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乱世双姝:丫鬟的后宅生存录》最新章节。
小菊从未忘记父母的惨死,她本以为父母的死亡是因是外地流窜而来的马匪作恶,但那玉牌,还有李二郎的来历,让她对此事生出了疑心。
因着没有确凿的证据,小菊便没有将此事告知小梅,又因着这玉牌一直挂在她身上,小梅只知母亲留下了一块玉牌,却没有细细瞧过玉牌是何模样,因此没发现玉牌与李二郎之间的牵扯。
七姑娘回了屋,却不知她偶遇李二郎的事情,已经传到了吴娇娘的耳中。
吴娇娘正与蓉娘子下棋,从婆子的口中得知此事后,对蓉娘子道:“不想,这七妹妹,倒是有些手段。大姐姐先前的打算,只怕只得作罢了。”这相请不如偶遇,一个人用也就罢了,要是都用这手段,就让人生疑了。
蓉娘子反倒是不急不恼,落下一子道:“七妹妹若是成了,也是她有手段,咱们该欢喜才是,再怎么样,她也姓吴。我这边不成,就再寻旁人就是了。”
吴娇娘看向蓉娘子,见她面容不变,就知她真是这样想的,不由叹息道:“大姐姐为了家族,受了诸多委屈。”
蓉娘子听了这话,反倒笑了:“妹妹说的是哪里话,咱家受家族供养,也当为家族牺牲退让。”吴蓉是吴家嫡枝的长女,也是这一辈人中最为年长的一个,她自出生以来,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家族高于一切,没有家族,也就没有自己的富贵荣华,因此在家族利益跟自己的利益中,她选了家族的利益。
作为寡妇,她能带着孩子归家再嫁,便是有着家族的撑腰,不然她一个貌美年轻的寡妇,只怕是会被夫家随意配一个郎君。
一些子嗣单薄的人家很是追捧生育过的寡妇,会聘这样的女子为妾,繁衍子嗣。
为正妻者也有,男方门第多数不高,低嫁过去,也不过是跟着吃苦,何苦呢?
因此,吴蓉其实并不愁嫁,只是想选一个能给自己和家族带来更多利益的人家,保住自己日后锦衣玉食的日子。
李二郎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一条,蜀地没有合适的,外地的也可。
她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吃不了粗茶淡饭的苦,外面兵荒马乱的,得选个门第高的才是。
吴娇娘见吴蓉这么快就做下了决定,心下也佩服吴蓉,她最佩服吴蓉的就是这一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做下决定就不后悔,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样的人,日子过得不会差的。
姐妹两人对弈许久,才分出胜负,吴娇娘想了想,还是叫人将七姑娘偶遇李二郎的事情传到了八姑娘的耳中。
吴蓉虽然改了心思,但吴娇娘也不想让七姑娘走得太顺,她终究是不想旁支的女子,压过自己姐妹。
七姑娘回了屋,低声问道:“菊瑛,你说……李二郎那边,会不会主动求娶?”她脸颊微红,到底是个小姑娘,说到嫁娶,终究是脸羞涩的。
小菊捧了一杯茶水给七姑娘,想了想道:“姑娘此番,定然会在他心里留下一些痕迹,但主动求娶的可能性不大,不过……”
“不过什么?”七姑娘没忍住,追问道。
“不过,李二郎不开口,咱们可以让旁人开口。”小菊道。
七姑娘听了这话,觉得糊里糊涂的,让旁人开口,谁又会为自己开口呢?
想着,便将目光投到了小菊身上,带着自己都没注意到的依赖。
看着七姑娘那依赖的目光,小菊别过脸去,假装替七姑娘整理裙摆,轻声道:“姑娘可去跟四娘子的院里坐一坐,白郎君这些日子,几乎日日都在四娘子院里歇息,若是四娘子帮姑娘说几句话,此事应该就成了。”
蜀地与并州有贸易往来,白家是李二郎的外家,吴家跟白家是姻亲,为了稳固关系,白家想来是不介意,让吴家女给李二郎做妾,亦或者偏房。
李二郎若是想争并州牧的位置,也需要更多的同盟帮衬,想来是不会拒绝吴家这门不错的姻亲的,而且,只是个偏房妾室的位置,正妻的位置还留着,到时候再与并州当地豪强联姻,稳固自己的位置,怎么算,李二郎都不亏。
若是吴瑜生下了孩子,对于吴琬来说也是助力。
因此,小菊推断,四姑娘是会帮七姑娘的,才劝七姑娘找吴琬帮忙。
七姑娘在那里琢磨了半晌,觉得小菊说得有理,便要带着丫头去吴琬处,小菊拉住了她:“姊妹往来,讲究个有来有往,姑娘不如做个婴孩用的虎头帽,再上门求助。”
七姑娘虽然身无长物,但求人办事,总不能空着手。
小孩子戴的虎头帽,裁剪后,用滚针绣走个纹样出来,一两日就能成,不说有多贵重,主要是得有个心意。
七姑娘觉得有理,就忙叫两人去寻布料针线,自己要亲自做。
小菊就道:“那奴婢使银子,叫人送些好缎子来。”说着,就拉着小梅去了里间,说是叫拿银子给小梅,叫小梅跑一趟,去寻些好料子。
到了内间,小菊低声道:“稍后,你去找白家的下人,打听打听李二郎来蜀地时的情况,不拘大事小事,都问一问。”
小梅疑惑道:“姐,打听这些作甚?”
小菊只道:“你只管打听就是,切莫多问。若是主子姑娘问询起来,你就说想替姑娘打听打听李二郎的喜好,到时候好投其所好。”怕小梅沉不住气,闹出乱子来,因此小菊并未告诉小梅真实的原因。
小梅虽然疑惑,但小菊吩咐了,她也只得去打听。
小菊告诉七姑娘,说是叫小梅去寻好料子去了,私下里去使了银子,借了四姑娘的陪嫁金珠之手,寻了一块如意纹的蜀锦的残片。
虽然是残锦,但做个虎头帽是够了。
就是这布料价贵,七姑娘的月例银子不够,事后回了七姑娘,再补了一根鎏金的银簪子,才算了事。
七姑娘拿着蜀锦的料子,感叹道:“这便是蜀锦,好生的精致,不用滚绣,直接做成帽子,就已经极为好看了,难怪就这么几寸宽的残片,就要拿银簪子换,”蜀锦昂贵,非顶级世家不能用。
在家时,只听闻太太有一身红底花鸟斜纹纬锦的衣裳,价值几百贯。
寸锦寸金,不是说说而已。
也不问小菊,这蜀锦是从何人手里买来的,猫有猫道鼠有鼠道,丫头们自有自己的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