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最新章节。
李晓明大喜,心想,让他违背祖训教我这种绝技,于我着实是厚恩。
我好歹给他磕一个吧,拜师学艺,也不算没骨气,礼数到了,也能让他尽心地教我。
说着,就要跪下给单于磕个头,拓跋义律急忙托住,笑道:“咱们是兄弟,不必如此,只作个揖便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晓明感念他的厚意,恭恭敬敬地给单于作了个大揖。
拓跋义律将箭筒给李晓明背在背上,说道:“我先教你最基本的取箭方式,想要速射,必须最大程度的减少,射箭的步骤。
快速取箭,便是第一步。
你一开始练的时候,先不要拿弓,像这样,伸出左臂,握拳伸直,将大拇指横出来。
然后右手掌完全张开,探到背后箭筒处,用大拇指将箭尾夹在虎口,
注意,其它手指不要动,只用大拇指夹箭尾,
要正好夹的平直才行,像这样,看清没有?
夹出箭支后,平放在伸直的左臂,横出的大拇指上。”
李晓明疑惑道:“这样就行了?”
拓跋义律笑道:“三指速射法,最重要的两步,
一是夹箭要又快又准,二是上弦要又快又准,其次才是撒放技巧,
练成之后,取箭、上弦、撒放就变成了一个动作,
熟练之后,自然比射的最快的射手,还要快上三倍。
只是,任何一步练成,都不容易,大多数人都是要半途而废的,
要是人人都能练成这样的神技,我拓跋氏岂不是早就称霸了?
你先将拇指夹箭法,练个十天再说吧!”
李晓明照着拓跋义律教的姿势,张开手掌,想学着拓跋义律的样子,用拇指将箭夹出来,
哪知道刚才看拓跋义律,非常轻松完成的动作,自己做的时候,却感到十分别扭难受。
别说将箭夹出来了,根本就夹不准箭尾,夹了一会,总是忍不住,想用两根手指捏出来,
“啪”
“哎呦”
拓跋义律看他下意识地,想用拇指和食指捏箭时,一小棍敲在李晓明手上。
李晓明练了足有半个时辰,不是夹不准箭尾,就是夹出来掉到地上,
要么夹出来箭身与手指不是平直的,这样根本无法一步挂弦。
原本平时轻轻的一支羽箭,没想到用拇指夹的时候,居然变得这么重。
直累的胳膊抽筋,背上肌肉酸痛,没有成功夹出来一支箭。
李晓明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沮丧道:“怎地如此难学?”
拓跋义律将手中小棍往地上一丢,失望地叹了口气,
说道:“唉,没想到你是个笨蛋,我看走眼了。”
说完扭头就走,
(本章结束)
古代人形加特林真实记载:
据《宋史·种世衡传》记载,在北宋徽宗年间,有一次,宋军与反叛的羌族部落作战,
一开始作战不利,甚至连主帅都遇伏战死。
当时败退的宋军被敌人围追堵截,在狭窄的关隘前挤成一团,不出意外的话,即将陷入溃败和覆灭。
就在这个危机时刻,有一个叫王舜臣的军官站了出来。
他就拿着弓独自站在那里,等待敌人进入射程。
羌人冲在最前面的,是羌酋长手下七个最骁勇凶悍的骑兵先锋。
王舜臣认为,不打掉这支先锋,宋军必定在低迷的士气下土崩瓦解。
于是他当众宣言说:“我要在最前面的骑兵眉间插花。”
于是王舜臣发了三箭,三个敌骑落马而死,而且都是脸上中箭。
剩下四个敌骑害怕了,扭转马头就跑,结果都被王舜臣的箭穿通了后背,落马而死。
上万的敌军都王舜臣神乎其技的弓箭所震慑住了,没人再敢上。
于是王舜臣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开始重整宋军。
没多久,敌军又冲了上来,一场恶战就此爆发。
激战一直从下午持续到了晚上,在近四个小时的时间里,王舜臣一刻不停的射箭,
总计射出了不低于一千只箭,且箭无虚发,直射到手指破裂,血流满臂。
最终,凭借着王舜臣的勇猛和担当,宋军才平安脱险。
相比于后羿射日、李广射虎之类的传说,王舜臣的战史详实而生动,其中的细节也经得起推敲:这是一件彰显勇气与力量的壮举,也是人类切实可以做到的壮举。
所以拓跋义律说,能从早上射到晚上,并非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