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的混乱情史:一个男人的自述》最新章节。
我连忙摆手笑道:“已经心满意足了,你可别再破费了。”
他哈哈大笑,解释道:“刚才是私人之间的情谊,这次可是公对公,代表我们开发区的公谊。”
我和王雁书对视一眼,都被他的话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继续说道:“我已经和你们招商的事情和我们主任说了。我们主任认为,我们这里的企业如果去你们那里投资,就像我们的女儿嫁到你们那里一样。我们不能让女儿出嫁后就不管不问了,得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出去。因此,我们两个开发区也要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真正为企业服好务。”
我和王雁书对浙江省的政府部门这种真心实意为企业发展着想的精神深感敬佩。
我一拍大腿,兴奋地说:“这简直是天作之合,求之不得啊!”
郑副主任又说道:“知道你们要来,我们主任本来很想亲自见见二位,但市里临时有个会,他实在抽不开身,让我代为转达他的歉意。他也觉得总是让你们往这儿跑,心里很过意不去。所以他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也得去你们那儿看看,学习先进经验。同时,我们也想把你们那儿作为飞地经济的飞入地,共同带动两地的经济发展。”
这回轮到王雁书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上前紧紧握住郑副主任的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简直是福从天降,实在是太感谢了!”
郑副主任笑着回应:“天下中国人是一家,互帮互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也上前和他拥抱在一起,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一个市级开发区能傍上你们国家级开发区这个大款,以后的日子可就吃穿不愁了。”
他也笑着回答:“其实我也有一份私心,毕竟我也是个东北人。咱们那儿的锅包肉,是我记忆里永远抹不去的乡愁啊。”
听到这里,我的鼻子不禁一酸,差点喜极而泣。无论走到哪里,东北人这份浓浓的乡土情怀总是那么让人感动。
郑副主任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晚餐,但王雁书因当晚需飞回省城处理事务而婉拒了他,并相约待到他去我们那边时再开怀畅饮。
郑副主任将我们送回酒店,刚进酒店的大厅,萧城钢构的林总就把电话打给了王雁书,通报了会议结果:他们已决定投资我提议的两个项目,并计划近期派遣林海生前往东北进行接洽。
这一系列的好消息让王雁书的心情格外愉悦,她迫不及待地想要购买当晚飞回省城的机票。
我劝说道:“做红眼航班多累呀。”
她却坚定地说:“形势逼人,咱们在这儿的事情都有了眉目,我有了种催人奋进的感觉,咱们得赶紧回去抓紧落实。”
我顺势问道:“那信息中心咱们还建不建呢?”
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建,必须建!”
我点了点头,说:“既然领导下了决心,我这个参谋就得抓具体落实了。咱们经费有限,必须想个省钱的办法。我在杭州市内认识一位世外高人,他肯定有办法帮我们降低成本。如果今晚不走,咱俩去市区找他谈谈?”
王雁书一听来了兴趣,连忙说:“你怎么不早点说,咱们现在就把房间退了,马上出发,去会会你所说的那位高手。”
在返回市区的途中,我给钱阿宁打了电话,并约定好了见面的地点。
为了方便起见,我和王雁书选择了上次我与清婉住过的那家酒店入住,这里距离钱阿宁的住处相对较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再次踏入这片故地,仅仅数月之隔,却已物是人非,清婉已离我而去。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与唏嘘。
钱阿宁如约而至,他是那种对不感兴趣的事情漠不关心,但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却充满热情与干劲的人。
当我们提及想要建设信息中心的想法时,他立刻变得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谈论起来。从基础理论到网络架构,从功能实现到软硬件配置,再到资金预算和技术人员配备,他讲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王雁书趁机询问他是否有兴趣去我们那里协助建设信息中心,并考虑特别批准他进入编制,成为体制内的一员。
在我看来,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然而,他却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应道:“我这个人自由散漫惯了,不太习惯固定工作。钱也不是问题,只要我能帮到你们,也算是我的一份成就感吧。”
这便是技术怪咖的独特思维方式,也只有这种沉浸于技术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搞出令人瞩目的成果。
与钱阿宁商定好后续事宜后,他承诺会在处理好手头的事务后尽快前往我们那边。
王雁书随即掏出2000块钱递给钱阿宁,作为预先垫付的路费。
钱阿宁本想推辞,但王雁书坚持道:“这是先给你的路费,到时候你再找我报销就行了。”
钱阿宁这才欣然收下,随后道别离去。
我抬头看了一眼时间,发现已经夜深人静,时针悄然指向了午夜。我开玩笑道:“今晚咱们真是秉烛夜谈,兴致高昂啊。搞得我现在睡意全无。姐,要不咱俩同住一间房算了,不然我自己回房间怪冷清的。”
王雁书听后,脸颊微微泛红,嗔怪道:“去去去,谁的便宜你都想占。我虽然没有林蕈那样掐你耳朵的本事,但推你出去的力气还是有的。”
说完,她佯装生气地将我推出了门外。
回到房间,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意仿佛躲进了夜色深处,迟迟不肯现身。
百般无聊之下,我拿起手机,想用它来打发时间。
就在这时,一条短信悄然而来,屏幕亮起,映出了发信人的名字——杨芮宁。我心中微动,好奇究竟是什么事让她这么晚与我联系。
我迅速打开了短信:“睡着了吗?没打扰到你吧?听说你去杭州了,工作进展得还顺利吗?今晚我值班,睡不着,就想着给你发个信息。”
我几乎是立刻回复了过去:“我也正清醒着呢,没想到咱俩虽然相隔千里,却都成了夜的清醒者,把睡眠给弄丢了。”
她回到:“(遗憾),其实想对你说声抱歉,因为实在太忙了,清婉去世的时候我没能到场送行。”
我连忙宽慰她:“别这么说。在清婉生病的那段日子里,你已经给了我们太多的帮助和支持,一声谢谢都显得太过轻了。”
她回复道:“你值得我付出。”
这句话让我心中泛起了一丝异样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