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话灵山》最新章节。
一、洪魔肆虐:浊浪滔天浸灵山
唐贞观十九年,江南连月暴雨。饶州灵山脚下的桃溪镇沦为泽国,青石板路被洪水漫过三尺,百年古槐只剩树冠在浊浪中飘摇,孩童的哭声混着房梁倒塌的巨响,在山谷间回荡。七十二岁的老族长拄着枣木拐杖,在临时搭建的木筏上望着龙头峰方向——那座形似巨龙昂首的山峰,此刻正被浓云笼罩,龙首岩的“眼睛”处渗出浑浊的雨水,恰似悲泪长流。
“龙王爷发怒了!”有人跪在木筏上磕头,供品篮里的饭团被洪水冲走,转眼没了踪影。老族长却摇头:“三十年前也是大涝,龙头峰的泉水清澈如镜,定是有妖孽作祟。”他记得父亲曾说,龙头峰下有深潭通龙宫,潭中住着镇守灵山的神龙,每逢旱涝都会显灵,可今年的洪水却格外暴戾,连山上的野兽都纷纷逃向峰顶。
更深露重时,老族长忽见龙头峰方向闪过青蓝光芒,一道匹练般的水柱直冲云霄,继而传来龙吟,声如滚雷,震得木筏上的油灯明灭不定。他揉揉眼睛,仿佛看见云端有巨龙摆尾,鳞片在月光下泛着幽蓝光泽,龙首正对着桃溪镇方向,似在俯瞰人间疾苦。
二、龙御九天:青鳞化雨落尘寰
东海龙宫第七子敖清,此刻正化作青袍公子,站在龙头峰巅。他本是鄱阳湖的镇守龙神,因感应到灵山地气紊乱,特来查探。脚下的深潭本该是龙宫入口,如今却泛着腥臭,潭水呈黑褐色,无数气泡翻涌,隐约可见水下有暗紫色的鳞甲闪过——是黑蛟,上古共工氏的遗孽,趁天庭水官述职之机,在此兴风作浪。
“孽障,竟敢玷污灵山龙脉!”敖清指尖掐诀,腰间玉璜发出清鸣,潭水突然沸腾,一条水桶粗的黑蛟破水而出,角上缠着腐木,口中喷出毒雾:“小龙王少管闲事!这灵山已是我黑蛟的地盘……”话未说完,敖清已化作原形,九丈长的青龙腾空,龙爪如钢钩,直接抓住黑蛟的角,两股力量相撞,龙头峰的岩石簌簌落下,深潭水被激得冲上半空,形成巨大的水幕。
这场恶斗持续了三日。黑蛟的毒雾染黑了半座山峰,敖清的龙鳞也被撕下数十片,却在最后关头用龙珠震碎了黑蛟的妖丹。当黑蛟惨叫着坠入深潭,敖清俯瞰桃溪镇,只见整个村落已被洪水泡得岌岌可危,百姓们在屋顶呼救,婴儿的啼哭声刺痛了他的龙心——他想起五百年前,自己曾在鄱阳湖救起过一艘沉船,船上的老妇人临死前将孙子托付给他,那孩子的眼睛,正像此刻水中挣扎的孩童般清澈。
三、治水安民:铁骨龙身筑堤堰
敖清决定暂留灵山。他化作中年汉子,赤足站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指引百姓用松木搭建临时堤坝。“顺着山势筑堰,莫与水争路。”他的手掌按在湿滑的岩石上,竟有青苔迅速生长,将石块粘合得严丝合缝。百姓们惊讶地发现,这位“龙先生”力大无穷,单手能举起磨盘大的石头,眼中常泛着水光,仿佛藏着整个海洋。
七日后,洪水渐退,露出满目疮痍的村落。敖清带着村民清理淤泥,在龙头峰下发现了黑蛟的巢穴——深潭底部有暗河直通鄱阳湖,洞口堆满了百姓的尸骸。他长叹一声,摘下腰间龙珠抛入潭中,龙珠化作金色屏障,将暗河入口封死:“此后潭水只进不出,若遇暴雨,便会从龙首岩的‘七窍’排出,保你们旱涝无虞。”
百姓们这才注意到,龙头峰的龙首岩上,不知何时多出了七个泉眼,清泉从“眼睛”“鼻孔”“口中”流出,在山脚下汇集成七条溪流,灌溉着荒芜的田地。敖清又教村民在溪流旁种植菖蒲、芦苇,既能固土,又能净化水质:“水乃生灵之源,需敬之,护之。”
四、龙珠镇海:云崖深处藏龙威
三个月后,桃溪镇渐渐恢复生机。百姓们商量着在龙头峰修建龙王庙,敖清起初推辞,老族长却红着眼眶说:“先生救了我们全家性命,若不立庙,便是教子孙忘了恩情。”于是众人凑钱,在龙首岩下盖起三间青砖房,正中供奉敖清的神像——按他化形时的模样,青袍长须,左手托龙珠,右手作治水印。
神像落成那日,敖清悄然来到庙中,望着自己的雕像,忽然轻笑出声。他取出一片龙鳞,化作青玉碑,刻下《治水经》,立于庙前:“遇涝则疏,遇旱则引,顺乎自然,方为上策。”碑成之时,深潭中传来清越的龙吟,竟是被他收服的黑蛟残魂在叩拜——此刻的潭水,已变得清澈见底,可见游鱼穿梭,潭底沉着的龙珠,正发出柔和的光芒。
从此,龙头峰有了“龙井”的别称。每逢初一十五,百姓们便来庙中焚香,往潭里投放用荷叶包的糯米团,说是“喂龙食”。有人曾在暴雨夜看见龙头峰巅有青光闪烁,隐约可见龙身盘绕,龙须垂落山间,化作点点流萤,护佑着晚归的行人。
五、庙祀千秋:风雨千年唤龙君
百年后的开元年间,灵山再次遭遇大洪水。新任县令不信鬼神,拆了龙王庙的青砖去修城墙,结果暴雨连下七日,洪水即将漫过新修的城墙。危急时刻,一位青袍老者突然出现,手指向龙头峰,只见龙首岩的七个泉眼同时喷出金泉,竟在城墙外形成一道水幕,将洪水挡在城外。百姓们认出,老者正是神像上的龙王,纷纷跪地叩拜,待抬头时,老者已化作青烟,只余一片龙鳞落在庙址的废墟上。
此事过后,百姓们用整块花岗岩重建龙王庙,神像比从前高大三尺,龙首岩的泉眼也被雕成龙口形状,泉水从龙齿间流出,终年不竭。庙中还多了幅壁画,描绘敖清大战黑蛟、化鳞筑堤的场景,画中龙鳞飘落之处,皆长出了苍松翠柏,如今已形成茂密的防护林。
最奇的是“龙抬头”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龙头峰的云雾会自动聚成龙形,在峰顶盘旋三匝,潭水则会沸腾片刻,浮出大量桃花瓣——传说这是敖清回来看望百姓,桃花瓣是他从龙宫带来的仙花,捡回家能保一年平安。
六、云深龙影:千载峰头觅鳞痕
如今的龙头峰,龙首岩的“眼睛”依旧清澈,龙口泉昼夜流淌,形成的瀑布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恍若龙涎化雨。登峰的石阶旁,随处可见嵌在岩缝中的“龙鳞石”,青灰色的石面上布满不规则的斑纹,摸上去温润如玉,山民说这是敖清当年战斗时留下的鳞甲所化。
龙王庙已成为灵山最古老的道观,庙中香火不断,求雨的仪式延续千年:以新麦面塑成龙形,投入龙井,若面团顺流而下,则预示风调雨顺;若逆流而上,则需开渠备旱。曾有地理学家考察发现,龙头峰的地质结构确实独特,七处泉眼对应着地下七条暗河,构成天然的水利系统,与《治水经》中的记载分毫不差。
最震撼的是雷雨天。闪电劈过龙首岩时,云雾中常现巨龙身影,龙尾甩动间,洪水便会乖乖改道。有摄影师拍到过一张照片:龙头峰的轮廓与云端的龙形完美重合,龙首微低,仿佛在亲吻脚下的土地,下方的龙王庙前,百姓们正举着鱼灯,组成小小的灯海,与天上的龙影遥相呼应。
当游客登上龙头峰,抚摸着龙首岩上的“龙须”——那是千年藤萝形成的天然帘幕,听着山风穿过岩缝发出的低吟,恍若巨龙的鼾声,便会明白:所谓传说,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神话,而是一方水土与守护者的永恒契约。敖清的龙珠仍在深潭中沉睡,龙鳞仍在岩石间发光,他的故事,早已融入灵山的每一滴泉水、每一片松涛,成为百姓心中永不褪色的图腾。