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宋河山》最新章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自认名号在山东、河北二地较为响亮,见来敌虽然气势汹汹,但并非官差装扮,心下抱有侥幸,若对方是剪径劫匪,说不定还可攀扯一二。
王棣等恨这伙匪徒草菅人命,哪里会与之多言,俱是急步向前,刀剑相向。
雪豹突击队这段时间一日三练,练的最多的便是临阵对敌时的配合默契度,今天是首次实战,固然有兴奋有紧张,却是紧记平素所练,三人一组,呈攻击队形迎敌。
三角攻击队形,相互倚为犄角,攻守有据,这也是王棣灌输的特种作战方式。
三角队形是以小分队组织进行追逃、围捕、清剿残敌战斗中经常需要运用的战斗队形,它是进攻战斗中战术的基本队形,也叫楔子队形。根据战场即时情况和本方人数等客观因素,可分正三角、倒三角、双三角、锯齿三角几种。
这种作战模式在后世的一战后期初见雏形,到了二战后不断完善,最终成为最有效的攻击队形,并适用于平原以及丛林作战。
不过,那是在热兵器时代出现的产物,王棣将它用至冷兵器时代,多少是有些底气不足的。但做甩手掌柜他倒是颇有心得,这些东西苏三在行。
战斗开始,他无暇去观察“雪豹”首秀,犹若巨浪拍石,狠狠地撞了上去。
首当其冲的是一名三十来岁的汉子,瞧着挺精壮,蓄着络腮胡,见一毛都没长齐的少年倒提一根尺余铁棍冲了过来,愣了愣,旋即脸上露出狞笑,摆开架式,手中朴刀舞出一片刀花,怪叫着一刀向那不知死活的少年砍去,脑子里飘过几个字:好大一颗头颅……
这六个字便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念头——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王棣身形甫动,双脚便似安了弹簧般纵了出去,速度极快。诡异的是,到了络腮胡身前不足一丈、对方的朴刀砍将过来时,也未见他如何折转身体,整个人如细柳拂风,轻飘飘的荡开,由正面对敌变成侧面出击。
这要归功于攀岩与跑酷这两项极限运动,尤其是后者。玩珠峰山石嶙峋,虬木灌丛,最是适合练习跑酷。所谓身轻如燕,所谓踏雪无痕乃至于水上飘草上飞,大抵便是将跑酷练到了极限。仅此一项,他是不如宗沐的,亦不如苏十一。正因如此,木头同学方洋洋得意于“三郎武学天赋不及我”。
身形折转,自络腮胡左侧擦肩而过,堪堪避过那夺命一刀。同时,他右手一甩,铁棍前端蓦地弹出一段五、六寸长的利刃,上扬,掠过一抹寒芒。
他将速度与脚步揉合,用到极致,脚下无一丝放缓,直直地奔向宋江。
待得王棣冲出丈余,络腮胡的脖颈处忽然炸开一道红雾,鲜血如箭般激射而出,绽放如花。络腮胡伸手捂住脖子,口中发出怪异的“嗬嗬”声。稍顷,他踉跄着向前迈了一步,整个人轰然仆倒,鲜血仍汩汩不断。
苏三仍是紧随其左右,掠阵护卫为主,并不怎么出手,有一贼人抢上前来时,他看也不看,侧踹一脚,无丝毫拖泥带水,将那贼人踢飞出数丈,直到撞上松树方颓然倒地。
其实,双方甫一交战时,宋江一方短时间的诧愕后心下大定,来者非官差,人数且不及己方,干就完了。
但一旦接阵,王棣一方的三角突击队形便显现出了威力。每个小组由三人组成,一个盾牌手,一个弓弩手,一个枪棒手,三人配合默契,攻守有序。这种三人小组并非各自为战,又与其他小组相互协同作战,彼此呼应。
这种战法首次出现在这个时空,极具象征意义,同时向那些个贼人生动地解释了何谓“土鸡瓦狗”。
辗压,溃败,一触即散,是这场遭遇战的关键词。
雪豹突击队只是平堆过去,分工明确,步伐一致,只一个照面便毙敌八人,其中包括赤发鬼刘唐和白日鼠白胜。
苏五和苏八并未在突击小组中,而是一左一右相机行事。苏五尚“本份”些,苏八可是按捺不住,拳脚凌厉,大开大阖,单是被他轰倒的匪徒便有四个,立地太岁阮小七亦在其中。
一刻钟后,战斗结束,廿一名匪徒当场被击毙十五人,仅有宋江、吴用等六人受伤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