之决心,方能有财源‘还复来’之利欲。”

向太后本意是想推辞或者不行苏法,可是这一次苏轼却逼的紧。变法之策乃是高后所定,无论成果如何,功劳都只会记在高后身上,向太后不想凭自己之力而为他人作嫁衣,因此她想反对这样的新法。可是向太后所器重的蔡京和赵挺之羽翼尚未丰满,也难与苏轼匹敌,只能说苏轼这一茬是逃不过去了,于是只能应声听苏轼以言。向太后又问曰“虽然我知你‘新法’之策,但未明其成效如何?苏子对新法的成效几何可有预期?”

苏轼回应曰“如今大宋,征兵不利,征税不利,吏无可用,皆因财不到位。国家羸弱,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势气低落,人心涣散,国无策可用,人无法可依,旧策陈旧,旧法腐朽,难以成大势。今谓之朝廷上下勠力同心,从一而始,从善而终,朝廷新策,惶惶之民附之,懒懒之吏从之,涣涣之兵聚之,才可使我大宋由贫而富,由弱而强。”

向太后听苏轼说了这么多大宋的不是,有点不耐烦道“汝之言,未涉重点,我且看你兵法,民法,吏法皆需靡费国资,目今我宋家,哪里还有余钱。”

苏轼道“自古变法,皆为逐利,即是逐利,乃需要本钱,如今西夏乃安,辽国亦稳,吾等只有乘此良机施行新法,否则,再遇国难,则更难前行。”

向太后道“那钱从何来?”

苏轼回应道“官家,今之国家,盐税乃是朝廷第一税赋,其次是绢丝,再者是瓷器,此三者,除了盐乃民之所需,不可枉加税率,绢丝,瓷器,茶叶皆可加税,另外漕运,陆运,耕税可适当增加。”

有人出来骂道“如此加税,可激起民愤,自古轻徭薄赋才是仁治之举。”但见那人是谁,乃是崔淹也,看他气势汹汹的样子,必定以为他是在为民着想,其实他不过是单纯的反对苏轼。

苏轼厉声回道“崔公,莫要早作定论,一切皆为国家,若是国无良兵,国无良吏,何来和煦之人间,先花钱而求得更加优质的兵吏,便可为民作更多的事矣,更能促进民之生产。况且吾法并不滥用于民,是乃先抑商而养民,而后才是用民反哺军吏,军吏起则国家升,可谓是相辅相承!新法一成,四方之土必然仰我大宋之政!”

崔淹不服气道“我看乃是个笑话,钱都撒出去了,再收回来可就难了!”

向太后似有怒色对崔淹“催卿,既然汝等反对变法,汝可有妙招强我大宋,富我大宋?”

崔淹顿时语塞,只能叹息道“臣难决策也!”

向太后见崔淹无能,一脸嫌弃。

范纯仁补充道“催公乃是是想依旧法,可是旧法已行十年,毫无起色,现在还天下弊政颇多,不变不行。”

向太后听到范纯仁说的话,以为范纯仁支持苏轼的新法,遂问范纯仁道“尧夫君宰对新法预期几何?是否可以强我大宋,富我大宋?”

范纯仁却道“苏子之新法,虽然谓之‘新’,但本质上还是依王公之法,只是去除了激进利害之项,我看……”后面的话范纯仁没好意思说出口。

向太后道“尧夫君宰似有难言之隐,可但说无妨!”

范纯仁急忙拱手向太后说道“苏子之法,重心在于兵民吏,其中兵法乃行,余有成效众人有目睹之。可是民吏之法还未施行不见其效,愚以为兵法所成,乃是因为朝廷握有兵权,故人兵差应之,可好掌控。可是民吏之法散于人间,若无时日恐难收效!”

向太后道“此我共知,还有他因?”

范纯仁又道“苏法只言‘兵民吏’,却未述‘朝廷百官,富家大户’,‘兵民吏’令乃受之,可是‘百官,朝廷,富家,大户’这些在苏法之中尚未体现,臣以为变法必削其根本,否则法不彻底,败相已生。”

苏轼真的没想到啊,范纯仁居然说出这样的话,看来范纯仁平时一直装傻充糊涂,关键时候一点都不糊涂呀。苏轼似有怒斥之气对范纯仁道“尧夫公,莫要闲谈而不令实事,若我之法轻言‘削权,削利’于诸位,我看我之法度都出不了这宣德殿,家国‘四世三公,王侯将相’者谁人不逐利,唯有先顺应其利,而后再求立其法。”

向太后听二人已然争吵了起来,看来这宋朝的庙堂,真是一刻也不消停,不仅新党旧派之间争论不休,就是新党自己人也会跟自己人吵起来,这范纯仁本来和苏轼还算是相交甚好,此一论,恐怕又得……向太后急忙从中撮合“二位卿家所言,都不无道理啊!今吾之殿上百官,都乃是深明大义之人,可为国家新法着力,可是这天下,这豪门富户,这巨商盐股能有几人能舍弃自己的财路呢?”向太后如此说,其实她也怕这苏法波及到自己,因为她们向家也是既得利益者。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
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
萧景刚穿越大乾六皇子,便遭人陷害,和战死沙场的柱国公遗女睡在了一起。众臣状告,群臣激愤,萧景惨遭乾帝怒贬!好在这时,萧景觉醒了最强抉择系统!就藩就就藩,你可别后悔!离开繁华京城,萧景来到封地从零开始独自发展。蕃地荒凉?海水稻和一亿两赈灾银我该选择哪个好呢!流民无家?红砖房哪够啊,小洋楼让你们爬楼锻炼身体!北蛮入侵?咦?我这系统还没爆兵呢,我麾下就千万大军了?萧景:不是,我就给你们吃点汉堡,你们哪
香烤秋刀鱼
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
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
好消息:朱权穿越到了大乾,成为了大乾王朝的第一继承人大皇子!坏消息:大乾皇帝,偏信妖后,想立二皇子为嗣,将朱权赶到了北地,修建长城,抵抗匈奴!好消息:被发配北疆的朱权,意外觉醒了名将召唤系统,开局就召唤了SSS级军队,西凉铁骑!坏消息:天崩开局,万余匈奴骑兵,悄然而下,在朱权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彻底围困了他所在的城池!西凉铁骑还没赶到,派出的使者,又被追杀,大皇子朱权,危在旦夕!
没事不取名
火影之龙王老爷爷
火影之龙王老爷爷
关于火影之龙王老爷爷:成长+复仇。男主穿越,女主重生。有罗生门+可爽可慢热+单女主+不舔木叶,男主“曾经是土着,会为女主兜底,但是不会干涉对方的做法。两个男人养成的女主一边成长,一边打BOSS.最后改造忍界。前期有很多伏笔,153章后的前传会填坑。其实一直在想,如果前面二十多章是前传的话,流量会不会高点。“耐杀王功成名就后,为了“朋友重出江湖。扶贫对象是个重生的漂亮宇智波.当男频的王霸之气遇到了
普普通通一小熊
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
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
穿越成大周最惨九皇子,父皇忽视,兄弟阋墙,就藩在极北苦寒之地就要饿死。不怕!我有签到系统!“叮!签到成功,获得神物玉米种子!”种玉米,建良田,收流民,屯粮百万!世人皆笑我痴傻,殊不知,这极北之地,已成我手中最强王牌!父皇不疼?兄弟相轻?待我铁骑南下之日,便是这天下易主之时!
牛蛙
燃烧在战火纷飞
燃烧在战火纷飞
关于燃烧在战火纷飞: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逢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