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首辅定乾坤》最新章节。
在谢清风的期待中,终于迎来了最后一场的策论部分。
一场策论写三天,一篇策论一万到一万二字。平均一日写四千字,听起来是很简单,但往年还是有诸多秀才挂在策论上。
乡试的策论可不是之前的考试那般小打小闹,提出的问题大多都是目前朝廷正苦恼的问题。
不过对这些初出茅庐未曾接触过政治的秀才们来说,指望他们解决当世大儒都不能搞定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只是用这个题目来检测一下他们的水平罢了,并不会对他们的文章有太多的期望。
此次策论的题目是有关盐铁的:
今之盐铁,关乎国计民生。盐铁专营,行之有年,然其利弊纷纭。或曰利在富国,可资边备;或曰害及黔首,物价腾贵。试参古今之变,论盐铁专营之得失,若欲改弦更张,当以何为先?详析其理,以佐时政之需。
圣元朝的盐铁政策和西汉时期汉武帝的盐铁政策类似,全面推行盐铁官营。在各地设盐官、铁官,朝廷直接垄断了盐铁生产、运输与销售。
私人不得私自煮盐、冶铁,否则严惩。
像谢清风他们那种小山村,如果要打锅这种铁器的话,必须花大价钱去官府买铁,然后才能去铁匠铺子打。
铁匠铺子只能打铁,不能卖铁,被查到了直接下大狱斩首示众。
但官营的盐和铁对普通百姓来说真的挺贵的。
铁还在一边,并不是生存必须要用的东西,可盐却是百姓每天必须要吃的。
朝廷知道盐贵,但也没有办法。除了田税之外,盐是朝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这可几乎是无本万利的事情,如果放开私人制盐,估计朝廷很快就没钱了。
这个题目对其他考生来说可能还需要想一阵子,但对于站在时代巨人肩膀上的谢清风来说,如果只考虑理论不考虑圣元朝具体实施的话,这个策论写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他沉下心提笔写道,“今欲解盐铁之困局,达官民两利之盛景。当审时度势,明察古今之变......”
写起来谢清风完全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贡院西墙的日头正好斜切过号舍的瓦檐,终场结束的锣鼓声也被敲响。
谢清风的卷子被收走后,他站起来伸了伸懒腰,这九天都窝在这个小号舍里面,除了上厕所都不能完全站起来,真是累死了。
谢清风抬脚迈出号舍,阳光一下子铺满全身,让他微微眯起了眼。身旁的考生们也都陆续走出,大家的神情各异。走在人群里谢清风听到几声叹息,也听到几句兴奋的交谈。
“我那篇策论,自觉写得条理清晰,定能入考官法眼!”
“哎,我发挥得一般,只盼能侥幸过关。”
“不是,各位同年们,那第一场的经义你们都会写吗?出来如此高兴?”
“老弟,一难齐难嘛,老兄我已经看开了。若是中那便继续举业,若是不中那就回去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