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九州民间志》最新章节。
"不。"朱元璋按住儿子的肩膀,"你去应天府找个可靠的人家,把那孩子安顿好。"朱标领命而去。朱元璋望着儿子的背影,想起陈婆婆临终前的托付,心中一阵刺痛。
次日早朝,朱元璋当众宣布了新的铁律:凡官员贪污纹银十两以上者,剥皮实草。朝堂上一片哗然,户部尚书王广洋冷汗浸透官服。散朝后,他悄悄溜进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的府邸。
"毛大人,皇上这是要赶尽杀绝啊。"王广洋压低声音,"周德润的案子......"话未说完,毛骧突然抽出绣春刀抵住他咽喉:"王大人,锦衣卫只遵圣谕。"
乾清宫里,朱元璋正在临摹《大诰》。张龙进来禀报:"皇上,陈婆婆的孙女安置在东城刘裁缝家,那孩子......"他欲言又止。
"怎么?"朱元璋放下狼毫。张龙犹豫片刻:"她一直攥着块麦饼,说是奶奶留给她的......"朱元璋沉默良久,从案头取过块御膳房做的茯苓糕:"送去吧。"
是夜,朱元璋辗转难眠。他起身走到东暖阁,墙上挂着幅《流民图》,是他命宫廷画师根据微服所见绘制的。画中骨瘦如柴的老人抱着饿死的孙儿,与陈婆婆的模样重叠在一起。
"传膳。"朱元璋突然说。太监们端上满汉全席,他却只盯着其中一道翡翠白玉汤。汤里的菠菜像翡翠,豆腐如白玉,可怎么也喝不出当年破庙里的滋味。
三日后,应天府大牢。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的王广洋,突然想起陈婆婆腕上的银镯。"王大人,永乐银镯是怎么回事?"他把玩着翡翠,漫不经心地问。
王广洋浑身发抖:"那......那是北元奸细的暗号......"话音未落,朱元璋拍案而起:"果然如此!"他从袖中抽出陈婆婆的银镯,"你可知这镯子害了多少人?"
原来,周德润与北元暗中勾结,用前朝古玩作为联络信物。陈婆婆发现后,被追杀得家破人亡。而王广洋正是这条暗线的幕后主使。
"皇上饶命!"王广洋磕头如捣蒜,"臣愿戴罪立功......"朱元璋冷笑:"你以为朕不知道你私扣赈灾粮款?"他挥了挥手,锦衣卫拖出个浑身是血的人,正是刘裁缝。
"刘师傅!"朱元璋惊怒交加。刘裁缝艰难抬头:"皇上,那孩子......被劫走了......"话没说完便咽了气。朱元璋只觉天旋地转,翡翠从指间滑落,摔得粉碎。
"张龙!"朱元璋怒吼,"调三千羽林军,掘地三尺也要把孩子找回来!"张龙领命而去。朱元璋望着牢顶的蛛网,突然想起陈婆婆临终前的话:"带她去应天府......"
应天府的街巷里,羽林军挨家挨户搜查。朱元璋亲自策马在前,腰间别着陈婆婆的银镯。路过破庙时,他下马走进,发现供桌上多了碗冷粥,旁边放着半块麦饼。
"皇上,有线索了!"张龙押着个瑟瑟发抖的乞丐。乞丐供出,孩子被卖到了秦淮河畔的春香楼。朱元璋拍马赶到时,老鸨正拿着藤条逼孩子接客。
"狗奴才!"朱元璋一脚踹开房门。孩子缩在角落,衣衫褴褛,脸上有五道血痕。他颤抖着解开外袍,裹住孩子:"别怕,朕......朕带你回家。"
回宫的路上,孩子突然指着路边的卖糖人担子:"爷爷,糖......"朱元璋鼻子一酸,让侍卫买了支兔子糖人。孩子咬了一口,突然哇地哭起来:"这不是奶奶做的味道......"
洪武七年腊月,应天府菜市口。王广洋被押赴刑场时,朱元璋亲临监斩。看着刽子手举起鬼头刀,他突然想起陈婆婆临终前的模样。
"慢!"朱元璋突然开口。王广洋以为有转机,却见皇帝从袖中掏出那半块麦饼:"你可知这饼里藏着什么?"不等回答,他将麦饼掰成两半,露出里面的翡翠碎末。
"这是陈婆婆用命护着的东西。"朱元璋冷声道,"而你,却用它来换荣华富贵。"他挥了挥手,鬼头刀落下。王广洋的人头滚到朱元璋脚边,眼中还带着惊恐。
回宫后,朱元璋命人将陈婆婆的银镯、玉佩和翡翠碎片熔铸成一枚印章,上刻"恤民"二字。他将印章交给太子朱标:"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除夕夜,紫禁城张灯结彩。朱元璋在乾清宫设宴,文武百官觥筹交错。他却端着碗翡翠白玉汤,独自走到宫墙下。月光照着城墙上的积雪,恍惚间又回到那个风雪交加的破庙。
"皇上,该用膳了。"太监轻声提醒。朱元璋回过神来,望着碗里的菠菜和豆腐,突然想起小女孩咬糖人时的模样。他放下汤碗,起身走向御花园。
东暖阁里,小女孩正在临摹《千字文》。看见朱元璋进来,她放下笔:"爷爷,我学会写'永'字了。"朱元璋摸着她的头:"好孩子,要记住,永远不要忘记民间疾苦。"
雪又开始下了。朱元璋站在御花园的梅树下,看着漫天雪花,仿佛又看见陈婆婆在破庙里熬粥的身影。他轻轻抚摸着腰间的"恤民"印章,喃喃自语:"大娘,这盛世,如您所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