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当凡人有了修仙知识》最新章节。
从这山坡往山坳里看去,感觉屋舍就在眼前,终于看到了希望,一众人的精气神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
就连一路上哼唧个没完的白飞飞都在向娇娇和林冬梅的白眼里总算收敛了些许。
要说这一路上大家都因为体力不支而消停了吗?并没有,所有人的腿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钱世永在前面健步如飞,反而快过了牛车。
主要还是因为山道难行,加上牛车上的重物摞得高高的,限制了行驶速度。
路上没多少人有力气开口问话,钱世永也乐得清闲不说话,等到了知青点,让那点长自己应付这帮新人就好。
只有白飞飞,离开了火车上围着她打转好几天的几人,有些不习惯。
这次分到青山大队的八个知青,有六个女的,只有两个男的,让钱世永非常不爽,这也是他拉着个驴脸飞快的走在前面的主要原因。
知青的劳动力本来就堪忧,容易惹是非的女知青还占了大半,换谁都高兴不起来,但其他大队也好不到哪去,让钱世永想找茬都没办法。
白云大队三男五女,黄石大队一男三女,他要怎么闹呢?多争取那么一个男知青吗?还不够费劲的!
乡下姑娘长得糙,也没条件捯饬自己,更不会娇滴滴的那套做派,在这些外来的女知青面前,瞬间就要被比到尘埃里。
自从十多年前就开始陆续有知青下乡以来,队里的男娃子就人心浮动,一心想找好看又有文化的女知青处对象。
本来在下乡就不受待见的女娃子们的日子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这些女知青除了确实好看一些,文化程度高一些之外,哪哪都是比不了乡下女娃子的,干活吃不了苦,各种挑剔环境不说,还动不动就想办法回城,抛夫弃子的多不胜数。
细数这些年凡是娶了女知青的乡下家庭,就没有消停过日子的,鸡飞狗跳都算好的,闹出人命的都不少。
他们这些乡下人家拼了命生男娃子为了传宗接代,结果十几年来被这些下乡的女知青祸祸了一批又一批。
想起这些,钱世永就觉得糟心无比。
最开始那两年对知青有多期待,几年后就有多排斥,现在一听说知青两个字,钱世永就觉得脑瓜子嗡嗡的。
所以白飞飞开始哼哼唧唧的时候,钱世永就本能的跑的更快了。
卢海波和夏文青在火车上都是坚决不让座的反矫情达人,对于白飞飞这套根本无感。
剩下的几个女知青一个比一个白眼翻得丝滑,让白飞飞十分苦闷。
但并不妨碍她一路上持续表达自己的娇弱。
可惜唯一看起来精神好点的严小雨是八个知青里个子最瘦弱的,而且压根也不接茬,只顾着四处看。
青山大队新知青的故事,从山路上就开始拉开了序幕。
大家打起精神加快的步伐之后,又过去了一个小时,屋舍还在那里,弯弯拐拐的山路依然没完没了。
开始有女知青不停的问钱世永还有多久到了,钱世永回头瞥了一眼,歪着头示意他们自己睁大眼睛看山路。
只要不瞎的人都能看清楚自己脚下的路通往山坳里的屋舍还有多长,钱世永实在不想回答这种无脑的问题。
白飞飞气闷的咬着下嘴唇,用练习过多次的最美表情又看向赶车的钱五叔。
牛车负重前行在全是弯道的山路上已经十分艰难,钱五叔时刻不敢放松,就怕一个不小心,牛车把这些知青的行李颠下去,要是掉到山谷里,要下去捡简直要人老命,哪里分得出心神给娇滴滴的女知青,压根看不到白飞飞抛来的带钩子眼神。
向娇娇暗啐一口,连车把式老头都不放过的不安分女人,就该去跟陈七做一家人。
林冬梅则是感到一言难尽,到底是怎样的作者用怎样的三观写出这样的小说,竟然让她如此倒霉的穿了进来,
这一路上林冬梅都在努力回忆这部小说的剧情,微微有些奇怪,虽然她没看完所有内容,但是她记得青山大队这次来的是七个知青,五女两男,其他人都对得上,唯独严小雨这个姑娘,是剧情里没有的。
莫非自己记错了?
还是说因为她的穿书,产生了蝴蝶效应改变了剧情?
真正原因不得而知,严小雨这姑娘林冬梅一点都不讨厌,所以她决定带着睿智的眼光审视这场穿越之旅。
至于剧情里的团宠女主,只要不作妖到自己身上就算了,一旦要搞事,她可不介意试试这个主角到底头有多铁。
林冬梅作为一个穿越人士,对这些书中的土着,是带着天然的优越感的,可惜她并不知道自己在秦广王和陆判眼里,就是一个被洗脑过的普通人而已。
庄周梦蝶到底是庄周梦了蝶,还是蝶梦了庄周,不得而知。
青山大队的前身是钱家村,这里的村民有九成都是钱家人,是明末年间举家避祸来到这里落户的,那时候的交通情况更加感人,这里完全属于远离城镇的桃源之地。
这里不但有钱家祠堂,还有学堂,时局慢慢稳定下来之后,钱家人也没了出去生活的打算,踏踏实实的在这里生活下来,后来陆续来了几户外姓人家,有庄稼人,也有猎户。
二十几里之外的隔壁白云大队的前身是范家村,是在钱家村之后躲灾年来这里落的户,也是清朝年间的事情了。
再远一些的黄石大队和王庄大队的情况也基本大同小异。
又是四十分钟之后,一行人才下到山坳稍微宽些的土路上,钱五叔赶着牛车总算松了一口气,下次再有这种活,就算是装病都不去了,这些知青忒麻烦。
钱世永带着人来到离村口最近的一处院子,这里就是许多年前的钱家学堂所在,建国前已经没有了学习的条件,这里的房子便空置下来。
战乱年间,曾有红军小队经过这里,帮助老百姓剿匪时就借住此处,当时钱家村人为表感谢,东一家西一家的凑齐各种材料把破败的学堂翻修过。
直到十几年前开始有知青下乡来到这里,村里商量之后再次翻修了学堂给知青们当了知青点。
村里直到现在,老一辈的人都还没习惯已经改名青山大队,钱世永是大队长,也是曾经的村长,出门遇到后称呼依旧没改。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知青点的负责人,也是四年的老知青李红军听到声音连忙出来打开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