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也有人嘀咕“不如抓住李秉藏,献于宋军,以解三军之困”毕竟这里面并非全是李秉藏的嫡系部队,也还有天山郡王(李宁铁哥)的人马。那天山郡王的人马肯定是不愿意为李秉藏搭上性命的,这些人追随李秉藏是为了打下一片江山,却不由来是送命的,要他们为李秉藏卖命,怎么能愿意呢?
那个西夏武士急忙低声对李秉藏道“将军,目前三军混乱,未免产生哗变,还请将军先行离开。”
李秉藏见情形不妙,直吓得半身冷汗,不死于宋人之手,却要死于变节将军之手,真是大惊,于是他只带数百骑,策马东去。
剩下的西夏人为了给李秉藏逃走争取时间皆似不要命般的与宋军死战。一时间宋军被阻滞在城的中央,但是西夏人毕竟还是少数,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又没有什么有利屏障,还是不能撑多久。约莫有一个时辰后,时天已经大亮,宋军也终于看清了这伙西夏人的脸庞。就在宋军准备将西夏人一网打尽时,西夏兵马投降了。没想到不可一世的西夏武士在绝对实力面前还是认得清利害。宋军收敛这些西夏残兵后,继续向东追击西夏统帅李秉藏。
李秉藏只率数百骑东去也不是一帆顺利,被陆勇龄的一些小股人马遇见,双方厮杀,数百骑损失殆尽,最终只有李秉藏和晏秋还有几个西夏卫士突出了重围。这当然不要紧,因为还有狄少云前方等着呢!
在接近东城门时,晏秋突然挣脱那西夏武士的束缚,抢夺了西夏武士的战刀,并将他砍翻在马下。晏秋手持战刀直扑李秉藏,李秉藏一个不留神即被晏秋砍将下马,但是只是划破了衣服。晏秋也及时下马,作战斗状。
李秉藏摔了一跤后,直愣愣的盯着欲对自己动手的晏秋,随即拔出自己的配刀。只见那配刀冒着明晃晃的寒光,可知这是临洮之春,刀光直逼这春寒,格外的刺眼。
李秉藏冷冷的对晏秋道“晏将军,你终于要对我动手了!没想到最终还是我丧你手。”
晏秋道“自古宋夏不两立!我的刀下,也算死得其所!”
李秉藏道“晏将军,你在我手上我可没有亏待过你呀!”
晏秋怒道“汝等杀我多少黎民百姓,血债还需血偿。”说完即欲挥刀砍向李秉藏。
李秉藏急切道“晏将军,你可知你并不是我的对手。你乃是一介武官,怎么可以和我这等粗壮的西夏武士对决。”
晏秋一点都不惧,说道“在朝执笔,在疆执刀乃是我宋人风骨。”说完即用长刀砍向李秉藏。
李秉藏也不慌不忙的举起手中佩刀阻挡,晏秋所抢的西夏武士的长刀和李秉藏所持的佩刀果真是不一样。晏秋的长刀砍了几下就断成了两截,而李秉藏的佩刀却毫发无损。李秉藏顺势借着日光,晃了晏秋一眼。这晏秋确实不敌,刀光吓人,许久没有回过神来。但是李秉藏却没有趁人之危取晏秋的性命,只将其刀震落,而后便收手了。
晏秋道“你为何不杀了我。”
李秉藏道“杀汝对我有何利哉?我从初见你就没打算取你性命。”
晏秋莫名道“为何?”
李秉藏道“西夏人中皆以识汉字,通汉文,晓汉话为荣,杀了你,也等于杀了我们夏人的荣光”李秉藏又低头沉寂片刻,略有感伤道“我虽然是李氏皇族,但因长相粗鲁,言语无礼,学识低陋,每每都被大夏国宗族鄙夷,我也想识得一个宋朝大家,能帮我提升学富以立于衣冠(有学问的人)之上,而晏将军正是大家之后,可比那些兴庆府的只会诓骗的汉人文仕要正宗的多。”
晏秋道“汉人乃是文明为先,却不似你等野蛮为要,汝杀了几多宋土黎民,能不让宋人嫉恨矣!”
李秉藏道“两国即有交战,黎民难免死伤,况且夏人习性,仍有部分茹毛饮血粗人,死伤平民在所难免。”
晏秋还是不能放过李秉藏,想徒手再搏。
李秉藏突然将佩刀扔在地上,闭起了双眼等待晏秋来战。
晏秋见此情形也停住了手脚,傻了双眼般的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秉藏回道“今日我大军已经覆灭,我身死也难幸免,不如就死在晏将军的手下。我也算有所解脱,对得起那些一直跟随我的弟兄,更不用去兴庆府给戾梁以交待。晏将军,快动手吧!”说完脚步一蹬,一个后旋踢将那断刀飞起,从晏秋身前划过,晏秋顺势抓住断刀。
晏秋手握断刀,听李秉藏这段独白,却不忍动手了。
然而或见远方一队人马奔来,那是驻扎东城外的狄少云。他正率一众人马来,想作捡尸,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战利品。
李秉藏慌了“晏将军,快杀了我,我可不想成为宋人的俘虏,给我来个痛快的。”
晏秋虽然在书中有读过这种求死的场景,但是自己遇到还是第一次,更加慌了神。
说时迟,那时快,狄少云的马队已经跑到晏秋和李秉藏的身前。
狄少云见晏秋手持半截断刀微微笑道“哦!是晏秋将军抓住了这厮!”狄少云又转头对同来的马队其他人叫喊道“是晏秋将军抓住了这个西夏人。”
众人欢呼道“晏将军威武!晏将军威武!”这晏秋是白得了这军功。
晏秋刚欲想解释这情形,即被狄少云所领宋军的喊杀声掩盖。那李秉藏也被狄少云的手下绑了起来,然后押在一匹马上,可怜的青山王本来可是拥三万西夏威武之师的统帅,没想到却落得这步田地,果真是造化弄人呀。
至此,临洮城的危机基本解除,高骠,章淳,宗泽,陆勇龄等人的部队纷纷向临洮城中央靠拢,渐渐的收拾了大部分的西夏人。此役西夏青山王部全军覆没,三万西夏人即在此刻化为乌有。宋军则死伤两万余人,主要是章淳防守时的损伤,后期死伤不大,西夏国此役出兵总共三万人,死一万五千人,被俘一万五千人。
下一册简介
各位朝臣锦衣盛行,入得宣德殿,看此些人儿都有哪些,首先看到最显眼的一群人就是苏轼,黄庭坚,苏辙,李格非,晁补之,张耒,李禧,董荣,这些人虽然不是站在最重要的位置,但是总是最引人注目;其次的一群是文彦博,荣誉,黄光才,程颐,广彪,黄履,崔淹,这些乃是司马光余党,虽然当前失势,不过也算是人数最多的一党。另外还有唐国昌,章淳,章楶,种师极,晏秋等人,这些武职也是朝中极有分量的人物,毕竟西夏使者能来汴京商讨会盟,与这些人的沙场力博有莫大的关系;至于吕惠卿,宗泽,狄少云,高骠等尚在边关,今日当然就见不到了。还有几个不明身份的人儿,便是蔡卞,蔡京,赵挺之,说是不明身份,并不是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来历,而是不知道他们到底属于哪一派,所谓无固定倾向便是向太后想招揽的人才,只是由于太后也没想好自己要干什么,所以这些人还没有形成特定的党派团体。当然这样的朝会也少不了范纯仁这种中庸之人,可以称之为老好人,谁也不向着,当然谁也不敌视。范纯仁现在乃是当朝主宰,这也映衬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范纯仁现在就是这么一个宰相,副宰则有张求,韩舒公也到场了;还有一些说不出名字的,也就不说了,那些统一归为“众人”一列。就这样的“一窝”宋朝名流“济济一堂”等待着两位西夏使者入殿,对了还要介绍下那两个西夏人,再说一遍,一人唤着李昌吉,乃是西夏国的远族皇亲,西夏国虎威将军,为西夏国使臣中的主使,另一位乃是西夏国的国舅梁道,目今是西夏国的柱石将军,二人皆为首次来到汴京。当然也不得遗漏另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那便是李秉藏,他可是今天朝会的核心人物,诸般论题都皆是围绕着他。可是现在人群中却找不到李秉藏,因为他已经成修眉净面,彻底不似他原先的装扮,想认出他来也不是一般的容易。当然其实这些人不是同时登场的,还要听我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