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宋河山》最新章节。
又几名皇子陆续夭折,皇帝很令追查缘由。太史上奏认为,这是由于民众的茔墓多靠近京城,不利国嗣。皇帝下诏,令民众迁墓改葬。民众得知后,沸腾忧虑。安礼谏曰“文王ト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皇帝听后,下诏取消强迫民众迁葬事。
久之,终因多次谏阻神宗派兵攻打西夏,被御史张汝贤所劾,以端明院学士知江宁府。
这才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不过,如此一来也好,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江宁。其父三十余年前卒于江宁通判任上,便葬于钟山牛首山,大兄亦葬于斯;二位兄长安石、安国及侄儿王雱则葬于玩珠峰。母亲及侄子王旁、儿子王旉寓居钟山。
江宁,是王家第二家乡。
他贬任江宁知府,亦算是家人团聚,尽享天伦。
是回,王安礼早早了离开府衙到了半山。
身材颀长远胜同龄人、容貌俊美、彬彬有礼、谦谦如玉的王棣给他揖首请安时,王安礼百感交集——
这个自己的亲孙、三兄的嗣孙啊,长大了……可三兄他……事隔数年,他似乎能理解三兄之苦了。
三兄推行新法,很难,都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而自己与四兄却是站在他的对立面。四兄对三兄的变法作为不甚理解,颇有微词,直说道:“恨之人不明,聚敛太急耳”!而自己也曾上书反对变法。
三兄啊,是郁郁而卒啊。
还有那天妒英才的侄儿王雱,可惜了。
而眼前这翩翩少年,容像肖母,性情却是外柔内刚,的确是三兄亲手调教出来的,在“木”字辈中出类拔萃也,可为领军人物。且能为祖父守陵三岁余,孝心可嘉
简单地问了问在玩珠峰的相关事宜,“三郎,这三年多辛苦了……”王安礼话入正题:“去年,进士等并诸科及第、出身共一千一百二十二人,取李常宁为状元,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天下闻名。读书明理,继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王氏诗书传家,我兄弟七人,便有四人中试,你父亲与两个叔父也都被取进士科,到你这一辈,下届科试也可下场考上一考了。”顿了顿,他目露嘉许之色:“你这些年潜心读书,其志可嘉。我看过你平日写的诗赋策论,的确不错……三兄将读书心得整理成册交与你,定是大有俾裨益的,当珍惜之。”
王棣自是点头应“是”。
“这是你写的字帖……”王安礼从书案上抽出一张纸笺,念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他双眼微阖,享受着词中意境,随后轻轻拊掌:“纯用白描,直陈其事,表现人物情态特征,惟妙惟肖,情趣盎然……所谓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之风……《清平乐村居》,嗯,不错,不错。”
他以文词见长,其文踔厉骏发、卒归于道,虽善写青词、朱表、斋文、祈文、祝文、上梁文、祭文等,诗词亦不弱。其诗或旷达超迈,或寄情高远,如“疏帘广厦,寄潇洒、一枕南柯。引多少、梦中归绪,洞庭雨棹烟蓑”、“浑疑是、姑射冰姿,寿阳粉面初妆”等句,亦算是文风特色鲜明。这阙《清平乐.村居》将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这样的词风,如若不是大手笔,绝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
而这种文风意境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恰恰搔中了他的痒处,让他一读便喜爱异常,即便是出于孙儿之手,也是赞不绝口,举贤不避亲嘛。
王棣沉默不语。
他实在是无话可说,不是存心剽窃的呢,只是练字。辛弃疾的这阙词是退隐信州所作,“带湖山庄”和他前世的家乡只隔了一座山,太有亲切感了。
但也无法否认,无法解释的美丽的误会。幸好,这阙词算不上石破天惊之传世佳篇,否则真不知该编造怎样的故事来圆这事了。
王安礼看了看王棣,见他仍是不骄不躁的神情,心下又欢喜了一分,指着纸笺:“你这字……颇有新意,取的可是钟繇及羲献之法?”
王棣点头:“是的,四叔祖。”
“体势紧密,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且有虞、褚之意,这些年可是临摹了诸家书法?”
“是的。”王棣答道:“除二王外,书碑临李北海《岳麓》、《娑罗》体;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篆书,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大概就是这样……”
王安礼频频颔首:“也算是博采众长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写字亦是如此。临募终究是沿袭前贤之路,最终是要转换成自己的风格。你这字……已稍具气候,方向是对的,且需坚持。”
王棣恭声道:“谨遵四叔祖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