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心相之天界唐史》最新章节。
等他被尉迟敬客气地留饭后,再到李卫公府中,已经是下午时分。而在门口接他的人中,一个器宇轩昂的青年真君,不用猜也知道,必是尉迟敬的儿子尉迟琳。
“希夷神君。里面请,老师等你很久了。”尉迟琳环手笑着对他施了下属礼。
“世兄,请!”
进入内堂,庄清云依弟子礼拜见了李卫公,才在客席坐下。
“德恭圣君和你说的事晚些再说。清云,我要先问你一个问题。”李卫公一脸深深的暮气,和刚刚见过的尉迟敬相比,令人不禁为他的健康担忧。
“你认为这次天尊亲征高沟。胜负如何?”全不理庄清云的惊讶,他带着命令的口吻又补了一句,“照实说。”
“无胜无败,无功而返。”庄清云仔细思量了好一会才回答。
“若我也去呢?”李卫公露出了难得的咄咄之气。
“也是一样。”这次庄清云回答的很快。
“怎么说?”卫公脸色依旧严肃。
“高沟有三不可胜。首先,他们山河牢固,君臣一心。自前朝起,天朝对高沟的讨伐就没有停止过。这使得他们为保家园从来都是同仇敌忾上下同心。高效有力的朝堂加上亦军亦民的体制。纵然我们有五倍以上他们的军队,按战力算下来其实是以弱对强。我军并不具备兵力上的优势。而我们又是进攻的一方,这样就更难了。”
“其二,他们坐拥两道,外结魔族。星落半岛四道。星落百济,各得其一,高沟独占其二。临海凭山,兼有农耕,使得他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然星落与他们不合,但有百济魔族的支持,甚至还和远海日和族的暗通私交。无论是后勤补给,还是兵源的补充,较之补给线十倍于他们,兵员结构复杂的天朝,都是大优。”
“这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们五花八门,人才济济。星落之地本来灵气与天朝有异,加上他们坐拥数个具备混元道果实力的金仙,还开发出了各种独特的禁制和法阵。我军虽然勇猛,要强行破阵,冲击城池也是极难。而且就算打下一城,如何安民,怎么防守都是大问题。攻城易,守城难,降民灭国更难。”
“你只算敌人的账?我军的情况就不算了?”李卫公没有露出丝毫感情,更没任何评价,只是催他继续。
“我军军力强盛,国力强大。高沟就算再怎么上下一心,终究不过弹丸之地。就算再内通外合,也不过是一时之能。所以我们必胜。然而,现下我朝悟得混元道果的金仙多是我天元师父这样的文人。若摆开擂台,一对一按照规则较量,当然无虞。而战场上,我们并没有绝对领先的实力。这是其一。”
“薛万能前些年因为狂傲被贬,军中豪赌型的将领,勉强还能说得上的只有右武卫大将军程知节。学生在洛州时候,跟着李圣公读过我朝所有大将的生平战例。以学生的浅见,他是将才,不是帅才。因此,此战无论用不用他,都不能速胜,更不会大胜。”
“其实这也不是坏事,甚至是好事。这第三点就是天尊和徐圣君。圣君多谋,天尊极智。此战即使不能全胜,必也无虞。学生能想到的徐圣君必然也能想到。天尊虽然求胜心切,哪怕有一时的冲动,也不过小处得失。以他老人家的睿智,终会听取圣君建议。而且,如果您也去的话,此战必不会伤及我朝大军的根骨。最好就是小胜而归,既全了天尊的面子,又得以保存实力以备将来。”
“你既说我军必胜,又说不能速胜。当如何胜之?”卫公的眼眸深处流光暗动。
“养之,耗之,乏之。不求一时之功,但谋百世之业。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兵胜骄兵败,万古难更。只要我们把他们统兵的将领养骄了,他们的义兵也渐渐就会成为骄兵。到时,再把我们那些想发财的老爷兵整顿一下,带领真正有意愿,为国为天下苍生出力的义兵出征。一战可定也。”
“养敌之说,倒是新颖。你再说说看,如何养敌?”李卫公完全松弛了下来,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如今战时,高沟内外所购者,粮草辎重。而人之所欲,无非金银财宝,香车美女,不老仙丹。大战一停,就给他们想要的咯。联合星落大量输送宝货,腐化他们的高层。让他们的财力资源大量消耗在香车美女不老仙丹上,而忽视战备所需。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不用两代人,高沟民风必然浮躁。国家经济也会出现,贵奇而轻实的现象。到时市多奇货,而少余粮。联盟友邦又断了输送,还如何能守?这就是耗之。”
“说说简单。高沟一统星落之心昭然。你就不怕养虎为患?”
“第三点就是乏之。我只说过不求一时之功,没有说要停战啊。打,要坚持打他们。用小股和分批的方式,调动他们的军队布防,骚扰他们。只以消灭他们有生力量为目的打他们。既让他们难受,又不感到生死存亡的威胁。再暗中支持星落,一起削弱打击百济。久而久之,他们打不动星落,又少了外援。等这一代混元金仙老迈之后,又有多少苦战实战中走出来的继承者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的话问完了。尉迟小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李卫公似乎满意庄清云的答案,却也没说什么。只是看着尉迟琳。
“希夷神君的高论,振聋发聩,令我回味无穷。我只有一个问题,不知武平侯是否愿意收我这个弟子呢。”尉迟琳转身要行学生礼,吓得庄清云赶紧拦住。
“世兄不可。我一向视卫公为师,所以才敢在他面前口不遮拦地胡说一通罢了。我年少德薄,万不敢当。”
“你们俩就都不用客谦了。尉迟和我既然把元瑜推荐给你,自然有我们的道理。元瑜也有上进之心。不如你看看京畿道里还有什么位置可以调整一下,让他跟着你一起为国效力不是好事?”
“学生也这样想。元瑜世兄既有为国立功的志向,不如我们一起共侍天尊天子更好。京畿道八军十二营,中郎将职务还有几个空缺,世兄如果不弃,安排起来不难。我晚些整理出头绪来,请世兄看看哪些位置更合适,再去兵部办个手续即可。”
“你们现在就去吧。安排停当定了,先不用去兵部。且在京畿道大营等我,晚些我还要找你。”
庄清云搞不懂,一向沉稳的李卫公怎么突然那么急得安排尉迟琳,跟随自己的事。既然他已经如此发话,自己也没有理由拖沓,索性带着尉迟琳一起回营,和他商量安排他的位置去了。
“乘风,辛苦你为我维持这个神识罩。还是卫公提醒我,清云的修为颇高,怕他感应到我们在这,便不会尽言。”确定庄清云离开,广孝天尊李太宗带着弘孝天子李为善,天元神君袁乘风和几个金仙侍卫从后堂缓缓走出。
“打!必须打。清云说错了。就算程知节不行,如今朝中能一战定乾坤的统帅,还有朕呢。” 李太宗的这句话,与其说是讲给众人听的,不如说是讲给自己听的。
“为善。此次朕亲征,若能胜自然帮你打下万世基业。若不能胜,今天清云的话,你当记在心中。他说的是老成谋国的大略。有了他和徐世功,一新一老为你将来统帅三军谋略军机,朕也放心了。哎,这次应该就是朕的最后一战了。以后的事,就交给你了。”
“清云与儿臣相知相识多年,必当不负父皇所望。父皇千秋鼎盛,其实大可不必介怀一战得失。父皇有意亲征,儿子为您守住京城。无论此次胜败,您回来后总是一个新的开始。父皇放心。”李为善听他反复强调,最后一次出征,心中不忍眼圈也跟着红了起来。
广孝知道他内心软弱宽爱,欣慰地点了点头,转向李卫公又说,“卫公。这次你就不用跟着朕去远征了吧。你我都老了,是时候该把事情交给儿孙辈了。”
“臣手下有两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一个来自臣的族中,一个是臣昔日好友之子。这些年臣安排了他们专职军情相关的事。本来想再磨砺磨砺后推荐给您。既然陛下这样说,不如早些让他们跟着天子和清云,一起历练历练,或者更好。”李卫公看向天尊的眼神,极为真诚平和。看不出任何暗示或者含义。
“找个合适的时机交给清云吧。朕和天子都信得过他。”李太宗回头看了眼众人,转而抬头又望向天空,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