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

第65章 借势(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最新章节。

大殿内,大将军何忧面无表情,内心已经愤怒无比。

他一生都在追求权利,好不容易有如此良机代替陛下处理朝政,然后实现他的野心。

第一天要在百官面前树立威信,听闻南宫府的姑爷参与了案件的调查。

本想刁难一下,给翼国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这朝堂谁说了算。

结果这小子不按常理出牌,一句话直接拿捏了这些百官的命门。

文武百官都在低声细语,大殿内顿时一片嘈杂。

南宫平冷笑,大将军手握军事大权,目前可以说是摄政王一样的存在。

岂会不知这是何忧担心会影响到他的军事大权,才会刻意打压吴眠。

只不过他没想到,吴眠竟会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讨要一道赦免圣旨。

难不成那夜他们真发生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看了看此刻一脸自信的吴眠,内心更加笃定了自己的想法。

“大将军,想必此女受前朝余孽胁迫,若能解蛊,也算大功一件。”

“虽毒死了四位朝中大臣,但粉碎了他们后续的阴谋,也算功过相抵。”

王太尉内心颇为不爽,明知道被利用,又不得不出面帮吴眠说话。

“哼,本将军偏不信这个邪,难道皇宫里的御医还不如区区一个南蛮女子吗?”

“况且,这只是吴眠的一面之词,诸位大人可别被骗了。”

何忧有鄙夷的盯着王太尉,这些文官,还真是贪生怕死之徒。

“大将军,人命关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据臣所知,秘书令生前也找过御医,御医断言大人身体健康,并无大碍。”

“可仅仅过了一天,他便中毒身亡,这不得不让人相信啊。”

宋文礼赶忙劝阻,他们这些大臣,早就偷偷找过御医了,御医也检查不出问题。

要么就是他们体内没有蛊虫,要么就真如那个南蛮女子所言,此蛊毒只有她能解。

若是平时,他巴不得吴眠把这位大将军得罪了,现在却不得不替此子讲话。

面对这些文官的上奏,大将军何忧苦思冥想,终于让他想到了办法。

“诸位大人,稍安勿躁,此女已经被抓,这蛊虫对你们而言已无任何威胁。”

“本将军让御医为诸位大人开些泻药,想必这蛊虫很快就能排出体外。”

吴眠没忍住,噗呲一声就笑了出来。心想这智商是如何当上大将军的?

“大胆,你竟敢嘲笑本将军。”何忧看着吴眠那憋笑的表情,大声呵斥。

“大将军恕罪,草民只是想到了一些开心的事情。”

“这几日但凡秘书令出恭,能排的想必都排出了体外,体内又岂会还有蛊虫?”

“总不能说他拉的不够多吧?”吴眠似笑非笑的看着大将军。

吴眠直接替大将军说出了原本想要用来反驳的话,这让何忧一时语塞。

原本觉得大将军此法可行的部分官员,内心暗骂自己,怎会觉得这莽夫说的有理?

“大将军,你为何要置此女于死地,难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黄口小儿,朝堂之上岂容你放肆……”

吴眠这句话无疑是火上浇油,大将军怒拍桌案,站起身来直接开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方岐穿越古代,却惊愕发现,前身真不是人啊!田地宅子被输得一干二净,父亲留下的医馆也被抵押了出去。就连妹妹方毓都要嫁给恶少当小妾,偿还他欠下的赌债!好在他触碰药箱之际,竟意外获得神医传承。开局救下危在旦夕的太守千金,从此声名远扬。愿身领医道,救治天下疾苦!
爱吃水果酱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关于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魂穿成了乌萨斯乡村里的小人物,难道就干不出大事业了吗?不露圭角,乘势而起!我陈一鸣上辈子一事无成,这辈子要一鸣惊人!没有系统给的金手指、没有海嗣邪魔给的飞升,我就算只靠自己,也要把旧世界砸个稀巴烂!乌萨斯的意志与我为敌、诸国的旧势力联合起来——让我一次又一次一无所有……但是,我能战胜你们一次,就能战胜你们第二次、第三次!去告诉诸国——他们应知
训练师安迪
紫塞秋风杨霆风
紫塞秋风杨霆风
刀剑出鞘,厮杀伴着风声呼啸,战马鸣叫铁蹄如潮。梦里河山已破碎风雨飘摇,豪气震长天不负家国荣耀。狂风吹煞遍地枯草,荒冢飞沙连营吹角。我自感叹古来征人旋返多少......
刺客的野望
大唐钓鱼人
大唐钓鱼人
关于大唐钓鱼人:穿越大唐,身为县令之子,居然吃不上肉。本以为可以平躺,奈何吃穿住行都要靠自己。愿以为不过寒门,原来最大的世家是死敌。
超龄奶爸
宋歌声声慢
宋歌声声慢
这是一本小说,字数是150万字,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朝廷为了稳定局势特招苏轼入朝与旧党抗衡,致使司马光等旧党不得过分打压新党,而苏轼也借机想施行自己的新法,从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乏一些真实历史改变的故事。,小说涉及到新党,旧党,苏党,苏轼,黄庭坚,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李格非(李清照的爹),蔡京,童贯,高俅,高滔滔(高太后),向宗英(向太后),梁萧音(西夏梁太后),李清照,赵煦,赵佶(宋徽宗),
武当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