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跟着番茄学物理》最新章节。
......
【直播镜头里,顾神目光深邃,娓娓道来:“咱们把时间倒回六十年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国竞相投身洲际导弹研发。1960 年左右,两国军队各自迎来首款洲际导弹入列。” 】
【“这其实不算稀奇,毕竟苏联的 R - 7、丑国的宇宙神,追根溯源,都是在德意志 V - 3 火箭基础上的改良。” 】
【“可随后,科技发展如脱缰野马。1961 年,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成功踏入太空,与此同时,丑国的登月计划也正式启航……”】
......
直播间里,礼物特效在屏幕上接连不断地闪耀,将直播间的氛围烘托得热烈非凡。
“资深航天迷小明:这进展简直突破天际了!会不会是当时美苏在秘密实验室里发现了某种全新的能量源,才实现了载人航天的突破?”
“物理学专业学生小红:从科技发展逻辑来看,这跨度太不合常理了,背后肯定有深层次原因。”
“幽默网友大刘:这科技发展比我坐火箭还快,我都跟不上节奏啦!”
“科幻爱好者小李:难道是地外文明在背后偷偷助力,才让他们一下子从洲际导弹跳到载人航天?”
...
骁睿紧盯着直播画面,眼睛里闪烁着兴奋与疑惑交织的光芒,双手在键盘上飞速舞动,给洛尘发消息:“洛尘,你瞧瞧这弹幕,大家的想法五花八门。
有网友提到外星文明,这倒让我想起之前我们探讨的地外文明助力的可能性,是不是还得从这方面再深入想想?而且还有人猜测是发现了新能量源,感觉都挺有道理。”
洛尘坐在电脑前,眉头紧锁,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认真地回复道:“骁睿,网友们的思路确实给了我们新角度。
从时间线来看,一切得从1944年德国的V2导弹说起,这是早期航天技术的重要起点。它采用的火箭技术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初步模型。”
骁睿看到这儿,忍不住回复:“哇,原来V2导弹这么关键!那材料技术方面呢,当时有什么特别的吗?”
洛尘接着回复:“在材料技术上也有所探索,尽管那时没有明确纳米材料用于其中,但1943年德国就开启了纳米材料研究,这无疑为后续技术突破埋下了伏笔。
到了1945年,美国实施回形针计划,大量德国顶尖科学家,像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等被送往美国,还带回了众多技术资料。从解密档案这个一级证据可知,这些科学家和资料为美国航天技术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骁睿惊讶道:“这么多顶尖科学家过去,那肯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制导系统上,具体有怎样的影响呢?”
洛尘继续:“比如在制导系统上,德国V3导弹的机械陀螺仪技术成为美国后续研发的基础。
同期的英法,英国主要侧重于防空导弹研究,法国的导弹技术尚在起步阶段,在火箭动力和制导精度等方面,与德国相比差距显着,这就凸显出美苏在获取德国科技遗产后的巨大优势。
基于这些事实,我们再看载人航天技术体系,它远比洲际导弹复杂庞大,虽说美苏基于德国V - 3火箭改进出洲际导弹,但要实现载人航天的飞跃,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所以地外文明、新能量源等猜测确实值得深入探讨。”
骁睿快速敲击键盘回应:“会不会和我们之前探讨的地外文明有关?地外文明要是暗中助力,提供某些先进技术,那就能解释得通了。
而且之前我们不是还讨论过,集体意识共振在特定情况下能促进科技突破,当时苏联和丑国举国上下对太空探索的热情,会不会也引发了这种共振,从而加速了技术发展?”
洛尘思考片刻,回复道:“从理论模型这个二级证据来讲,集体意识共振确实能激发创造力。当一个国家的民众对太空探索满怀热忱,这种强大的集体意识会影响科研人员的思维活跃度。
以载人航天通信技术研发为例,众多科研人员在集体意识激励下,可能突破传统思维,提出新的通信编码方式或信号传输算法,从而攻克通信技术难题。”
骁睿追问道:“具体是怎么突破传统思维的呀?感觉好神奇。”
洛尘接着解释:“比如在编码方式上,可能从传统的二进制编码拓展到更复杂高效的多进制编码,在信号传输算法上,采用新的纠错算法来提升信号的准确性。
但载人航天涉及的技术体系繁杂,集体意识共振虽有促进作用,仅靠它不足以解决所有复杂问题。
至于地外文明助力的可能性,从逻辑推理这个三级证据看,若地外文明有意推动,凭借其远超地球的科技,确实能助力两国实现技术飞跃。
就像1957年苏联发射Sputnik卫星,从实验数据这个一级证据能看出,苏联在火箭技术、材料技术等方面实力强劲,其卫星采用的特殊合金材料,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辐射性。”
骁睿不禁感叹:“苏联当时这么厉害!那英法呢,和苏联差距有多大?”
洛尘回复:“而同期的英法,英国在1962年才发射第一颗卫星,法国到1965年才成功发射,与苏联差距明显,这或许暗示着苏联在某些未知力量的帮助下取得了快速发展,不过这只是推测。”
此时,弹幕里又冒出各种新奇观点。
“科技历史研究员老王:我觉得是当时全球的科研环境发生了巨变,各国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在暗中加速,才让技术实现突破。”
“军事迷小赵:说不定苏联和丑国在秘密基地里进行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实验,积累了足够的技术数据。”
...
骁睿看到这些弹幕,心中一动:“洛尘,弹幕里说的这些也有道理。全球科研环境变化,或许让两国获取了更多外部知识。秘密实验也有可能,毕竟当时冷战背景下,很多项目都是高度保密的。你怎么看?”
洛尘回复:“从当时的国际局势分析,各国竞争大于合作,尤其是美苏两大阵营对立明显,所以全球科研环境变化这个因素的影响相对有限。”
骁睿疑惑道:“为什么竞争大于合作,影响就有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