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最新章节。
沈书瑶看出了朱权的忧虑,她轻轻握住朱权的手,说道:“王爷,别太担心了,咱们一定会度过这次难关的。燕王定会出兵相助,朝廷也不会坐视大宁沦陷。”
朱权看着沈书瑶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轻轻点了点头,说道:“瑶儿,有你在我身边,我便安心许多。你那些新奇的想法,总能给我启发,可你从未与我说起,这些奇妙的知识究竟从何而来?”
沈书瑶微微一愣,犹豫片刻后,缓缓说道:“王爷,实不相瞒,我自幼被一位云游四方的奇人收养,他学识渊博,精通医道、算术、机关之术 ,甚至知晓诸多前朝秘辛。我跟着他四处游历,见识了世间种种,这些知识便是他传授于我的。只是他行事低调,从不愿被人知晓,所以我之前未曾提起。” 朱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沈书瑶的话信了几分,心中也对她背后那位奇人充满好奇。
在大宁王府,朱权依旧在为应对危机而忙碌。这日,他接到朝廷旨意,得知郭英将率领精锐骑兵前来支援,心中稍安。但他也深知,朝廷此举既是为了平定叛乱,也是对他的一种监视。
与此同时,沈书瑶在王府中利用现代知识,协助医官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外伤药膏,对治疗士兵们在战斗中受的创伤有显着效果。她还组织王府的女眷们,赶制了一批保暖的棉衣,准备发放给前线的士兵。大宁地处北疆,冬季寒冷,士兵们在前线作战,急需保暖衣物。
朱权得知此事后,来到沈书瑶的住处,看着忙碌的女眷们和堆积如山的棉衣,心中满是感动:“瑶儿,辛苦你了。有你在,本王真是如虎添翼。”
沈书瑶微微一笑:“王爷,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能帮上忙,我就心满意足了。”
而朱棣在北平,得知郭英将支援大宁后,心中暗自警惕。他深知郭英深受朱元璋信任,其到来可能会改变大宁的局势。他与徐氏商议后,决定加快北平防御工事的建设,同时加强对周边地区的巡逻,防止北元趁机偷袭。
深夜,朱棣屏退左右,与徐氏在书房密谈。朱棣神色凝重,低声道:“夫人,此次大宁危机虽解,但朝廷对藩王的猜忌只会加深。咱们需早做打算,暗中扩充军备,广纳贤才,以备将来之变。”
徐氏秀眉微蹙,轻声回应:“王爷,此事千万不可大意。我已安排绝对信得过的心腹,以帮附近村庄修建灌溉水渠的名义,招募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每次招募不超过十人,分散安排到不同的偏远山谷中训练,每个山谷只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官,严格限制训练时间和活动范围。购置兵器时,联系了城外三家不同的铁匠铺,每次只让他们打造少量兵器,分批次秘密运到山中隐秘的山洞里存放,洞口用巨石和树枝伪装。粮食则存放在城中最隐蔽的地窖,账本由我亲自保管,每日深夜核对,绝不让外人知晓。府中之人,我逐个面谈,稍有风吹草动,咱们便能及时应对。”
此后,徐氏不仅在暗中筹备军备事宜,还频繁与朱棣的幕僚们交流。一天,她将几位核心幕僚召集到一间密室。幕僚们神色各异,有的焦虑,有的谨慎。徐氏微笑着看向众人,轻声说道:“诸位先生,王爷心怀大志,咱们如今虽处艰难之时,但只要齐心协力,必能成就大业。”
一位幕僚忧心忡忡地说:“王妃,如今朝廷对王爷多有猜忌,咱们行事处处受限,这可如何是好?”
徐氏目光坚定,缓缓说道:“越是艰难,咱们越要团结。王爷在外征战,府中事务就靠诸位与我共同支撑。日后若有分歧,咱们在这密室中畅所欲言,但出了这门,必须保持一致。”她的话语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幕僚们原本有些涣散的精神为之一振。此后,幕僚们更加紧密地围绕在朱棣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郭英率领精锐骑兵抵达大宁后,朱权亲自出城迎接。在王府中,两人进行了一番密谈。郭英表示,自己此次前来,是为了协助宁王平定叛乱,一切以大局为重,希望朱权不要有顾虑。朱权心中虽对朝廷的安排有所不满,但也明白此时不是计较的时候,他表示愿意全力配合郭英作战。
一日,朱权与郭英、张玉等人议事完毕,忍不住感慨道:“此次承蒙燕王与郭将军相助,大宁得以保全。但经此一役,朝廷对我藩王怕是更加戒备,往后行事,更是艰难。”郭英与张玉对视一眼,皆从朱权的话语中听出了无奈与忧虑。张玉安慰道:“王爷不必过于忧心,咱们一心为朝廷效力,想必陛下会看在眼里。”朱权苦笑着摇头:“话虽如此,但朝堂之上,波谲云诡,岂是咱们能轻易预料的。”郭英微微叹气,接着说:“王爷所言不假,我此次前来支援,朝中也有不少人质疑,担心我与藩王过从甚密。但为了北疆安宁,我也只能尽力而为,只望王爷能理解。”朱权听后,心中对郭英多了几分理解与共鸣。
就在朱权和沈书瑶交谈之际,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匆匆走进来,单膝跪地,兴奋地禀报道:“王爷,燕王的援兵到了!”
朱权大喜过望,他立刻起身,说道:“快,随本王前去迎接!”
朱权和沈书瑶来到城门口,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正朝着大宁赶来。为首的正是燕王朱棣的心腹将领张玉,他见到朱权,立刻下马行礼:“末将张玉,奉燕王之命,前来支援大宁!”
朱权连忙将张玉扶起,感激地说道:“张将军,多谢燕王仗义相助!有燕军相助,大宁有望了!”
张玉微微一笑,说道:“王爷客气了,燕、宁二王本是兄弟,如今大宁有难,燕王岂会坐视不理。”
就在这时,又有一名信使匆匆赶来,带来了朝廷的旨意。朱权连忙跪地接旨,只听信使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燕王朱棣、宁王朱权、武定侯郭英,着尔等协同作战,务必平定朵颜三卫之乱,保我北疆安宁。钦此!”
朱权和张玉接旨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有了朝廷的旨意,他们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作战。
朱权、郭英和张玉立刻开始商讨作战计划,他们根据朵颜三卫的兵力部署和行军路线,制定了一套周密的作战方案。决定由燕军正面迎敌,吸引敌军主力,凭借步骑协同作战稳住阵线;宁军绕到敌军侧翼骚扰,打乱敌军阵脚,利用地形优势灵活出击;郭英则率领精锐骑兵直捣敌军后方,先侦查敌军虚实,再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出其不意地攻击敌军薄弱之处,在关键时刻动用火器,制造混乱,并与正面战场紧密配合。
一切准备就绪后,朱权、郭英和张玉率领大军出城迎敌。战场上,军旗飘扬,喊杀声震天。燕军、宁军和郭英所率骑兵士气高昂,与朵颜三卫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正面战场上,张玉身先士卒,带领燕军奋勇杀敌。他手持长刀,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燕军在他的带领下,步骑配合默契,火铳齐发,给朵颜三卫的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朱权带领宁军从侧翼杀出,灵活地穿插在敌军之间,不断冲击着朵颜三卫的防线。他们利用弓弩远距离攻击,打乱敌军的冲锋节奏,再以长刀近战,与敌军展开激烈拼杀。
而郭英则率领精锐骑兵,风驰电掣般地冲向敌军后方,成功偷袭了他们的粮草辎重。一时间,敌军后方火光冲天,粮草被烧,军心大乱。郭英指挥骑兵,巧妙地利用火器,在敌军中制造混乱,让朵颜三卫的军队阵脚大乱。
朵颜三卫的首领见后方起火,粮草被烧,顿时惊慌失措。他连忙下令撤军,想要回救后方。然而,此时燕军、宁军和郭英的骑兵已经三面夹击,将他们团团围住。
在三方的猛烈攻击下,朵颜三卫的军队渐渐抵挡不住,纷纷溃败。经过一番激战,朵颜三卫的军队死伤惨重,首领也被生擒。
这场战役,燕军、宁军和郭英的骑兵大获全胜。朱权、郭英和张玉率领大军凯旋而归,大宁百姓夹道欢迎。街道两旁,百姓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中满是劫后余生的欣喜。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眼中含泪,感慨道:“这些年日子本就艰难,朝廷推行军屯,村里的好地都被占了去,收成一年比一年少。边境贸易管控后,盐巴、布匹这些生活物件儿都难买得很。如今这场仗打赢了,但愿往后能好过些。”旁边一个年轻后生接着说:“是啊,真盼着能赶紧重新把地种起来,日子也能慢慢好起来。”
王府内,普通士兵们围坐在一起,兴奋地分享着战斗的经历。一个小兵满脸自豪地说:“咱这次能赢,多亏了王爷指挥有方,还有燕军和郭将军的支援。”另一个老兵却沉稳地说:“是啊,不过也不能忘了咱们平日里的苦练,还有那些帮忙的百姓。”仆人们也在忙碌着,为凯旋的将士们准备庆功宴,虽然物资并不丰富,但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朱权站在王府的高台上,看着热闹却又疲惫的大宁城,心中五味杂陈。沈书瑶走到他身边,轻声说:“王爷,一切都过去了,大宁会好起来的。”朱权微微点头,目光坚定:“有你在,有将士们和百姓们的支持,大宁定能重振往日安宁。接下来,还要好好安抚百姓,恢复民生,应对朝廷的种种考量。”
与此同时,朱棣在北平收到了大宁胜利的消息。他与徐氏对视一眼,眼中既有欣慰,也有对未来局势的忧虑。徐氏轻声说:“此次大宁之役虽胜,但朝廷对藩王的猜忌恐怕更重了,咱们行事得更加小心。”朱棣微微颔首,握紧了拳头:“不管如何,我都要为自己、为燕地谋一个未来。”
而在应天,朱元璋得知大宁平定的消息后,脸上并未露出太多喜悦。他深知,这场叛乱虽平,但藩王与朝廷之间的矛盾,以及北疆的隐患,远未彻底解决。他坐在龙椅上,陷入了对未来局势的深深思索,思索着如何进一步稳固大明江山,平衡各方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