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九州民间志》最新章节。
李文远见他答应,便详细说明了合作的细节。原来,王崇焕看中了施润泽的手艺,想长期订购他织的丝绸。施润泽只需按照泰和绸缎庄的要求织绸,交货后便可拿到丰厚的报酬。
施润泽满口答应,送走李文远后,立刻开始着手准备。他挑选了最好的蚕茧,精心饲养,日夜赶工。王氏见他如此辛苦,心中既心疼又欣慰。
三个月后,第一批丝绸终于织成。施润泽带着货物来到杭州,见到了王崇焕。王崇焕对丝绸的质量赞不绝口,当场付清了货款,并与施润泽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施润泽心中大喜,带着银子回到家中。他立刻请来了最好的郎中为王氏治病,还请了丫鬟照顾她的起居。王氏的病情渐渐好转,家中的生活也有了起色。
施润泽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他不仅扩大了机房的规模,还雇佣了十几个伙计。他的丝绸因为质量上乘,在江南一带小有名气,泰和绸缎庄的订单更是源源不断。
然而,随着生意的兴隆,一些闲言碎语也随之而来。有人说他是靠运气发家,有人说他与泰和绸缎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施润泽对此一笑置之,依然本本分分地做生意。
嘉靖二十五年的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北方鞑靼入侵,朝廷下令征集军资,江南的丝绸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泰和绸缎庄的订单锐减,施润泽的生意一落千丈。
施润泽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却始终找不到新的买家。家中的积蓄再次见底,王氏的病情也因忧虑而加重。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这日,施润泽正在机房里唉声叹气,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
“施老板,别来无恙?”
施润泽抬头一看,竟是当年在滩阙边遇到的张伯远。此时的张伯远身着锦衣华服,气度不凡。
“张老伯?你……你怎么会在这里?”施润泽惊讶地问道。
张伯远微笑着说:“实不相瞒,老朽本是京城的官员,因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才隐姓埋名来到江南。如今见施老板有难,特来相助。”
施润泽感激涕零,忙问有何办法。张伯远从袖中取出一张图纸,说道:“这是我多年前研究的新式织机图纸,比传统织机效率更高,织出的丝绸也更加精美。你若按照这图纸改良织机,定能重振家业。”
施润泽大喜过望,立刻按照图纸改良了织机。新织机果然神奇,不仅效率提高了一倍,织出的丝绸更是细腻光滑,宛如天成。
施润泽带着改良后的丝绸再次来到杭州,找到了王崇焕。王崇焕见到丝绸后,惊叹不已,当场签订了更大的订单。
施润泽的生意再次兴隆起来,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购置了新的房产。王氏的病情也彻底康复,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嘉靖三十年的春天,施润泽接到了一个特殊的订单。原来,朝廷要为皇后娘娘制作一批贡品,选中了他的丝绸。施润泽心中大喜,这是莫大的荣幸。
他精心挑选了最好的蚕茧,亲自监督织机,日夜赶工。三个月后,贡品终于完成。施润泽带着丝绸进京,受到了皇后娘娘的接见。
皇后娘娘对丝绸赞不绝口,赏赐了施润泽黄金百两,并亲笔写下“天下第一绸”的匾额。施润泽感激涕零,叩谢皇恩。
回到苏州后,施润泽的名声大噪,前来订货的客商络绎不绝。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了江南数一数二的富商。
然而,施润泽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依然坚持诚信经营,乐善好施,常常接济贫困的乡邻。他还出资修建了学堂,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
这日,施润泽来到滩阙河边,望着碧波荡漾的河水,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当年那个雨天,想起了张伯远,想起了自己走过的风风雨雨。
“老爷,您在想什么?”王氏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
施润泽微笑着说:“我在想,若不是当年那个善举,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王氏点点头:“是啊,善恶有报,这是天理。”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远处走来。施润泽定睛一看,竟是张伯远。
“张老伯,你可来了!”施润泽迎上前去,握住张伯远的手。
张伯远微笑着说:“施老板,别来无恙?”
“托您的福,一切都好。”施润泽感激地说,“若不是您的帮助,我哪有今日的成就?”
张伯远摆了摆手:“这都是你自己的福报。当年你拾金不昧,种下了善因,今日才有善果。”
三人相视而笑,望着滩阙河上的夕阳,心中满是温暖。
施润泽的故事在江南广为流传,成为了一段佳话。人们都说,这是善有善报的最好证明。而施润泽依然如故,继续着他的诚信经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间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