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录

第2398章(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扶明录》最新章节。

我在观山,山也在看我

松山城南里许外的一处杂林旁,祖大寿举着千里镜正眺望城头,这个距离他足以看清城上的兵力部署,甚至能看到那黑洞洞的炮口像极了一个个张着血盆大口的黑渊等着吞噬他。

以祖大寿的资历和身份以及年纪,本不该出现在前线这种险地,但他坚持要来,哪怕是大太监的劝阻也不行,他只说了一句:“没人比我更熟悉这里的地形!”

其实仅仅是熟悉地形并没有必要非以身犯险,在前线熟悉松山地形的人多了去,不说那些探马,便是常宇和马科等人也早绕松山十次八次了。

但常宇听了他那句话就没在劝阻,他知道那不过是祖大寿的一个托词,他内心真正的想法就是,怎么失去的怎么拿回来,从他手里丢的,他要亲自拿回来,从塔山起,杏山,松山,锦州城。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祖大寿作为前线重要的指挥官之一不可能直接冲到城下,更不可能亲自上阵冲杀,他虽勇但已年迈,他的作用就是临阵指挥,随时调整部署。

以及提振军心。

但这些前提都是要先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所以他停留在里许之外,这是一般火炮的射程之外,他早已侦知松山城有火炮,但不是那种射程远杀伤力大的红衣大炮,那些镇城之宝都架在锦州城上呢,锦州是多尔衮的老窝,自是要万无一失。

祖大寿对松山城再熟悉不过了,过去的松山城有两大两小门,南北是大门,东西是小门,西门是方便取水又称水西门,东门是方便联络东边的松山又叫小东门,但重修后的松山城只有两个门,南大门和北大门。

攻城必要夺门。

主攻目标就是南门!

所以祖大寿的主攻部队都在南门外集结,火炮,登城梯,抛石机,撞门车等等陆续就位,只待一声令下。

但祖大寿并没有急着下令攻城,他要等各部兵马各就各位,攻城是体系作战,主攻部队,侧翼部队,替补部队,后勤部队,以及机动协防部队。

主攻部队负责攻城门城楼,侧翼负责攻占城墙,替补是哪里吃力补哪里,后勤就是随时补充弓箭弹药护送伤员等等。

而机动协防部队主要任务就是阻拦,若敌突围逃窜则拦,若敌有援军则阻击。

松山城只是一个小小的兵堡,好似用不着这么谨慎,但也绝非一声令下一拥而上三下五除二就能拿下的。

先不说他有着相当不错的防御体系,且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而是他在整个锦州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锦州是满清的南大门,有着完整的防御体系,大小凌河,松山城,杏山及塔山堡,等等,而松山则是与明廷对峙的最前线也是锦州最重要的屏障,一旦他松山城破,锦州城则完全赤裸于明廷铁骑之下!

所以,松山城虽仅是一个小小的兵堡,但多尔衮岂会就那么眼睁睁的看着你大军围城一举拿下!

当然不可能!

祖大寿也知道不可能

所以他一点儿都不敢大意,要做万全之备才动手!

这个锦州的屏障,他要么不动手,动手就要给破开!最不济也要达到预定目的。

高第率部去夺松山制高点,马科率部穿插松山城和松山之间做隔断,东防西拒,又有副将率部侧击西墙,独留北门空隙。

小小兵堡,最好的进攻方式就是四面围功一举拿下,但为何偏偏留下北门空隙,不围不攻呢?

这就是兵法里的留白。

一开始常宇和祖大寿他们也讨论过要不要留白,最终还是确定了,留!

为什么要留?

虚虚实实,有时候你空着,里边的人还不敢出来,外边的人还不敢进去呢。

为什么留北门的空?

因为那边直通锦州以及大小凌河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