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床底通大明

第292章 老七又出幺蛾子了(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家床底通大明》最新章节。

这也是朱吾适早就计划好的。

一个好的住宅,住得舒服只是最基础的。

没有配套的商圈,一文不值。

现代很多风景秀丽的地方都有民宿。

一个比一个好看,可是没人会一直住在民宿里。

太不方便了。

朱吾适要的不仅仅是住的舒服,还要生活便利。

这也是提高gdp的方法。

没有花钱的地方,怎么花钱。

不花钱,经济怎么流通。

必须要给百姓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花钱氛围。

同时又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

就拿太平村举例子。

一共就一个小超市,如果不是有网购的话,根本就没有花钱的地方。

大家都不花钱,也不赚钱,靠着几亩地也不会饿死,可是生活品质永远也不会提高的。

住在应天府里就不一样了,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花钱。

没钱了自然要想办法去赚。

赚到钱再花,整个市场就流通起来了。

有买才有卖嘛。

规划已经做好了,剩下的建设部分就不归朱吾适管了,他只需要定期去视察一下就行。

一转眼又是两个月过去了。

最近天上人间的施工进度很迟缓,主要是梅雨季节来了,三天两头的下雨,非常耽误事儿。

好处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应天府壹号院儿的房价又上涨了几分。

别人出门回来,都是满身泥泞。

应天府壹号院儿的业主下雨天还有闲情逸致打着油纸伞在小区里溜达。

唯一不爽的,就是布鞋太容易湿了,就算是水泥路面,下雨天也不能保持干燥啊。

还有一点儿就是水泥路面导致鞋底磨损加快了。

应天府壹号院刚好有个业主就是开店铺卖鞋子的。

他干脆在小区门口不远处又开了一家鞋店。

专门卖老应天布鞋,生意非常的好。

朱吾适也想过,要不要从现代进一批解放鞋,或者其他便宜耐穿的鞋子。

后来想想还是算了,还是那句话,大明自产自销才是良性循环。

总靠着外部供氧,迟早药丸。

就跟健身打药一样。

靠药物提高睾酮,蛋蛋发现,自己不需要工作了啊。

既然不需要 我工作了,那我就萎缩吧。

然后就从核桃变成了花生米,甚至小米粒。

朱吾适可不希望大明的制造业变成大肌霸的蛋蛋,萎缩得不像样子。

他要的是蓬勃发展。

带英帝国要不是 靠着工业革命,也不会迅速崛起了。

带英屁大的地方都能工业革命。

咱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还有着六百年后的技术支持。

咋也能发展起来了,没必要从现代进口大量的物资。

朱元璋最近就在看经济学的书籍。

虽然看的很吃力,多少还是有点儿启发的。

从一个厌恶商人的皇帝,到每天抱着经济学书籍疯狂输入。

不得不说,朱元璋还算是个懂得变通的皇帝。

看了几本书后,朱元璋看着内库里一大堆的黄金白银,大手一挥,又给官员们涨了点儿工资。

虽然涨幅不大。

但是不到一年就涨了两次工资,官员们喜极而泣。

私下里甚至怀疑朱元璋是不是被夺舍了。

朱元璋给官员们涨完工资后。

做了一个很变态的事情。

他让锦衣卫去跟踪所有在应天府的官员。

看看他们是将工资藏起来,还是花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NBA:从灌篮高手开始
NBA:从灌篮高手开始
一个失去梦想的人,看完灌篮高手大电影后,穿越到灌篮高手世界,靠着天才加努力从横扫灌篮高手到统治NBA,重新演绎人生。
滇池小虾米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从攻略太后开始:身穿异世界的张小凡成了一个小太监。一开始他只想苟且偷生存活下去。直到有一天他被太后选中进宫……太后:“小凡子是我的人,谁动谁死!”皇后:“小凡子,听说你又给别的狐狸精作诗了?”贵妃:“你这个讨人厌的小太监,本宫真想咬死你!”淑妃:“小凡子,本宫对你念念不忘,以后记得每天这个时辰来看望本宫!”公主:“小凡子,我有了…”皇帝:“为什么在朕的后宫?小凡子在说话比朕还好使?朕要砍了他!”
松子a
仙秦:祖龙觉醒
仙秦:祖龙觉醒
关于仙秦:祖龙觉醒:陆长安握着青铜碎片跌入秦始皇陵,眼前浮现血色文字:「系统激活——当前任务:用张良之血重绘山河社稷图」沙丘宫内,赵高妖爪正撕扯始皇龙躯;骊山深处,十二金人机关阵吞吐周天星辰;九幽冥河,蒙恬三十万英灵被困杀阵...
墨森张
大唐:四象不过李承乾!
大唐:四象不过李承乾!
++穿越大唐,开局玄武门,有惊无险!拜师李靖,习兵法韬略,勤奋精进!拯救逆父身体,延续贞观辉煌!拯救长孙皇后,栓住李二凤!李承乾?当然是天子守国门,太子出门浪啊!倭寇?高句丽?老子来辣(李承乾兴奋脸)!
酒阑牵丝戏
三国之杨家天下
三国之杨家天下
关于三国之杨家天下:这是本人第二次写三国题材。第一次因为个人时间问题,有些仓促。希望大家原谅。这也是本人最后一次写三国题材了。纵观整个三国历史。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同为汉末的高门望族,但袁家有袁绍、袁术两兄弟参与了群雄逐鹿。而杨家呢?可以说文不成,武不就。最出名的还是一个因为“聪明而送掉自己性命的杨修。但,谁说杨家无人呢?
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