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综影视:过分觊觎》最新章节。
男人狐疑地看着她:"你就是老蓝家的闺女?听说你从城里回来了?"
"是的。"心怡蹲下身,平视着那个叫强子的男孩,"你喜欢读书吗?"
男孩怯生生地点点头,又害怕地看了父亲一眼。
"张大哥,我也是咱们村出去的。"心怡站起来,诚恳地说,"正因为读了书,我才能有今天。强子这么聪明,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出息?"男人冷笑,"你看看咱们村,年轻人都跑光了,剩下些老弱病残。就算读了大学,谁还愿意回来?"
心怡直视着他的眼睛:"我回来了。而且我保证,用不了几年,咱们村会变得不一样。到那时,强子学成归来,正好赶上家乡发展,不是比现在出去打工强多了吗?"
男人将信将疑:"你说真的?"
"我可以立军令状。"心怡斩钉截铁地说,"如果三年内村里没变化,我亲自送强子去城里最好的中学,学费我出!"
这番话震住了男人。他松开儿子的手,挠了挠头:"那...那就再念两年看看?"
"谢谢爸!"强子高兴地跳起来,跑回教室去了。
男人走后,周远长舒一口气:"谢谢你。强子是我教过最聪明的学生,要是就这么辍学就太可惜了。"
"不用谢,我也是村里的一份子。"心怡望着简陋的校舍,"周远,我想把改善学校条件作为第一个项目。孩子们是村子的未来。"
周远眼睛一亮:"真的?可是村里不是要先修路和发展产业吗?"
"教育是根本。"心怡坚定地说,"而且,改善学校相对容易,见效快,能让村民看到希望。"
两人站在操场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在这个偏远的山村,两颗年轻的心因为同一个目标而靠近。
接下来的日子,心怡忙得脚不沾地。她白天跑县里各部门申请项目资金,晚上熬夜修改方案。周远则组织村民义务劳动,修补校舍,平整操场。
一个月后,当县教育局的领导来村小学考察时,被眼前的变化惊呆了——破旧的教室粉刷一新,歪斜的篮球架换成了新的,操场上的杂草被清理干净,还画上了标准的跑道线。
"这些都是村民自愿出工出力做的?"教育局副局长惊讶地问。
"是的。"心怡指着正在操场边挖排水沟的村民们,"大家为了孩子,干劲十足。"
最终,县里决定拨款二十万元用于云岭村小学的改造升级。消息传来,全村欢腾。这是多年来云岭村获得的最大一笔政府投资。
庆功宴上,刘长福喝得满脸通红,拍着心怡的肩膀说:"闺女,我小看你了!来,我敬你一杯!"
心怡以茶代酒,谦虚地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她的目光穿过喧闹的人群,与站在角落的周远相遇。两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
夜深了,村民们陆续散去。心怡和周远并肩走在回村的路上。五月的山风带着丝丝凉意,繁星满天。
"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周远问道。
"申请道路硬化项目。"心怡望着远处黑黝黝的山路,"路不通,什么都发展不起来。"
"会很困难吧?"
"当然。"心怡笑了笑,"但值得一试。你知道吗?我父亲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村里通公路。"
周远突然停下脚步:"心怡,你为什么真的回来了?以你的能力,在城里会有更好的发展。"
月光下,心怡的侧脸显得格外柔和又坚定:"因为这里需要改变,而我有能力带来改变。简单来说,这就是我的家。"
周远沉默良久,轻声道:"我很高兴你回来了。"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划过一道闪电,紧接着雷声轰鸣。两人还没反应过来,豆大的雨点已经砸了下来。
"要下暴雨了!快走!"周远拉起心怡的手就往村里跑。
他们刚跑到村口,雨势骤然变大,如同天河决堤。雨水在山路上汇成急流,冲刷着泥土和石块。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轰隆声,比雷声更加沉闷可怕。
"是山体滑坡!"周远脸色大变,"快通知村民撤离!"
两人分头行动,挨家挨户敲门叫醒村民。当最后一批村民撤到村委会的安全地带时,心怡突然想起:"林阿伯!他住在山脚下的老屋里!"
不顾周远的阻拦,心怡抓起手电筒冲进了暴雨中。山路已经变成了湍急的溪流,她几次滑倒,又爬起来继续前进。
林阿伯的老屋半截已经被泥石流掩埋。心怡踹开摇摇欲坠的门,发现老人正蜷缩在角落里,吓得动弹不得。
"阿伯,我背您出去!"心怡蹲下身。
"闺女,你快走吧!我这一把老骨头..."
"别说了,快上来!"
当心怡背着林阿伯艰难地走出屋子时,一道手电光照了过来。是周远!他带着几个村民赶来接应。
"你疯了吗?"周远又惊又怒,但还是迅速接过老人,"这么危险!"
"值得。"心怡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了。
第二天雨停后,村民们发现通往镇上的主干道被泥石流彻底冲毁了。更糟的是,山体出现了多处裂缝,随时可能再次滑坡。
县里派来的救灾工作组评估后,给出了令人绝望的结论:云岭村地质条件不稳定,建议整体搬迁。
"搬迁?搬到哪里去?"村民们炸开了锅,"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啊!"
工作组组长无奈地说:"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考虑。县里会在安置区给你们建新房。"
"那我们地里的庄稼怎么办?茶园怎么办?"一个老农激动地问,"搬走了,我们靠什么生活?"
心怡站在人群中,听着村民们绝望的议论,心如刀绞。突然,她站了出来:"领导,能不能先请地质专家来做个详细勘察?也许有治理的可能。"
组长看了她一眼:"你是?"
"我是省规划设计院的工程师,现在回村工作。"心怡不卑不亢地说,"云岭村有三百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且生态环境优良,非常适合发展绿色产业。如果能够治理地质灾害,比整体搬迁更有意义。"
组长有些意外:"你是专业技术人员?那你说说看有什么治理方案?"
心怡早有准备,拿出手机展示了她拍摄的地质隐患点照片和初步想法:"我认为可以通过修建挡土墙、排水系统和植被恢复来综合治理..."
她的专业素养打动了工作组。最终,县里同意先派地质队来勘察,再决定是否搬迁。
地质队来的那天,全村人都出来围观。心怡全程陪同,记录每一个数据。晚上,她在村委会的灯光下研究勘察报告,周远给她送来热茶和饭菜。
"有希望吗?"周远轻声问。
心怡揉了揉酸痛的眼睛:"比想象的好。大部分滑坡是浅层的,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治理。关键是..."
"钱?"
"嗯。初步估算需要两百多万。"
周远倒吸一口冷气:"村里肯定拿不出这么多。"
"我会想办法。"心怡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明天我就去省城,找相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
第二天清晨,心怡背着包准备出发时,发现村口聚集了几乎全体村民。刘长福代表大家递给她一个布包:"闺女,这是全村凑的两万块钱,路上用。你一定要为我们村争口气啊!"
心怡打开布包,里面全是皱巴巴的零钱,甚至还有硬币。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大家放心,我一定会带好消息回来!"
周远主动提出陪她一起去:"我在省城有些同学在教育系统,也许能帮上忙。"
两人乘坐拖拉机离开村庄时,回头望去,村民们依然站在村口,久久不愿散去。那些期盼的目光,成为心怡心中最重的责任。
省城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让心怡恍如隔世。短短两个月,山村的简朴生活已经改变了她。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她竟有些不适应。
"先去哪儿?"周远问。
"农业厅。我以前的导师现在是农村振兴处处长,他应该能给我们指条明路。"
导师张教授见到心怡非常高兴,但听完她的来意后却皱起了眉头:"云岭村的情况很特殊。地质灾害村通常都是直接搬迁,很少有治理的先例。"
"正因为如此,如果我们能做成,就是一个示范项目。"心怡急切地说,"张老师,您知道现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做成一个综合治理的样板工程!"
张教授沉思良久,终于说:"这样吧,我介绍你们去见自然资源厅的李总工,他是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如果他认可你们的方案,我就帮你们申请专项资金。"
接下来的三天,心怡和周远奔波于各个政府部门,递材料、做汇报、争取支持。晚上回到廉价旅馆,两人累得倒头就睡,但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继续战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教授的帮助下,自然资源厅同意将云岭村列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示范点",首批拨付一百五十万元治理资金,剩余部分由县乡配套解决。
"我们成功了!"走出自然资源厅大门,心怡激动地抱住了周远,"村里不用搬迁了!"
周远也难掩兴奋:"心怡,你太棒了!"
回村的路上,两人有说有笑,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周远突然问道:"心怡,等村里发展起来了,你有什么打算?会回城里吗?"
心怡望向车窗外飞驰而过的青山,轻声道:"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此刻,我只想脚踏实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云岭村给了我生命和成长的养分,现在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周远点点头,没再说话。但心怡看到,他的眼中闪烁着与自己同样的光芒——那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和对未来坚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