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最新章节。
1. 大补元气: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其味甘、微苦,药性偏于温热,入脾、肺二经,能起到大补元气的作用,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等病症。
2. 补脾益肺:人参能够补益脾胃之气,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不适症状,如乏力、食少便溏等。同时,它还能补益肺气,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3. 生津止渴:人参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对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口干舌燥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 安神益智:人参能够安神益智,改善心神不宁、健忘等症状,对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药理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多糖、挥发油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具体如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 增强免疫力:人参皂苷能够增强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 抗肿瘤:人参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3. 抗衰老:人参中的多糖等活性成分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4. 抗疲劳:人参能够改善机体的疲劳状态,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四、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对人参过敏者禁用,以免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阴虚火旺者也不宜服用人参,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2. 药物相互作用:人参不宜与藜芦、五灵脂、莱菔子、皂荚等中药同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同时,服用人参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3. 用法用量:人参的用量需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煎服时常用量为5\~10g;研末吞服时,每次0.5\~1g,日服1\~2次。但需注意,人参不宜过量使用,否则可能导致上火、失眠等不良反应。
4. 甘草(炙):三两(现代常用量为9-15克)。炙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在小柴胡汤中,它既能辅助人参益气扶正,又能调和诸药,使方剂更加平和。
5. 生姜(切):三两(现代常用量为9-15克)。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在小柴胡汤中,它主要起到和胃止呕的作用,缓解半夏的毒性,并增强方剂的发散效果。
6. 大枣:十二枚(擘)(现代常用量为5-10枚)。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在小柴胡汤中,它与人参、甘草相伍,共同起到益气扶正的作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7. 半夏:半升(洗)(现代常用量为9-15克)。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在小柴胡汤中,它主要起到化痰散结、和胃止呕的作用,是治疗少阳病痰饮内停、胃气不和的重要药物。
原文: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上七味”指的是前面所列出的七味药材,即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和半夏。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这句话描述的是煎药的第一个步骤。在古代,计量单位与现代有所不同,“一斗二升”大约相当于现代的2400毫升左右。这个步骤意味着,将七味药材放入足够的水中(约2400毫升),用火煮沸,并持续煎煮,直到药液浓缩至大约1200毫升(即“煮取六升”)。
然后,“去滓”,这一步是将煎好的药液中的药渣过滤掉,只保留清澈的药液。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药渣中的杂质影响药效,同时也方便患者服用。
接下来,“再煎取三升”,这一步是将过滤后的药液再次煎煮,直到浓缩至大约600毫升(即“再煎取三升”)。这个步骤有助于进一步浓缩药液,提高药效,同时也使得药液更加浓郁,便于患者按量服用。
最后,“温服一升,日三服”,这句话描述的是服药的方法。即将煎好的药液分成三份,每次服用一份(约200毫升),每日服用三次。服用时,应将药液加热至温热状态,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胃肠道。这样的服药方法有助于保持药效的稳定,同时也方便患者按时按量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